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3章 日军进城

    金日亮把武器送给“二哥”之后,这件事情,被金仁俊的上级知道了,当然了,金仁俊的上级领导尽管级别要比金日亮还高,但是,金日亮并不是受他领导的。所以,金仁俊的领导不能够责骂金日亮,只能责骂金仁俊了。责怪金仁俊没有发现问题的苗头,没有及早预防和控制。最主要的,还是金仁俊的工作不力,没有发展好党员,如果金日亮入党了的话,就有党的纪律可以要求他。

    为此,金仁俊作了深刻的检讨,保证在发展党员这件事情上,一定努力,不让领导再失望了。

    这件事,就连金仁俊的叔叔金学武,都受到牵连,上级责怪金学武教导无方,对政府的安全,将要造成危害。可见“党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那是特别的小心谨慎,一切“危险”的苗头都要立即制止。

    其实,这件事情,金仁俊真有些冤枉,那些武器弹药,都是后勤部负责的,而后勤部长,周怀德,那是金日亮的“家人”,金日亮要拿东西出去,后勤部根本就不用告诉特派员,也根本就不会通知他金仁俊了。你们说,金仁俊如何阻止。

    金仁俊受了冤枉,被痛骂一顿,也没有怨言,可见他对“党国”的忠诚度,是非常高的。

    再说金日亮,他知道这件事情,上级一定会要调查,只是没人来找他,他也就当做不知道了,这样的“错误”今后还会不会重犯,那是今后的事情。

    现在,所有的心思,都在占领了县城的日军那里。经过思考和情报综合分析,得到结果,日军攻占金家湾地区的县城,只是在长沙和衡阳之间,打入一枚楔子,控制金家湾抗日救**,为第四次长沙会战做好前期准备。那就是说,日军不太长的时间,准备工作做好了,就会开始攻击金家湾抗日救**了。

    日军要想打垮金家湾抗日救**,没那么容易,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金日亮对各处的布防工作再次检查。特别是“三指山”,军队的大本营,之前,那些明火力点,都设法隐藏起来,变成暗火力点,在日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给他们以巨大的杀伤。

    群策群力,金日亮找来三位师长,和杜师傅一起,到防线上,具体考察,和防线上的指挥员,战士共同讨论,一起设想,日军步兵冲锋怎么阻击,大炮攻击如何办,坦克来了怎么办,如何构筑工事,才能不被日军攻破。仔细认真的工作,才是战斗的把握。

    杜师傅,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组织铁匠,赶制斧头,梭镖,长矛,大刀,因为,今后的战斗,肯定和日军短兵相接的时候特别的多,另外,好多新的战士加入,武器也不足了,这些冷兵器,一定要让大家使用娴熟。所以,杜师傅又多了一项任务,指挥练兵。

    金沙洲,岳父岳母还有钟琪儿,要搬家才行,洲上到河岸,不到五十米的距离,日军随时都会到河堤上来,十分的危险。

    装了几天时间的英雄,“二娘”夜里总是睡不着,一旦接到战士们的通知,说请他们去金家大院住,“二娘”自然是不再讲“客气”了。立即就走。

    钟琪儿,一个人在家里,不好玩,现在,可以去金家大院和金云霞一起做游戏了,当然也很开心,和父亲一起,也走了。

    见到钟琪儿,金云霞老远就喊:“小姨,小姨。”好开心。

    确实,钟玲儿的事情特别的多,没时间陪女儿玩,现在,钟琪儿来了,她可以安心的为部队工作和自己加强训练了,特别是骑术,落下好长时间了。

    金云霞也很懂事,知道妈妈事情多,她对妈妈说:“妈妈,我和小姨一起玩,你有事就去做吧。”

    钟玲儿夸女儿:“云霞好乖,那你和小姨好好玩,听小姨的话,妈妈走了哦。”

    “妈妈再见。”

    “再见。”

    金日亮是忙得一天到晚看一眼女儿的时间都没有。还有母亲不知情况怎样了,也没时间写信问一下。

    写信给母亲的事情,只有钟玲儿在工作之后,牺牲休息时间写了。告诉母亲,金家湾的情况,总要说得轻微一些,以免母亲担心,日军进了城,其实,不管怎么说,事实改变不了,母亲远在重庆,怎么会不担心。

