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相传,广主刘王诏云门文偃等禅师在宫内度夏。禅师们过从密切,日日参禅说法,好不热闹。唯独云门文偃从不与人交流,终日默默无言。宫内有一名直殿使,看出云门文偃的无言并不是他无话可说,相反,恰恰证明是一种不可测度的最上乘禅。于是他写了四句偈语,赞曰:

    大智修行始是禅,禅门宜默不宜喧。

    万般巧说争如实,输却云门总不言!

    的确,云门的沉默无言,对于禅宗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而世俗生活中也向有沉默是金的说法。相对于“万般巧说”之噜嗦或废话连篇之误导,其境不知强却凡几。而且,在禅宗看来,语言是逻辑的工具,是对世界本体的分割或束缚。因而他们主张超越语言文字,用独特的“悟”,来进入世界的本体,用非逻辑的观念和“第三只眼”来打破语言桎梏,发现逻辑之外的人生。所以除了云门禅师外,也有一些禅师亦以惜字如金著称于世。其中一位人称高不可攀,颂其为“一字师”的禅师,就经常只以一字之答来开启弟子们的灵性。如有僧问他:“如何是禅?”答曰:“是。”又问:“如何是正法眼?”又答:“普。”再问:“三身中那身说法?”又答:“要。”

    话说这一天,又有位游方僧慕名而来,叩首问曰:“如何得道?”“一字师”答道:“山”。又问:“如何上山?”一字师却又说:“水”。游方僧大喜:“弟子悟了。师傅之意莫不是说,如山般沉稳乃得道要径。如水般灵动乃悟道之门?”

    一字师却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游方僧尴尬地请教一字师的弟子,自己是不是说错了。弟子微哂:“山固不动,然蓦然喷发,焰火烛天,草木为之枯焦;水诚轻滑,然恒滴穿石,泛滥决堤,人兽或为鱼鳖。山何沉稳?水岂灵动?”

    游方僧倏然心动:“多谢棒喝,某实悟了。”

    弟子道:“愿闻其详。”

    游方僧一笑:“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两人相与一揖,各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