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德国亚琛市,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卡马斯正为找工作而烦恼。s`h`u`0`5.`更`新`快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德国经济停滞不前,失业率升高,大学生就业前景堪忧。卡马斯为了谋生,不得不先到一家酒店当服务生,虽然工资不高,但最起码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

    半年的时间里,卡马斯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客人所点的饭菜浪费严重,许多剩菜剩饭被当作泔水拉走。甚至有一次宴会时,一桌子饭菜,只动了几口便被可惜地扔掉。

    卡马斯利用下班时间,开始收集被客人浪费的粮食,最初出于好奇,将浪费的粮食存放在自己的房间,时间久后食物开始变馊变臭,屋子的味道令人作呕。

    卡马斯准备重新择业,他辞掉了服务员的工作,开始经商,但由于不懂经商之道,他亏得一塌糊涂。

    一次与同学们参观海洋馆,卡马斯发现各种珍奇动物吸引着众人的眼球,突然间灵机一动:如果为浪费的粮食建一座博物馆,不仅别具一格,可以吸引游客,更可以呼吁人们节约粮食。

    但剩饭剩菜的保存是个大难题,于是卡马斯租用了一家旧货商店,购进了冷柜,为每份粮食建立一个小型的橱窗。浪费的粮食锁在冷柜中,加上黄绒色的背景,再用简单明了的文字进行说明。

    初具规模后,卡马斯与其他同学们开始到各大酒店当服务员,只消半年,他们便收集到几千份不同场合里被浪费掉的粮食,琳琅满目地摆满了橱窗。

    头一拨游客参观后,产生了疑问:“这些被浪费掉的粮食是否真实?是否是刻意所为?为何不在说明中加注这笔粮食被发现的时间、地点与人物呢?”

    时间地点容易记录,但是否加注人物的信息则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这会涉及个人隐私,甚至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考虑再三后,卡马斯去掉了人物这个要素。

    2012年3月,博物馆第一次全面向游客开放,由于事前媒体的炒作,开放的第一天便宾客盈门,博物馆至少接纳了2000名游人。

    2012年10月,博物馆将规模进行了扩大,二楼也被卡马斯租借下来,在重新进行了装修后,向游客开放。

    博物馆的开放,在整个亚琛市造成了一场强烈的轰动,舆论哗然,全市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浪费粮食可耻”已经成为一条深入人心的准则。

    卡马斯现在已经成为这家博物馆的馆长了,他聘用了一大批年轻人宣传节约意识,博物馆会在节日期间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

    我们浪费的粮食也可以建一座博物馆,卡马斯眼光独到地抓住了这个空白的商机,不仅宣传了节约粮食的意识,同时也获得了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