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六十三回 忠叔购买乌家堡 黛玉谋划建学堂

    ,最快更新新红楼梦之三生三世最新章节!其实贾宝玉被贾母关起来的最重要的原因当然不是晴雯死亡,也不是薛潘迎亲,更加不是迎春出嫁,这些事情贾母和王夫人知道贾宝玉可能会有些出格的言行,但总不至于太过,最关键的原因是林黛玉走了。不要误会,不是死了。

    上次林黛玉出门救了晴雯之后第二天,史湘云便派人来说已经找好了庄子,让林黛玉去看一下,便过来回贾母说是邀请林黛玉去史家玩一会解闷。贾母这段时间忙得头晕脑胀,又怕林黛玉在园子里看见众姐妹出嫁的出嫁、搬走的搬走,心情低落,闷出病来。一旁李纨、尤氏等也帮着说好话,便答应了,让王熙凤去安排,王熙凤自己也没有空,只找了几个小厮安排车子,紫鹃随行,带了几个丫鬟便跟着史湘云过去了。林黛玉到了史家之后,少不得先拜见那边的太太和三婶,史湘云本身父母已经没有了,过继的父母也在外任职,只有几个堂姐妹互相见了礼,又嘘寒问暖了一番,安排了住所,晚上照惯例跟着史家的老太太和媳妇们吃了饭,两人便叫了那忠叔前来,屏退众人,聊起购置庄子的事情来。

    这一片庄子位于京城东面有八百里左右,共有九个庄子,一片土地山林拢共三百倾土地,人头也有四百多人,总管庄头就是乌进孝,没有错就是那个年前顶着大雪往宁国府送年例的老头子。原来这段时间两府坐吃山空,又以宁国府为甚。本来就没有多少进项,贾敬丧事的时候都有点支应不过来,偏偏这贾珍贾蓉父子这段时间又设了赌局,一帮王孙公子、官宦子弟来来往往难免开支更大,贾珍贾蓉最近又时运不济,赌场上连连失利,除了当卖的东西之外也有了差不多一万两银子的赌债。赌债欠得多了,那些人自然也就风言风语出来,且又有不愿意跟他们来往继续的意思了。这赌博之人本来就是赢了有想要赢得更多,输了自然也是不服气想要翻本,贾珍贾蓉几个月下来输了过万两银子,哪里肯善罢甘休?且又怕这欠债的事情越闹越大,传到贾母的耳朵里去,到时候开个种族合议,有爵之家家孝在身,聚众赌博之罪也是不小。贾蓉便想着先当卖田庄,若是赌本回来之时再把田庄赎回的办法。贾珍原本也有些犹豫的,毕竟当卖祖产可不是轻易可定之事,无奈一时间也没有别的办法,且那些要债的人又反复追讨,只怕到时候赌局一散开,便翻本的机会也没有了,于是便同意了,让乌进孝悄悄放出风来,只不给贾母、贾敕、贾政等几人得知。林黛玉想不到竟然买田庄买到宁国府来了,不过她早就看到宁国府衰败之迹象来了,且如果是林黛玉不买,迟早也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还不如自己买下来呢。只要位置理想,买下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于是想了一阵子便说且第二日看好再说。

    这史家毕竟败落,管理上也比不得荣国府严谨,且林黛玉也看得出来,史家老太太和那个三婶对史湘云也不是特别重视,所以第二天早饭之后史湘云说带着林黛玉到附近游玩游玩,便轻而易举带着林黛玉和紫鹃几个溜了出来,又和忠叔汇合,便坐着车、马往庄子过来了。那庄子离京城也有几日路程,紫鹃难得出来一趟远门,一路上和史湘云几个丫头叽叽喳喳欢快聊天,到了市镇又出来看上面有什么东西买卖。这一路上都是管道,来来往往也不少车马走动,时常也能够看见人,路上林黛玉和史湘云偶尔打开车帘子,透气解闷,是不是看到路边的人开着这一队车马投来经验的目光,又一次一个路过的公子大马路过,刚好看到林黛玉掀开帘子,被她美貌瞬间迷得七荤八素,一个勒马,那马飞奔急停,将他从头上摔了出去,跌了一个狗啃泥,非常狼狈,紫鹃等几个忍不住哈哈大笑。林黛玉本人对自己的美貌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看来现代人因为看美女出车祸的新闻也可能是真的,就是不知道会不会碰到劫色的,要真的碰到,就麻烦了,看来要小心一点,自这次事故之后也不管胡乱露面,便是要掀帘子,也是先开一条缝,看到确定没有人的时候才敢整个掀开来。好在这管道上人来人往,没有什么特别僻静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强盗出没,一路太平,住了两次店之后第三日一早便来到了庄子上。

