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九章 再会薛太公

    在休屠王城的遗址住了一宿,裴旻并没有直接回陇右,而是顺道去了凉州的治邑姑臧。 </p>

    世人有一个虚假的常识,认为凉州位于西北地处偏僻是荒芜之所。</p>

    其实不然!</p>

    凉州之富庶,之繁华,更胜扬州、益州。</p>

    国古代向来有一个特点,得北地者得天下,得关者得天下,几乎没有得南方者得天下的例子。唯一的是朱元璋,那是因为经过金元的侵略,华夏重心转到了南方之故。</p>

    在这个时候,天下的布局依旧是重北轻南,人口密集于关、原、北地。江南人口稀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繁华。</p>

    至于所谓扬一益二,最早出处也是唐昭宗景福元年,一百多年以后。是因为安史之乱,导致北人大规模的向南方迁移,填补了江南益州的缺陷,这才令扬州、益州换发光彩。</p>

    此时的大唐有三大经济心:西京长安,自不用说,堪称举世无双的大都会,其二东都洛阳,这两地几乎奠定了大唐经济化的心。</p>

    至于第三大经济心,不是别处,正是看似偏远的凉州姑臧。</p>

    姑臧,雍凉之都、天下要冲、梦幻之城,雍凉化的发源地,西北的军政心、经济化心。</p>

    尤其是贞观、永徽时期,李世民、李治两代英主打通了西域,将丝绸之路推向了巅峰,开始了东西化的交流结合。而凉州作为丝绸之路的节点,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受益巨大,一跃成为“人烟扑地桑柘稠”的繁华宝地,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存在。</p>

    大诗人岑参也有一句诗形容凉州,说“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p>

    进了姑臧城,裴旻也感受到凉州的繁华,街来来往往,许多都是黄发碧眼之辈。论及数量,较之长安更胜一筹。</p>

    相华夏的化心,那些仰慕华夏化,愿意成为华夏一份子的胡人,更加喜欢在东西方化结合交流的凉州定居。</p>

    “你们随便玩玩,我去拜会太公,申时我们于此地汇合!”</p>

    裴旻能有今日成与薛讷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若不是薛讷的支持,裴旻不可能取得武状元;若不是薛讷的力挺,李隆基不可能将控制北衙禁军的任务交给他来执行。若不是薛讷倾囊相授,他裴旻根本不懂兵事!</p>

    可以说裴旻在大唐的五年里,能够走到这一步,关键的几个地方皆有薛讷的身影。</p>

    试想裴旻若非身兼武状元,如何得到李隆基、太平公主的亲睐?若没有从龙大功,他又凭什么进入御史台,打下政治基础?若无薛讷传授兵事,将薛仁贵的用兵心得传授,他又如何能在金城大放异彩,从而弃从武,立足洮州,攻取河西九曲地?</p>

    若说裴旻命贵人,薛讷定是无疑。</p>

    这些年裴旻并未断过与薛讷的书信往来,但是自长安一别,却没有再见之期。</p>

    这意外来到凉州,不去拜会一下,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p>

    楼凡、贺梓、贝利夫表示会找个小客栈安逸的吃喝休息,其他人如李翼德、夏珊、仆固怀恩纷纷要一同去拜访一下大唐目前资历最老的军宿将。</p>

    裴旻亦不拒绝,领着众人前往凉州都督府。</p>

    薛讷现在是凉州大总管大都督是凉州第一把手,所辖之地或许不及裴旻的陇右广阔,但是手掌握的实权,更要胜一筹。</p>

    得知裴旻到来,薛讷极是高兴,放下手一切,亲自来迎。</p>

    薛家世代将门,不论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还是薛荣、薛轨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至于薛仁贵更不用说,他的战绩事迹堪称传。然而至薛讷之后,薛家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他现在年近七十,儿子三个,孙子亦有十数余尽皆成人。凭借祖的功绩蒙荫,混着刺史、将军的官衔,但真正有实力一战的却无一人。</p>

    早年每次家族聚会,薛讷都忍不住怒骂一通,骂到今日也没有什么力气再骂了。</p>

    唯一值得欣慰的也只有裴旻这个干孙子,短短几年,成了开元朝武勋第一人。若不是他多活了那么多年,军功,都不太压制得住。只恨不得,裴旻是他亲孙子。</p>

    “太公!”</p>

    远远见薛讷精神抖擞的大步走来,裴旻小跑着迎了去,跪拜道:“孙儿给您请安了!多年未见,您还是风采依旧!”</p>

    薛讷笑声如洪钟震耳,前搀扶着道:“起来,快起来说话!这才几年,旻儿已经成为真真正正的国之栋梁。即便太公在凉州,亦是久闻大名,倍感高兴。”</p>

    裴旻谦逊道:“哪里得太公,威震西垂!”</p>

    薛讷也自得的大笑起来。</p>

    早年因为太平公主的干涉,他拿下辽东,反而遭贬,心抑郁。</p>

    是裴旻劝说他放弃东北,将目光转向西方,果然一语成箴。</p>

    凭借吐蕃入侵战的功绩,薛讷直接给提拔为凉州大都督,在凉州他操练兵士,重整军备,提拔优秀将校,将凉州兵训练成了虎狼之士。</p>

    开元三年亦是两年前,后突厥默啜可汗进攻西突厥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部落,屡破其众,直接威胁西域安危。</p>

