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一个外行,所谓“丸主”厚颜谈戏,一气写了八篇,该刹刹车换换题了,不过看了半个世纪戏,认识一些内行朋友,总还有些话没说尽兴,最后我想谈几出我看过的“绝”戏,“绝”并不一定就是好,而是空前绝后之意。

    一次是儿时看尚和玉先生主持的“稽古社子弟班”唱《铁冠图》。这出戏并不算出色,可有三绝,一是全部服装是前清遗老载振捐制的,地地道道的满洲服饰,不像目前香港有些电视剧的清装那么充满想象和随意的成分,以致谁也说不清是哪个朝代人;二是清兵服装上的满文心号,一色由贝勒载洵亲笔写出又绣上的,放到今天可算文物了;第三是戏里有一场宣读圣旨的戏,钦差大臣念的全是满文。许多旗人朋友说连他们也是头一次听,而且和我一样听不懂,我说这出戏空前绝后,大概不会有人反对。

    还有一出戏是五十年代看的,名曰《审头刺汤》。《审头刺汤》是熟戏,绝在它在演员搭配上,梅兰芳演雪艳娘,周信芳演陆柄,这已是极难凑在一起的了,而唱汤勤的竟是话剧大家、电影导演洪深先生。那一年北京纪念梅、周二位舞台生活四十年,开幕式上洪深先生自告奋勇要为梅周二位挎挎刀。开始大家认为这有点起哄,谁知到了台上洪深先生还真行,一抬足一投袖,处处不离谱。汤勤用苏白,这反倒发挥了洪深先生的长处。与陆柄几句对白,说得嘎崩溜脆。特别是陪礼的那几声笑,引得满场掌声,这是洪深先生最后一次登台,也是梅周二位大师最后一次同台合作。可惜当时没有录相设备,不然应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资料。

    还有一次也是在五十年代初,看盖叫天先生和叶盛章唱《三岔口》。盖叫天先生是南派武生的大宗师,讲究一招一式,动中求静,要个帅劲儿;盛章正值盛年,讲究手快腿快;火爆迅猛。过去这二位是决不能合作的。解放后大家破除门户之见,同心协力为发展京剧艺术作贡献,才有了这次合作。戏是唱的最好的,那天我是站在场面后边看蹭戏,发现在两人交手时,叫天先生口中念念有词,盛章点头微笑,但不知说些什么。过了几个月,田汉先生领着我们一些年轻人到大连写作。恰好盛章和李少春、袁世海、黄玉华也去大连演出。在海边吃饭时,安娥大姐说起这场演出来,有人说叫天先生在台上对盛章说的是:“老三,你慢点,我年纪大了跟不上。”盛章就放慢了速度。安娥问:“此话当真吗?”盛章只说:“张先生功底深厚,是前辈,我该多照应。”我看过许多名角的《三岔口》,以这次最精彩,当时盛章才三十多岁,正是年龄既轻艺术又已成熟:闪展腾挪,真是迅雷不及掩耳;盖叫天先生已过花甲,仍然英雄潇洒,稳准壮美,两人配合默契,令人称绝,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一次合作,也是最后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