    这一带的人家大多姓乌,所以就叫做乌家堡。那庄头乌进孝的家里倒也算得上阔绰了,五进院落也有三十四十间房子,丫鬟婆子也有十来个。忠叔说是史家的小姐,大家见了礼,又拜见了乌进孝母亲和太太后,那老太太便安排两间上房给林黛玉和史湘云,另外安排一间上房出来给忠叔。叫了自己一个孙女叫做乌芳芳的陪同林黛玉和史湘云。这乌芳芳也是十三岁,和林黛玉、史湘云差不多大,只是乡下没有女子私塾,没读过书,正日便跟着他哥哥和几个邻居玩耍,养成一股野性子,说话倒是干脆利索,和史湘云倒是很对脾气。几个人互相见过礼之后,便一脸羡慕地看着林黛玉说:“好在是林姑娘这样坐着车,跟着史姑娘一起来的,若不然我们一看见还以为天上的仙女来了我们家呢!”说得大家一阵大笑。

    林黛玉也喜欢这种爽朗干脆性格,便逗她说:“那我就在你这里住下来,让你们多看看仙女好不好?”

    “不好!”乌芳芳说,大家一下子愣住了。

    “为什么啊?”史湘云都一下子转不过弯来。

    “你要是住下来,这十里八乡的人都来看仙女了,先不说我们这里挤不下这么许多人,单是招待他们吃饭喝水,我们就忙不过来,什么事情也不用做了。且还要防着说不定那个人心坏,顺手牵羊的,就更加麻烦起来了”乌芳芳一脸愁眉苦脸。

    “那你是不欢迎我吗?”林黛玉调侃她道。

    “哪里,哪里,我是可喜欢林姑娘了!只是一想着这么多人要来,我们只怕应付不过来.....”乌芳芳一下子也不知道怎么说了。

    “你别逗她了!”史湘云和乌芳芳一见如故,忍不住跳出来帮忙,又对着乌芳芳说:“你别往心里去,她就是逗你玩的呢,我们只跟着忠叔过来玩儿,今日便走了,不会一直住你这里的!”

    “真的吗?”乌芳芳一下子高兴起来,但是一想到林黛玉又要走了,忍不住又有点失落,说:“我又舍不得林姑娘!”

    这回史湘云忍不住了,笑着说道:“你就是舍不得林姑娘,那我走了,不理你了,留着林姑娘在这里陪你可好?”说完,又故作生气的样子。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也舍不得史姑娘,你们都不要走就好了!”乌芳芳急了,语无伦次起来。

    “好了,她也是逗你的!”林黛玉忍不住说道,史湘云看着乌芳芳的样子也憋不住笑了起来。大家有一阵子哄堂大笑。接下来大家便闲聊起来,大多数时间都是说着乌家堡的事情,哪一个庄子有多少人,有哪家的媳妇是从哪里来的,哪一家以前是地主,哪一家出过秀才,哪一家的媳妇是母大虫,哪一家有几个小伙子丫头,哪一家的女孩子织布最快,哪一家的小伙子爬树最灵活,哪家跟那一家经常吵架......。

    直到吃了午饭后,有歇了一下子,然后这乌芳芳便自告奋勇说带林黛玉去走一走,让她平时的那几个好姐妹也见识一下仙女长得有多漂亮。林黛玉想着路上的“马祸”,便让乌芳芳找了两顶帷帽过来,她跟史湘云都带上才在几个家丁的保护下出了门。饶是如此,林黛玉一路走过去还是看到好几个小伙子站在路边呆呆不会动了,还有几个走着走着掉进路边的小水沟里面去,弄得史湘云、乌芳芳和紫鹃几个大笑好几次。乌芳芳后来跟史湘云说,他们村那天晚上好几家媳妇骂丈夫被狐狸精勾了魂的声音整个村都听见了。

