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没有人知道最早的一枪是谁打响的,除了常相知。( .)

    二团三大队驻地颜庄离月亮岭直线不过二十里路,绕道也不到三十里,急行军不应该超过两个小时。常相知带着一个连的兵力,五点钟天还没亮就离开了颜庄,七转八转,八点多钟才赶到月亮岭南侧。这时候派出去寻找李伯勇的杨家岭回来了,很神秘地向常相知报告,说这次行动不仅是李伯勇一伙人,天茱山的新四军和中央军都来了。常相知听了报告半天没吭气,杨家岭问下一步该怎么办,常相知沉吟片刻回答,怎么办?凉拌。

    过了一会儿常相知又交代杨家岭,你去告诉李伯勇,要么回头是岸,回来就是死路一条。杨家岭眨巴眨巴眼睛,开始有点犯浑,后来就一拍脑门说,明白了。这小子目无军纪,擅自狙击“皇协人员”,罪该万死。

    杨家岭带人赶到李伯勇的狙击阵地,把团座的话如实传达了,李伯勇说,对不起大哥了,老弟实在受不了鬼子的欺负,我们一忍再忍,何时是个了啊?这一次行动,全是我一手策划的,不能连累长官。到时候你们一根绳子把我捆了,交给松冈老鬼子,要杀要剐全由他,长官们也就解脱了。

    杨家岭说,回去死路一条,这意思你还不明白吗?不回去呢,那就听天由命吧。

    李伯勇说,那怎么行呢?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杀人偿命,天塌下来总得有人扛着。我不能让你们帮我背黑锅啊!

    杨家岭说,别这么说,你是事主,你跑到天茱山,这笔账就算在新四军和中央军的身上。你回去了,我们反而是黄泥巴掉进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了。

    李伯勇听了这话,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说,大队长,请转告团座,谢谢你们为我指点迷津。小弟也有一句话,当初当汉奸,我们大家并非死心塌地,都是一步一步拖进来的。可是当汉奸有什么好处?心里苦得很,还要强作笑脸给鬼子当孙子,鬼子又何尝把我们中国人当人,一样的干活两样的饭,还动不动就搜查,动不动就杀人。

    杨家岭说,你说的这些,大哥心里都有数,不过忍气吞声静观其变罢了。如今你先走一步,也算是为大哥铺个后路。兄弟就此一别,来日或许有重逢的日子,也不枉当了一回中国人。

    说完就要分手,李伯勇一直把杨家岭送到山下,洒泪而别。

    杨家岭回到常相知的身边,眼圈还是红红的,把李伯勇的态度讲了一遍。常相知木着脸,沉默了很长时间才说,李伯勇说得对。做个中国人真难啊,我们这些“皇协军”,人不人鬼不鬼,活得张牙舞爪,却又不明不白。像方索瓦父子那样当铁杆汉奸,咱做不到。像天茱山那边不忘生死抗日,咱也做不到。这样苟且偷生,即使万贯家财又能如何,行尸走肉而已。

    杨家岭说,团座一向看重做人之道,弟兄们也都深知团座内心痛楚,正因为团座待大家不薄,我们才心无旁骛。既然团座已经有了想法,何不当机立断?

    常相知问,怎么断,反戈一击?

    杨家岭说,今天就是天赐良机,通过李伯勇牵线,一切都顺理成章。

    常相知说,兄弟糊涂,你忘了你我还有把柄在松冈的手里啊!

    杨家岭说,我的老婆孩子也被方索瓦这小子软禁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就长期被鬼子掣肘。即便今天无所作为,但是也可以同那边接上线,只要解决家眷问题,一切迎刃而解。

    常相知说,那边?你能担保他们就能容忍我们?我们可是货真价实的汉奸啊!

    杨家岭说,团座难道忘记传单上怎么写的?说我们的第一身份都是中国人,只要不做对不起中国人的事,都是同胞。贡献不分大小,抗日不分先后啊!

    常相知叹道,问题就在这里。松冈狡猾透顶,为了掐断你我后路,每次“清剿扫荡”,都让“皇协军”打头阵。你我手上可都是有血债呢!

    杨家岭说,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正是抗战紧要关头,我们能反戈一击,总比继续当汉奸好。不管是新四军还是中央军,他总不希望我们继续与之为敌吧?如果我们能够在松冈联队闹上一把,带一份厚礼,那就更是将功赎罪了。

    常相知没有马上表态,举起望远镜看了一会儿,没看出名堂,放下望远镜问杨家岭,就算按你说的,那你说说,是投新四军还是投中央军?

    杨家岭脱口而出,那当然是新四军。

    常相知有点意外,问道,为什么?

    杨家岭说,一则新四军政策宽大,二则新四军更需要加强抗日力量。有这两条,可以确保无虞。再者,新四军讲究信用,把营救家眷的条件提出来,他们会想办法的。

    常相知眼睛落在对面的山上,那里正对着方索瓦即将出现的方向。想了一会儿,常相知说,家岭,今天的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算兄弟之间瞎扯吧。

    杨家岭说,那当然,兄弟的脑袋也不是铁打的。

    常相知说,我记住了,这件事情不是小事,总应该水到渠成,你我见机行事吧。今天,我们还是先来对付方索瓦。

    杨家岭问,我们怎么行动?

    常相知的脸上浮出笑容,拖长腔调说,隔岸观火可也。

    后来目标就出现了。当方索瓦的马队停止前进并出现分组间隔之后,常相知也愣住了,暗想方索瓦这小子的确不是一般人物,不仅警觉性很高,防备战术也出其不意。虽然未曾谋面,但在最后的时刻,常相知也为国共两军的指挥官捏了一把汗。要知道,在这片看起来阳光明媚的山谷里,有几百枝枪一触即发,需要绝对的权威和高度的统一才不至于打草惊蛇。而来自中央军、新四军和“皇协军”三个方面的力量,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达成默契,配合得天衣无缝,也更加证明了,中国人其实是可以团结起来的。如果中国人都团结起来了,那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通过这件事情,常相知心中的那个“反”字又被描粗了。

    但是,紧接着,就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一幕。他们只需要再坚持一会儿,哪怕是一个极小的瞬间——在通常的情形下可以忽略不计的瞬间,而在这里却是至关重要的瞬间,就大功告成了……可是,就在这个瞬间,枪声响了,那是多么该死的枪声啊!

    站在一个超脱的高度,常相知比别人更清楚地看见了山坳里最初出现的一幕——方索瓦的第三组马队前蹄差一点儿就进入伏击圈了,骤然响起的枪声改变了人们预期设想的结局。常相知眼睁睁看着两匹战马驮着另一负伤者,从视野里划过,然后消失。

    数日后常相知对于自己的听觉仍然坚信不疑。那声音不是来自中央军的伏击阵地,也不是来自新四军的伏击阵地,更不是来自离他不远的李伯勇的阵地,而是来自月亮岭正东方向的无名高地。就在方索瓦冲出伏击圈的同时,常相知的望远镜标定了正东无名高地的一棵独立树,树下伫立着三个黑色的人影。尽管隔着三百多米距离,但常相知还是心惊肉跳地看清楚了他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