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章 难民(跪求鲜花、收藏、打赏)

    同一时间,綦江城中也有人拿着喇叭,不过他们不是要劝降谁,而是在提醒难民遵守法纪,不要破坏城中秩序,不要受人蛊惑寻衅滋事,如果有困难可以到县政府登记,政府一定会妥善安置……同时又号召青壮男人到南北两门和县政府门外的征兵、招工点应征,凡从军者前六月每月可领三块大洋,而后每个月至少五块大洋,还发放十块大洋的安家费;若是进入工厂上班,学徒期间每月至少可领两块大洋,学陡期满后每月至少也能领四块大洋(工资和上海等地相比低了不少,但是这些难民需要从头学起,工资低了些也在情理之中,只要成为了熟练工人,他们的待遇不会比上海、平律等地差)……

    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可是对于殷勇来说好像并非如此,在他的大力宣传下,许多地方的难民都知道只要到了綦江不但有吃有穿有房住,生了病还有洋医给你看,于是越来越多的百姓携家带口的到了綦江!

    截止至1932年12月31日,避难进入綦江的百姓达二十七万人之众,人数堪比綦江县原有百姓,而且难民的数量每天仍然在以成百上千的数量增加,也许用不了多久,綦江县的难民就要比原住民更多了!

    人口一多,是非自然也就多了,殷勇不得不一边让军队协助警察稳定县内局面,一边对綦江县警察局进行了扩编,使其警察的数量达到了一千五百多名,但即使如此,各种治安案件层出不穷,让这些警察忙的不可开交。( .)

    从第一个难民涌进綦江到1932年的最后一天,先后有五个人死于打架斗殴,十四个人因为犯了綦江法律被枪决,还有数以百计的伤者,而綦江县的监狱也同样人满为患!不过正是因为殷勇的铁腕出击,才让许多人shen.出去的拳脚又偷偷的收了回来,否则难民和当地百姓一旦暴发大规模流血事件、局面失控,百姓只怕就要血流成河了。

    尽管殷勇再三强调务必不要使一名难民因饥寒和疾病而死,但因为种种不可抗的原因,还是有五十多名难民因饥寒和疾病死在了綦江县内,这也令殷勇愧疚不已。但是这些难民的离世并未有损殷勇的名声,反而因为他的仁义之举在綦江、在重庆,乃至整个四川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尤其是在百姓和学者之中,正因为有了好名声,越来越多的人才主动来到了綦江……

    1932年的最后一天,殷勇甩开所有政务,领着江诚等一班子县政府领导去百姓的简易安置房中视察,原来今天早上天空始终yin沉沉的,十点过后更扬扬洒洒的下起了大雪,担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会威胁难民的生存,才有了这一次临时视察。

    因为难民众多,这些安置房都是采取统一的标准制造的,墙壁是由三厘厚的木板搭成,头顶是用轻便的稻草或茅草搭建,大小有三种,一种是是供独身或三口以内的人居住,面积为十二平方米;第二种是供四到六人的家庭居住,面积十八平方米;第三种可供七到十人居住,面积二十四平方米;所有安置房的后面都有一个小小的独立厨房,每五十户百姓有一间公共浴^室、一间公共厕所,每个安置点都有一个政府设立的联络点,里面驻有一名警察,若干名治安人员,另有一个医生、两个护士、一些急救药品和两个一政府人员。凡是老弱妇孺病残每天都可以在联络点领取到救济品,当然了,政府也会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由政府提供材料按政府要求缝衣做鞋、打扫安置点的卫生等等。

    榜上村的一处安置区,顶着雪花的殷勇与江诚等人走在渐渐开始积雪的道路,看着两边显得十分简陋的安置房,心里不由有些担心,不知道那薄薄的木板能不能抵御严寒。

    殷勇走到一间安置房外,轻轻拍了拍门,不一会儿,门被从里面拉开,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妇人看了一眼门外众人,脸上有些惊愕的道:“几位老爷你们找人吗?”