    乌家堡其实是一片平地和大山交接的地方,一条河流从几座大山中间留出,刚出山的时候河水湍急,一听过去也轰轰作响,两边竹林柳树,也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野果。出了山不远河水就平缓了,有时候还能够看到几个孩童在河边游泳,又有几个沐童赶着大水牛在河边吃草,有些时候会看到几个村民撑着竹排在河里打鱼,有鸭子和水鸟水上游来游去,看见有人连忙飞走。这一片的庄子都是在水边,村庄之间距离也就一二里地,一条大路顺着河边逆流而上,走过村庄的时候远远便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有时候会看到孩童在后面赶着抓鸡的,又有妇女在后面追着痛哭的小孩跑的,一派乡野田园的风光。

    林黛玉一边欣赏美景,一边顺带也看田地里面的种植了什么东西。这乌家堡因为有一条河流经过,所以灌溉方便,林黛玉甚至还看见几个水车,估计是种植水稻的,不过现在秋季已经过了,没有看到水稻种植的情况,只看见一些稻田上留着稻草根稀稀拉拉的,比现代的杂交水稻差多了。另外就是种植麦子的、玉米的地,也有种植番薯的。棉花地也有不少,还可以看到有农民在地里采摘棉花,远远见到乌芳芳过来便在那边喊话问候之类的,还有不少山地种植桑树和果树,乌芳芳还从一个农民手里要了几个梨给林黛玉、史湘云、紫鹃尝尝鲜。乌芳芳说这边的农民基本上都是种地和种果树,平时交租的时候也有先去集市上卖掉的,还有直接交米来的,有些农民闲空的时候便三五成群跑到大山里面去做陷阱打猎,拿猎物来充当田庄租银的。特别是年景不好的时候,田里庄稼收成不好,不仅田租交不上来,一家几口人吃饭也成问题,便不得不冒险进山碰运气,有时候大雪封山的时候还要去,好几户人去了没有回来,不知道是被野兽吃了还是掉到那个山沟里冷死掉的。乌芳芳说道这里也是一脸同情,林黛玉看得出来,这个小姑娘虽然野一点,但是比那些深宅大院的公子小姐在这方面要董事多了。

    乌进孝也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大管家了,所以得知东家要出让田庄的时候先告诉了这几个他认为比较好一点的管事,其实是不想让整个庄子陷入那种冷酷无情的人手里,给佃户们留一点活路,当然,也是给他自己留活路。下面的农民和高高在上的那些王公贵族、官宦老爷不同,对十里八村的农民生活情况清楚得很,哪一家东家苛刻,哪一家东家凶狠,哪一家东家贪婪,哪一家比较温和厚道都是知道的,其实他自己原来的东家贾珍贾敬也算是不错的人家了,灾荒的年头虽然没有免租,但是乌进孝做主让那些佃户先欠着贾珍虽然骂人,倒也不十分逼迫,隔壁的那一片高家庄就不一样,东家苛刻又贪婪,逼死人命的案子都不知道发生过多少起,最后当然是不了了之了。这次听说史家要买,乌进孝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史家的名气也不好,发生过逼走佃户的事情,不过他听说是忠叔管理,便又放心下来,忠叔对庄头严苛,但是对佃户的态度就还是不错的。他带着忠叔看完了庄子,两人又谈起了地价的问题。因为贾珍急着出手回本,所以地价自然也就贵不了了,和之前史湘云说的差不多,最后谈下来是五万两白银。另外本年的租金折算为银两是四千两,如果仍然让佃户交租给原来的东家,便是只需要五万两,如果是直接交租给买家,多折算四千两银子。原来佃户因为年景不好,签下的欠租大约是五千两银子,也可以一并买下这个债权,这样的话,一个月内就可以把手续全部办齐。只是东家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就是这个算是当卖,如果半年之内东家找齐银子,多交两成利钱,买家当愿意给他赎回这庄子。

