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五章 服服帖帖

    <content></p>

    宇融听裴旻如此“大义凛然”的为难自己,想死的心都有了,实在忍不住道:“裴相身为一国之相,高居郡王之尊,得国朝之器,又是天下宗,士林翘楚,腹当有撑船之量。 裴相为一己喜恶,说这种话,刁难在下,不怕让世人耻笑?”</p>

    “不怕啊!”裴旻一本正经的道:“这里只有你我,又无第三人知道,你说出去谁信?”</p>

    古代又没录音笔之类的高科技,裴旻是毫无畏惧。</p>

    在没有真凭实据之下,宇融想要“伤”身为宗,且为孔家后裔称为忠、孝、节、义、智、仁、勇俱全的裴旻,那是完全不现实的。</p>

    宇融心思机警,也想通了这点,彻底傻眼了,只觉得前途一片昏暗。</p>

    裴旻继续道:“要不,我们试一试,你说我刁难你。我说你骄慢自大,不服管制。看天下人信谁?实在不行,我让你先说,给你占这里便宜。”</p>

    宇融傻傻的,呆呆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p>

    “好了,闲话说道这里!”裴旻挥了挥手,不愿再于之多言,说道:“你身为户部之首,负责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我给你两天时间,统计全国、下州农户、手工业者以及一众低层人士的经济情况。结果要是不能令我满意,你的下场,不用我多说了吧。为了你着想,千万千万,别让我抓到把柄,给我这个治你的机会。”</p>

    他好心的提醒着,又挥了挥手道:“去去去去,别妨碍我看书!”</p>

    他向驱赶苍蝇一样的赶着宇融。</p>

    宇融心底憋屈,却也不能不作揖道:“属下告退!”</p>

    听着宇融离去的声音,裴旻轻轻一笑,心道:“小样,还制不了你?”</p>

    户部。</p>

    作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户部在六部的地位仅次于吏部。</p>

    能够进入户部任职,没有一定的背景与机缘是不可能的。</p>

    户部侍郎周英子、汪可之是背景与机缘的最好典范。</p>

    周英子的祖父是周允元,为南朝时梁义、衡二州刺史,袭蓬陵侯周表之后,周基之子。周允元于弱冠之年即进士,并在武则天时期,官居宰相,而且当初还为了维护李隆基的父亲李旦,险些丧命。他的后人官运自是一路恒通。</p>

    而汪可之则是无身份无背景,原本是长安的一小吏。</p>

    之前农民流亡问题,是朝廷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广大农民被沉重的赋役所逼,逃离原籍,有的沦为流民,有的成为地主的佃户,令得全国的户籍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唐朝廷的财税收入。</p>

    宇融临危救命,任命为勾当租庸地税使,颁发《置劝农使诏》。</p>

    宇融检括逃亡户口和籍外占田,充使搜括户口,并自任劝农使,率劝农判官二十余人出使各地,清出客户八十万人和大量土地,近乎完美的解决了这一大问题。</p>

    汪可之是二十人之一,他功绩最好,成为宇融的左膀右臂。</p>

    宇融也因为此事得到了李隆基的信任器重,从而晋升为御史丞,并且在之前不久升任户部尚书。</p>

    汪可之也因宇融的机缘提携,成为了户部侍郎。</p>

    周英子、汪可之一直等着宇融的归来。</p>

    汪可之是一脸的忧色。</p>

    周英子说道:“汪兄不必多虑,某不曾经过裴相的面,但裴相是何许人物?岂会因为这点小事为难尚书?”</p>

    汪可之摇头道:“你有所不知,尚书对于军事很是反感,时常针对边帅提出各种建议,跟裴相完全不是一路人。本来两人没有交往,倒无所谓。现在……裴相突然成了司,你说尴不尴尬?我现在担心,裴相不喜欢尚书,给他为难,而尚书也不喜欢裴相,阳奉阴违,败坏国事。”</p>

    周英子吃重道:“不至于吧!”</p>

    汪可之默然不言。</p>

    宇融对他有恩,自不能说其坏话。可凭借他对自己这位司的了解,却知道宇融却有非凡的行政才华,但为人处事却有些不择手段。如昔年扳倒张说时,跟王鉷勾结在了一起。</p>

    两人说着,宇融青着脸走进了户部。</p>

    周英子、汪可之皆看出了自己这位司,心情极度不好,也不触其霉头,没有前。</p>

    反倒是宇融看到他们,高声说道:“将户部所有官员都聚集起来,让他们将自己手的事情都放下。”</p>

    户部有尚书、侍郎,下有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大大小小的官员近乎百人,密密麻麻的聚集在大厅里。</p>

    “从现在起,取消一切休假,吃住皆在户部,两日之内,将我大唐一百九十个州、二十九个州、一百八十九个下州的经济税赋案都给我整理出来。要是无法完成任务,这里的所有人,包括我在内,年末评核皆记过一次。”</p>

    宇融此言一出,堂下众人顿时哗然了。</p>

    古代可没有电脑,所有的案资料,都需要一本一本的翻阅统计。大唐之大,疆域之广,百姓之多,这要统一核算,怎么算的过来?</p>

    算不出来,还要给记过。</p>

    要知道他们这些不得宠的官员,能否升迁,靠的唯有履历的漂亮。</p>

    这平白无故的记一过,谁接受的了?</p>

    “有时间抱怨,不如立刻行动。这是政事堂定下的大事,也是裴相任的第一把火,谁想引火身?”宇融话语有些怨念。</p>

    诸多官吏皆不说话了。</p>

    裴旻的名号,还是很管用的。</p>

    谁都不想出这个风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p>

    宇融吩咐道:“你们也帮着一并整理,可以将那些富庶的州县舍去,选择等偏下的。此次我们统计的不是那些生活富足的那一类人,而是大众贫苦人家。还有尤其是农、工商,分开来计。周侍郎计算农户,可之,你计算工,商由我亲自统计。”</p>

    周英子、汪可之各自领命。</p>

    两人也一并下去。</p>

    周英子笑道:“都说侍郎多虑了,你看,尚书多有干劲?都自己动手了,可不常见。”</p>

    汪可之也是一脸意外。</p>

    他虽不知其缘由,却明白一点,当前的情况只有一种可能。</p>

    那个名不虚传的裴旻,将自己的司收的服服帖帖,不敢动任何的歪脑筋。</content></p>

    </p>

    百度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