    李隆基以薛讷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太仆卿吕延祚、灵州刺史杜宾客为副总管,征讨默啜。</p>

    薛讷六十七挂帅,直入草原腹地,连战连捷,打得突厥节节败退,逼得连突厥的可汗因铁勒部落的反叛而阵亡,拔曳固、回纥、同罗、霄、仆固五部也惧于薛讷的威势来降。</p>

    这一战薛讷老而弥坚,打出了大唐敢战勇战的气概,一路积极求战,凡战必胜,威震西垂大地。</p>

    便如黄忠定军斩夏侯,廉颇奋勇破燕魏一般,打出来老将不老的气概。</p>

    此刻在突厥人的眼,薛讷如吐蕃眼的裴旻一般,可恨可惧。</p>

    “见过大都督!”</p>

    李翼德这时也前来拜见,这位憨实的汉子直接跪在了地,重重的磕了三个头。</p>

    李翼德是由裴旻举荐,但他的能力都是薛讷培养的,即便是武艺马术都是来至于薛讷。薛讷于他,便如再生父母一般。</p>

    “起来,起来!”薛讷也扶起李翼德道:“你的功绩,某也听说了,了不起。”</p>

    裴旻给薛讷介绍了夏珊、仆固怀恩等将。</p>

    诸将见了薛讷也极为激动,一方面薛讷是当前大唐最年长的宿将,论及资历无人可,另一方面也因是薛仁贵的儿子,在大唐军方,谁能不崇拜苏定方、薛仁贵?</p>

    薛讷看了二将一眼,也友善的与他们打着招呼,招呼众人入都督府大殿说话。</p>

    李翼德、夏珊、仆固怀恩并未久待,将叙旧的时间留给了他们祖孙。</p>

    薛讷也没有继续在大殿接待裴旻,而是与他如散步一般,走在都督府的后院说着家常,天南地北的聊着。</p>

    裴旻还将他得到李靖、苏定方、裴行俭的兵法承传一事,告诉了薛讷知晓。</p>

    薛讷听了大感高兴,道:“卫公、邢国公、闻喜公还有我父亲,皆是我大唐最了不起的将帅,你一人得他们四人承传,那可真是了不得……不过也须知贪多而不烂的道理。切记,先辈的承传是借鉴是学习是领会,而非模仿。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长处,用兵的方式也大不一样。一味的模仿,反而失去了本心。”</p>

    “太公所言极是!”裴旻听而受教道:“孙儿是孙儿,研习他们的兵法,只是为了学习他们的知识,以充实自己,让自己懂得更多,更加的出色。以便日后在战场能有惊才绝艳的表现,打越发漂亮的战役,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不会狂妄的以为得了他们的承传,便能成为他们任何一人……”</p>

    薛讷欣慰的点着头道:“不错,旻儿是旻儿,在太公眼,未来的你,并不逊于他们。你能有此领会,再好没有了。”</p>

    裴旻笑道:“不若孙儿也将三公的兵书拓写一份,送给太公?”</p>

    薛讷眼睛先是一亮,随即摇了摇头道:“不用了,太公都这个年纪了,想学也学不进去。至于太公的子孙……哼哼……”一说到这里,他心头有火,道:“还是免了吧,留给他们,太暴殄天物,糟蹋先辈的知识。”</p>

    裴旻微微皱了皱眉,在他的记忆薛讷可是从不服老的。你要是叫他“老将军”或者“老都督”,绝对跟你急眼。</p>

    要是官还好,要是武将,他非得拉你去校场练练,让你见识一下天下无双的薛家方天戟的厉害。</p>

    但是先前薛讷那话,却大有英雄迟暮的感觉,让他听了很不是滋味,于是道:“姜太公八十挂帅,尚可灭商。太公不过六十八九,还是当打之年呢。”</p>

    薛讷摇头微叹道:“旻儿还不知吧,震兄已经病故了!”</p>

    裴旻面色一僵,也明白薛讷为何如此了。</p>

    薛讷口的“震兄”,正是代国公郭元振。</p>

    那个在先天政变指挥若定,那个用反间计诛杀吐蕃军神,纵横西方的大唐宿将居然病故了!</p>

    郭元振可以说是薛讷时期,唯一一个同辈人,如今他都去世了,军硕果仅剩薛讷一人。</p>

    /html/book/41/4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