    回到史家,忠叔向林黛玉、史湘云回话的时候特别说道这个赎回的事情。林黛玉和史湘云心里一点不肖,这贾珍的败家样子,到时候去哪里找银子?真的等他赌钱赌赢?不过是场面话而已。

    “这个庄子我很满意!”林黛玉说:“庄子大小位置都不错,有山有水的,民风也淳朴,离官道不远。这个价格倒也合理!这事情便交给忠叔你来办了!”便说,边让紫鹃拿出一个小铁盒,交给史湘云九万两银子的银票!大通宝号,全国通兑。史湘云结果银票,居然也不数,当面交给忠叔,因为保密起见,此间也只有几个人了,忠叔便只好自己数了起来,这是办事的规矩了。

    “姑娘这是九万两的银票!那庄子连年租、欠租拢共才要五万九千两,还有三万一千两不知有何盘算?”忠叔一看竟然多给了几万两银票出来,自然不会以为这是赏钱了。

    林黛玉看忠叔这几天办事也是可靠的,便也不兜圈子了,一边叫紫鹃把这段时间她画的两张图纸拿出来,一边对忠叔说:“我不方便时常过来,这接下来的是就劳动忠叔了!这两张图纸是一个七进庄园的和一个工坊的图纸,里面也详细标注了的。那个庄子就建在山上,工坊就建在那条河流出山来的地方,好饮水推动水车,里面也有标注,至于具体的位置,你和史姑娘、乌进孝研讨后便可定下来,不用再找我说了。”

    “剩余的银两便是坐着两件事情的,如果银两不够,我那里到还有一些!你们可以派消息给紫鹃!”林黛玉想了想又交代了一句。

    “老奴知道了!”忠叔应了一句:“老奴先买下庄子,后找工匠研讨这图纸,做一个报价工期来!如果银子不够相必那时可以收上租来,那租银是否也可以先派上用场?”忠叔不亏是办事办老了的,考虑问题十分周全。

    “你不说我差点忘记这个事情了!”林黛玉一边想着,一边说:“可否不收今年的年租,只把田地给收回来?”

    “收地?自然是可以的!可是为什么收地呢?”忠叔一下子想不开:“这东家换了,原本收地也是合乎规矩的,只是这不收田租也大可不必!原来也没有这道理啊!”

    “我也不是要收地!我是要重新分派!”林黛玉说。

    “林姑娘打算如何重新分派?”史湘云和忠叔同时问道,因为林黛玉一直没有说过买庄子要用来做什么,所以他们也很好奇。

    “我准备在这一片庄子建一个织布、染布和成衣的工坊,也就是从种植棉花、种桑养蚕到最后做成衣服全部在那里做了!”林黛玉想了一下子说,“当然主要是工坊建在那里,棉花和蚕丝肯定不能够只靠那几个庄子。”

    “这工坊需要人,所以姑娘想要把庄子的地收了,让那几百户人都到工坊里面去做工吗?”史湘云看了一下林黛玉,听说李纹那个工坊有一百多个人在里面做工,她想想都兴奋。忠叔一脸懵,他一大把年纪还没有听说过要几百户人一起做工的工坊呢,那得多大的工坊啊?

    “是,也不是!”林黛玉说:“我固然想让他们都去做工,但是一则他们要愿意去,二则他们也要做得过来,三则这种棉花和养蚕的工也需要有人去做的!”史湘云和忠叔连忙点头,但是还是不很清楚,一脸疑问看着林黛玉。

    林黛玉拿过紫鹃递过来的茶喝了一口,心里想跟这些没有经历过工业社会的人将做工厂的事情真实费劲,要是告诉她有几万人一起做工的工坊不知道这两个货会不会下巴掉到地下去。想归想,还是要耐心解释,毕竟后面赚钱就主要靠这两个货了。继续说道:“忠叔既然这段时间坐着买布的生意,相比认得些会抽死、织布和裁衣之人?”

    忠叔想了想,说道:“是认得一些!”