    日军进城了,除了“上村”,还有少数几个发了狂的家伙,其他的人,都不会是受了伤,好斗的狼狗一样,到处乱撞,总想咬人。战场上,搏命的冲锋,死的死,伤的伤,都累了,都想休息。

    铃木太郎,命令一部分日军站岗,警戒,防止金家湾的部队过来偷袭,其他人员,打扫战场,掩埋同伴的尸体后,休息。

    到处是残垣断壁,屋顶上还在飘落飞尘,甚至还有破瓦,烂砖头掉下来,也无人去理它了,第一要紧的事情,睡觉,饭都可以不吃,随便找个地方,就睡下了。

    勤务兵,给铃木太郎收拾了一间房子,铃木太郎也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最后,胡乱瞎闹的“上村”和那几个士兵,也睡觉了。别看他们闹事的时候,野兽一般,一旦睡着了,死猪一样,就是有人大喊着,拿刀砍他们的脑袋,也不会醒来。

    除了那些站岗放哨的士兵在走来走去,夜深人静。

    金家湾抗日救**,同样累了,也在休息。

    早上起来,睁开眼,铃木太郎就看着房子里的书架,那么多的书,这里原来的主人一定是个爱读书的人。诗词,各种学说,还有军事书籍。估计是县长的住房了。铃木太郎想到的没错,这就是县长的房间,日军突然来袭,县长指挥市民撤走,没有时间搬走房子里的任何东西。

    读书人,不管见到谁,就是敌对方的人,爱读书的,都有一种自然的尊重,敬仰之情,铃木太郎从情报人员的情报中,已经知道了,这个金县长,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都是很会指挥战斗的军官,这就对了,看看这么多军事著作,任何人,读这些书多了,总会有收获的,成为有名的战将,很自然的事。

    同时也可以想到,中国这样悠久的文化,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培养了多少像金县长一家,能征善战的将士,想要征服这样的国家,如果不改变,或者征服他们的文化,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要征服一种文化,战争的手段,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文化的征服,需要你自己的文化确实比别人的先进,同时,还要被别人承认和愿意学习。而不是这样使用枪炮子弹的消灭不同文化持有的人,实际上,是不可能消灭如此人口之多的中华文化的。

    突然想到,军队一早起来,那些战争莽夫们,又会给自己添麻烦,铃木太郎赶快让传令兵传令下去,不能抢夺民房里的粮食,财物。

    命令真的很及时,已经有日军准备大大的去搜寻好吃好喝的了。铃木太郎,想用这种后补的方式,将他认为要高于中华文化的“文化”表现给中国民众看。

    事实上,日军也是需要中国民众的,这破的房子要修,街道要修,垃圾要处理,生意要有人做,柴米油盐……,不可能都让这些士兵去干,不然,士兵怎么练军,那样的话,士兵不是成了市民。

    必须要让中国人回来,这才有人种地,有人做衣服,才有吃的,穿的,用的。所以,铃木太郎要让中国人看到,他们可以回来,日军不会伤害他们,大家还和原来一样,干自己的事,交一点税就行了,生活一切如旧,不受影响。

    这些士兵,游手好闲的多,要他们修桥补路,纺纱制衣,都不愿意干。也只有让中国民众回来了。

    不进民房,日军就住原来县城警察,城防的房子了,吃的,用的,也都是原来“政府”部门的粮食和物质。撤走的时间紧迫,也没时间带走这些食物,甚至来不及破坏,就这样,直接让日军拿去用了。

    时间一长,这些物质慢慢的耗尽,要想士兵不进民房,或者出城去搜刮,是不可能的了。

    铃木太郎,让一些会写中文字,能讲中国话的士兵出去张贴告示,告诉中国市民,日军欢迎大家回来,不会伤害市民,市民的财务,房子都原封未动。

    还是有很多的人,没有加入抗日救**的,人的想法毕竟不是一样的,要是每个人的想法都一样,小小的日本,哪敢如此妄为,早就被赶回去了。

    不要说普通民众了,就是之前,那样高调抗日的“积极分子”,到后来,都投敌叛变了,比这些存在侥幸心理的民众都不如。日军的“怀柔”政策,也是为日军减少了一些“麻烦”的。我们没办法责怪别人,生存为大,各有办法。不伤害同胞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