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在香港票界的招待宴会上联想起“稽古社”。“稽古社”演出了好戏,培养了人材,这些成绩和一位票友分不开。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高渤海先生。

    天津高家的发家史,可以写一部曲折离奇的,从数十年前我就注意过有关资料。高渤海先生是高家发达后的第二代,他从小爱听戏。由爱听到学着唱,高家的产业之一是天津法租界的“劝业场”。“劝业场”四楼有个戏院叫“天华景”,少爷要学戏,自然很方便,他天天下了学校就到天华景去找老艺人学戏练功。1929年秋天前,他又去练功,教他的老师娄廷玉说:“少爷,我再帮你说两天戏可也就分手了,班子要散了!”

    高勃海听了很吃惊,问娄先生“没办法了吗?”娄先生说:“办法倒有一个,那就是他们不干你来干!”高说:“我还念书呢,哪会干这个?”有两位艺人就说:“有钱就行,你不会干我们教你!”高听了心中一动,回家和他父亲高星桥老先生商议。谁知高星桥先生是个创业之人,颇有眼光。二话没说,拿出一万元来叫他去试试看。于是年纪轻轻的高渤海就成了“稽古社”的班主。

    高渤海热爱京剧,又有文化修养,有事业眼光,再加上交际广泛,这就具备了成功的条件。

    “稽古社”的营业好转后,高渤海先生以艺人子弟为基本学员成立了“稽古社子弟班”,致力培养后辈,为求科班发展,他高薪聘请尚和玉先生作名誉社长。有尚先生作大纛旗,还怕请不来好教师吗?所以程继先、李吉瑞、萧长华诸位名家全来授过业,叶盛章是尚先生的门婿,他来天津探望岳父,被请到社里,就收了张春华作徒弟。

    尚和玉先生自己也亲自说戏,据高渤海先生说,尚先生的一生名作《李元霸》《窃兵符》全在这里教过,“稽古社”从1936年到1944年,八年中培养了不少出色的武戏人材,而唱功演员却成绩平平,这大概和主持教学的是武生名家有关。

    据行家说,尚先生一生最拿手的戏是《锤震四平山》,系《李元霸》中的一折。尚先生的戏我有幸看过,那时尚先生已逾古稀,我则还不大懂事。只记得老先生精气神、功架尺寸都好,只是下跪时要有人搀扶,使我尊敬的心情多于欣赏的心情,以致对戏的内容都不大顾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