    “待庄子买下来之后,你便去找他们,这几种工的人都要找到,另外在找一些善于种棉花、种桑养蚕的农民,给点钱,让他们去乌家堡一趟,当然连工匠一起叫过去也是可以的,一边让他们参考规划一下,在那里建这工坊,一方面又看一下哪里种棉花,哪里种桑树,另外一面就是让把村民都召集过来,让他们跟着这几个人学种棉花、种桑树、养蚕、抽丝、织布、裁衣,也不用都学会,只要学会一样就可以了,就算一样没有学会也不要紧,大体上知道也好的。”林黛玉又说。

    “这倒是不难!”忠叔想了想,又说:“只怕这些农民不愿意学!甚至于不来学也是有的!佃户不是家奴,只怕不好用强。”忠叔果然对待佃户算是宽厚的。

    “也不用用强,只说两样他们必来:一样是来学且学得会的,免了今年的租金!另一样就是如果没有来学会一样的,就把地收回来之后不另行分派给他们了!”林黛玉说。

    “如此说来,必是人人必到了!只是免租一说,姑娘是否斟酌斟酌?便是减少些许相比也能够来齐了的。”忠叔见林黛玉如此宽厚阔绰,也是有点吃惊的,今年可不是灾年,没有道理一概免租的,别家还想着怎么增加租金呢。

    “也不用人人都来,能够做工的劳力来学则可!”林黛玉说,想到大家都出来,小孩也是个问题,又交代:“这小孩在家倒也不好,到时候工坊开了工,孩童在家玩闹不管也不行。忠叔你在一两个教书的先生过去,另外盖一座学堂,看来工坊做工的人家,若是小孩无人看顾的,便让他去私塾跟着先生读书识字去吧,这里面的费用也从我们这里出了!”

    “如此甚秒!”史湘云终于找到了一个插话的机会,又想起新认识的好友乌芳芳来,便说道:“若是再盖一个女子学堂,让乌芳芳等女子也可进学则更妙了!”然后一想,这女子私塾只怕很难了,一则耗费不少,二则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读书尚可科举进仕途,女子最多不过在闺房弄些诗词,没有多大效益,不如学针织女工来得快些,还可以帮着家里做事,大家未必愿意让女子进学。

    林黛玉当然想法不同,看了一下史湘云问道:“这女子私塾倒也不难,难在缺个女先生!”然后一直盯着史湘云看,紫鹃也看着史湘云,忠叔不知林黛玉葫芦里卖什么药,也跟着看史湘云。

    史湘云见大家都看她,便有点慌乱了,问道:“你们都看我干什么?难道让我去做女先生?且不说我不愿意去,就算我去做了女先生,也不知教些什么,再者佃户家里还等着家里姑娘帮这家里干活,做些针织女工好做嫁妆呢!哪里愿意给她们出来进学,快别提这事了吧!”

    林黛玉看她这么说也有道理,但是心里想着工坊一堆文盲也不行啊,到时候怎么提高效率?管理起来也一片混乱,不好做,便说道:“你我都是女子,自当为了女子一谋!女子进学,虽然不学诗词古赋,也不许学八股进仕途,倒是认得几个字,知管财理事,懂些圣贤道理也是好的。”紫鹃连忙在一边点头,这一年来林黛玉教她和雪雁认字读书之后,大觉受益匪浅,要不是这样,现在她也做不了这黛玉情报网的小头目了。史湘云和忠叔毕竟对林黛玉不熟悉,也不知道她背后做了什么,想要劝又不好劝,只好看着。

    林黛玉想着差不多,便总结道:“就这么着吧,先买下庄子,再盖两座学堂,要大一点,估计每个能够容下百人以上才好。刚好也用上,再找人去教他们种棉花养蚕之类的技艺,来学者免租一年,根据学会的技艺最好的那个项分工,学会工坊技艺的,便招入工坊做工,学会种桑养蚕农技的,便将田地收回再分派给这些人租赁,租金仍按之前,只是一样,只给种棉花、桑树,工厂保价收这些棉花和蚕茧,必要时可以给他们一点定金。为了鼓舞孩童女童以至于劳力进学,这孩童入学的,租金减一成,女童入学的,租金另减一成,若是当年在私塾学堂中考试得优的,另有奖励。”那个时候地主剥削其实非常残酷的,按照原来的田庄租金大概要占到收成的八成,有时候还要给管事庄头干粗活,这一年下来大部分农民连吃饱都成问题,遇到饥荒饿死人常有的事情。忠叔和乌进孝这样有点良心的管事,也只能够灾年的时候给佃户求个情,让佃户缓着交租,免租的事情要看东家心情,像这种直接把租金刷刷往下降的,从来没有听说过,听得自己也觉得目瞪口呆,真心觉得是林黛玉是天神下凡了,嗯不是美丽的仙女,是慈悲的菩萨。

