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五百四十一章:看来皇上不欢迎我

    萧至寒将颜夕的身子推开了些,看着颜夕,满是认真的说道,“夕儿,做我的王妃吧!”

    看着萧至寒这认真的模样,颜夕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萧至寒继续说道,“夕儿,待你伤好之后,我们完婚可好?”

    看着萧至寒那认真无比的眼神,颜夕有些怔愣。顿了顿,颜夕冲着萧至寒俏皮一笑,说道,“萧至寒,我现在可是流家的少主,再也不是之前那个一块玉佩就能定下来的了!你现在要娶我,太过普通的聘礼,那可是不行的!”

    萧至寒轻笑一声,低沉有力的声音,直直的钻进了颜夕的耳中。

    “江山为聘,后位相迎,如何?”

    颜夕只觉得有什么东西,重重的砸到了她的心底,让她的眼睛鼻子都忍不住的发酸。看了萧至寒良久,久到足矣将这个男人的面容,牢牢的刻在她的记忆深处。

    “好。”

    听到颜夕这低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萧至寒的眼中,如同被春日的暖阳笼罩,所有的寒冰积雪,瞬间消融。

    接下来的几日,萧至寒便时时刻刻守着颜夕,严格的盯着颜夕换药服药,知道颜夕的身子好得差不多了,萧至寒才总算是允许她离开天字一号房,和流靖安出去四处溜达溜达。

    得知了萧至寒的打算之后,颜夕本来是想要以流家之力帮他的,可萧至寒却拒绝了,“我早就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自那之后,颜夕便不再提及此事。

    那段时间里,萧至寒每日早出晚归,将朝中半数的官员挨家挨户的拜访了一遍。也不知道萧至寒给他们说了些什么,在城东祭台惨案的一个月之后,以右丞相和方老将军为首的文武百官,向天下人发布了一则告示。

    在那一则告示中,将国师和萧辰裕之间的密谋,没有任何遮掩的揭露出来。甚至连萧辰裕用尽了手段,暗害了先帝萧德庸之事,右丞相等人也没有做任何隐瞒。

    不过一夜时间,萧辰裕便成为了世人口中唾骂的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

    与此同时,萧至寒曾经立下过的许多功绩也被人渐渐的传了出来。其中,最让人震撼的,还是平城瘟疫和南疆叛乱之事。

    在那段时间,以萧国京城为中心,不断的向外衍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萧至寒有了新的认识。

    加之有右丞相和方老将军在背后推波助澜,萧至寒终于在众望所归中,成为了萧国的新君。

    萧至寒已经搬进了皇宫之中,着手处理起了这一个多月来堆积的政务。

    看着萧至寒几乎日夜不停歇的和朝中文武大臣商议着萧国各地的灾害,右丞相和方老将军,笑的眼睛都要挣不开了。

    之前被萧辰裕损毁的不成样子的明王府,也在右丞相和方老将军的授意下,重新修缮一新。

    明王府修葺好了,颜夕却没有搬回去,而是带着流靖安等人,去了城西的一处新宅。宅子的大门之上,书着“流宅”二字。

    颜夕带着流靖安等人离开了流芳楼,流芳楼的掌柜的,那是又欢喜又郁闷。

    欢喜的是,颜夕他们离开了,流芳楼就可以继续营业了。要知道,歇业了一个月的时间,流芳楼至少损失了几十

    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郁闷的是,颜夕带着众人离开之后,他便不能在那些老伙计面前吹嘘,他在流家少主的身边近身伺候这件事了。

    八月二十六,是个万事皆宜的好日子,和萧至寒的八字,没有任何的冲撞。

    于是,萧至寒登基的日子,便定在了这一天。

    一大早,天色还没有亮,皇宫之中便忙碌了起来。紧接着,便是穿着一身龙袍的萧至寒,带领着满朝文武,祭拜了天地,告慰了祖宗。

    当所有的流程进行完,已经到了深夜。

    萧至寒带着满身的疲惫往寝宫的方向走去,低声的问着跟在了他身后的飞影,“流宅那边一切可还好?”

    飞影说道,“皇上放下,流宅一切安好。不久前颜姑娘才让人捎了口信过来,说是她已经服了药,准备歇下了。皇上今日劳累了一天,就不用在去流宅看她了。”

    自从萧至寒成了萧国新君之后,飞影等人对颜夕的称呼又变回了原来的颜姑娘。虽说萧至寒和颜夕成亲的事情已经提上了日程,可是封后大典尚未举行,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将颜夕称为皇后的。

    “如此,朕便放心了。”萧至寒沉声说道,抬脚走进了寝宫。一直在想着什么事情的他,直到寝宫的宫门关上,都始终没有发现飞影的神情带着几分不自然。

    将寝宫中伺候的宫女内侍都打发下去了,萧至寒才带着满身的疲累,朝着内殿走去。

    可走了不到两步,萧至寒的神色一凝,将内里凝聚在手心之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着寝宫的一角打去。