    “可是,如果一家小孩众多,岂不是弄得连租金也不用交了?”忠叔一边心里翻江倒海,说话都哆嗦,一边还保持理智,忍不住小心翼翼问道。

    “这倒是个问题!”林黛玉一边说,一边心里想着:“若是允许降到免租,定会有钻空子,而且孩童虽然不是劳动力,但是多少能够帮些忙的,如果是上学之后难免家里劳动力又缺了些。原本种不得那么多地,但是又要贪这个地租,造成浪费。对于那些在工坊做工的人来说也不公平,说不定有人不愿意去工坊,反而是为了这田租留在了家里做农民,影响了工坊的效率也是不好的。”

    林黛玉想了很久,终于还是决定了:“改一下规定吧:划出一千亩天作为学堂田,每个六岁到四五岁的孩童在学堂上学的,视其表现而定可分一亩到三亩,田租只收六成,这六成的拿出一半来做学堂的开销和先生的酬劳,剩余的就做田庄收益吧。其他的田地仍然按照原来的租金来收取。”忠叔、史湘云、紫鹃想了一下,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只是这里几个人想不到这个一定,后面对乌家堡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因为这进学的好处,大家自然就把那些适龄儿童全部送到学堂里面去进学了,男的学的是四书五经,八股取士之道,也有学管家理事、经商之法,后面出了几个进士,但是最重要的是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商人,这些商人以乌家堡为中心,来往全国各地,将乌家堡直接慢慢发展成为了货物贸易的中转站,而乌家堡的女子因学过管家理事,又识字,读过圣故事,针织女工更是样样精通,虽然入不了大户人家的眼,但是却是一大批秀才和商家富户的良配,过不了多久附近一带的红娘都往乌家堡挤过来,又有了工坊,农户变成了工人,家里只有棉花、养蚕,吃食等一应家用都要购买,附近的农民便干脆把东西直接运过来,后来各地买布、买成衣的商家来往,林黛玉又让忠叔把一片区全部盖起楼房租出去,做了客栈、酒楼、布店、胭脂水粉店......,不出五年,这一片竟然成了方圆几百里有名的小镇,叫做乌镇。当然,那些都是后话了。

    几人又聊了一回,便把各种细节聊得差不多了。林黛玉见史湘云和忠叔始终没有说过要怎么分成之类的问题,不由得暗暗赞叹一声,一个豪爽不计较细节,一个是聪明,办事老道,估计看到林黛玉对佃户的安排也都明白,跟着她必定不会吃亏了去。但是这毕竟不符合林黛玉的风格,最后直接开出条件:给史湘云整个收益两成,给忠叔、乌进孝等庄子的管事一成收益作为酬劳。忠叔的子孙可以去学堂进学,当然跟那里的村民孩童一起,都是免费的。这一开口可是大手笔了,要知道贾府的大官家一年下来,东扣西扣最后也不过二百两银子,这忠叔一年下来差不多四百两银子,加上史湘云又有八百量银子,现在还没有搞起工坊,等到工坊做起来之后,收益无法相像。忠叔果断跪下磕了几个响头,心里发誓定要把这事做得漂亮不让林姑娘失望,口里只是说了句:“感谢林姑娘厚爱!”越是这种人越是可靠,那种口里千恩万谢的人只是会讨人高兴,不像这种只会用行动证明更加实在。史湘云忽然觉得,她不在嫉妒李纹他们的好运气了,她觉得她的运气必是比李纹、李琦两个加起来都要好得多了,当然接下来的日子,她比李纹李琦两个也都要忙得多,找女先生,找工匠,开始按照规划物色管家人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