    一瞬间,被萧至寒打中的那一个角落,瞬间鸡飞狗跳了起来。

    萧至寒凌厉的视线看了过去,只见一个白色的影子,猛地从被他一掌打到的角落窜了出来。

    “大白?”待看清了那个白色的影子后,萧至寒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

    正在想着大白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萧至寒便听到了身后传来了一道极为熟悉的声音。

    “我想着,你今日登基,我是该来庆贺一番的。可是现在看来,皇上对我们,好像不怎么欢迎啊。”

    萧至寒转身看去,却见到此时本该在流宅歇下了的颜夕,正满眼浅笑的看着她。

    见萧至寒愣在了原地,颜夕朝大白招了招手,带着几分俏皮的说道,“大白,既然皇上不欢迎我们,那我们还是回去好了。”

    说着,颜夕便故意的转身,做出了一副要离开的姿态。

    萧至寒一把抓住了颜夕的手腕,低声的说道,“别走。”

    见到颜夕的那一瞬间,萧至寒只觉得满身的疲倦都尽数的散去了。得知颜夕为了给他这个惊喜,在寝宫中躲了一整天,水米未进,萧至寒瞬间不知道该以何种情绪面对颜夕了。

    叹了口气,萧至寒将守在寝宫外的宫女唤了进来,让她去御膳房,为颜夕取些清淡的吃食过来。

    在那宫女走出寝宫的前一瞬,颜夕又吩咐那宫女,顺便取些酒来。

    萧至寒登基大典的那天夜里,颜夕和萧至寒两人,就着酒水和佳肴,聊了整整一夜。

    次日,到了上早朝的时间,萧至寒将不知不觉睡过去了的颜夕抱到了龙床上,又吩咐了今日

    轮值的大宫女,好生的伺候着,这才总算是放心的离开了。

    太乾殿中,萧至寒高坐在龙椅之上,在他脚下的大殿中,是齐声呼着万岁的满朝文武。

    有了右丞相和方老将军的拥护,朝中部分臣子就算对萧至寒有着不满,此时此刻,也是藏着掖着,绝不敢往外露出分毫。

    针对萧国各地的灾星,萧至寒和文武百官商讨了一会儿,便遣人按照商讨出来的对策去执行了。

    正在此时,礼部尚书站了出来,看向高坐在龙椅之上的萧至寒,一板一眼的说道,“皇上,家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不可一日无主……立后事宜,还请皇上早做打算。”

    礼部尚书张平昌低下头来,看着自己的鞋尖,一时苦不堪言。

    这位新君的脾气,可是出了名的不好。偏偏那些个盯着皇后之位的大人们,又变着法的给他施压,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礼部尚书,谁都得罪不起,便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张大人所言极是,皇上如今早已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后宫却形同虚设。为了萧国的江山社稷着想,还请皇上下旨选妃。”

    “杨太师家的孙小姐,是京城有名的才女……”

    “王太尉膝下的小女儿,师承天下闻名的……”

    “陈大学士的长女,自幼跟在大学生身边……是母仪天下的绝佳人选……”

    ……

    一瞬间,朝堂之上陷入了一片喧闹之中,不断的有人推荐着皇后的人选。

    见到这一幕,右丞相和方老将军相视一笑,两人如同提前商量好了似的,谁也没有掺和进这件事里面。

    听着满朝文武推荐的人,萧至寒的面色渐渐的沉了下来。眼看众位大臣竟然不顾身份的在朝堂之上争的面红耳赤,萧至寒沉声说道,“都说够了吗?”

    萧至寒带着几分冷意的声音传入了众位大臣的耳中,那几个争吵的最厉害的大臣,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直到这个时候,那些争辩不休的大臣们,才终于记起来,萧至寒之前那人闻之胆寒的名声。

    正在众人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萧至寒的声音再一次响了起来,“张大人所言甚是,朕也的确该立后了。”

    乍一听到萧至寒的声音,那些低着头想着该如何自保的众位大臣,一时之间几乎都没有反应过来。当他们缓过来,想起了萧至寒方才说了什么之后,都不由得心头涌上狂喜。那些家中有女儿的大臣们,更是眼巴巴的看着萧至寒,盼望着从萧至寒的嘴里,听到他们家女儿的名字。

    “既如此,大婚和立后的事宜,便交给张大人你了。”萧至寒看着礼部尚书张平昌,沉声说道。

    张平昌怔愣了一瞬,眼底尽是喜色的看向萧至寒,问道,“不知皇上心仪的是哪家的小姐?微臣这就上门去讨了那位小姐的生辰八字,合一个黄道吉日。”

    “你不用上门去问了,晚些时候,朕会让人送到礼部去。”萧至寒如何不知道朝堂之上的众人心中在想着些什么,不轻不重的说了句,便将张平昌等人的心思给打发了。

    “微臣知道了。”张平昌听出了萧至寒话语之中的警告,瞬间将满腹的心思都压了下去,不再多问半句不该问的。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