    殷勇笑着道:“不是的,老人家,我们就是四处看看,老人家,不知道能不能请我们进屋里坐坐?”

    老妇人略一犹豫,这才把门完全打开,道:“可以,几位老爷里面请!”说罢,将殷勇和江诚、王羽等五个人迎了进去,因为房中空间有限,其他人就只能留在门外了。

    “打扰了老人家了……”殷勇朝老人拱了拱手,而后环顾了一下房间内的情形,房间陈设简陋,只看到一个小柜子和两张木板g,其中一张g上面躺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不知是怕生还是怕冷,小家伙将自己藏在一张棉被之中,探出个小脑袋不时偷瞄殷勇两眼,房子中间放着一个自制的简易小炭炉,里面燃着几块小煤炭,红彤彤的炭火上一个小铁锅里面正在沸腾,见状,殷勇不由得皱着眉抬头看了看房间四处,还好建房时就考虑到通风的情况(难民体弱,而且许多人身患疾病,如果房间不通风,很可能使难民病情加重,甚至引发疫情),每个房间都有两个尺许见方的对开的通风口,此时通风口全部开着,可以保持房间空气流通,不至于空气中毒。

    殷勇这才从兜里掏出一把糖果递到小女孩面前,笑着说道:“小妹妹,叔叔请你吃糖……”

    小女孩不由自主的咽了一下口水,却并没有shen手去拿,而是扭头看了一老妇人,怯生生的道:“奶奶……”

    老妇人点了点头,笑吟吟的看着孙女:“小璦,还不快谢谢叔叔!”

    叫小璦的小女孩这才冲殷勇露出一个甜笑,道:“谢谢叔叔……”

    殷勇轻轻摸了摸小璦的头,道:“叔叔帮你剥……”说着剥了一颗糖递到小璦面前,小璦张开zui一把将糖吞进了zui里,一下子又把头缩进了棉被里。殷勇笑着将糖果放在小璦的脑袋边上,顺手摸了摸棉被,感受了一下厚薄,微微点了点头。

    房间里没有板凳,老妇人只能请几人坐在木板g上。

    殷勇道了谢,挨着老妇人坐下,道:“老人家,在綦江过的怎么样啊?”

    老妇人笑着道:“好,好,比在家里还好……两个刘大帅开始打仗,我们祖孙四人在家里过不下去了,只好背进离乡的开始逃亡,儿媳命薄,半路上病死了……”说到这儿,老妇人想到那被随意用一层浮土掩埋的可怜儿媳(不是她和她的儿子不愿意好好安葬儿媳,当时已经一连数天没吃一粒米的家人饿的连喘起都困难,根本没有体力去安葬儿媳,只要将她放在路边一个小凹坑里,在上面洒了一层浮土),不由得流下了两行眼泪,或许是想到还有外人在场,老妇人很快擦掉了眼泪,接着道:“后来听说綦江县殷县长是观音菩萨再世,所有进入綦江的百姓都有饭吃,有衣穿,生病还有西洋大夫帮助治病……我们一家子原也不信,可是那时已经无路可去,就一路赶了来,没想到一切都是真的,来到綦江的第一天我们就领到了吃的和衣服,我在路上生了病,官府也派人来帮我看了,吃了两天药便全好了,后来我们一家人又分到了这间房子……我活了快六十岁了,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为我们百姓,殷县长真是菩萨心肠啊,如果不是他老人家,我们一家人恐怕全都跟我那可怜的儿媳去了!”

    “怎么不见您的儿子呢?”被人称为老人家,殷勇略微有些不习惯,道。

    “前阵子工厂招工,老婆子我们一家有手有脚的,总不能厚着脸一直靠殷县长接济,就叫我儿子去应征,没想到真的被选上了,在那个什么酒厂做工,每个月有四块大洋呢!我老婆子在这里做些缝缝补补的事情,也算是为殷县长尽份心力,不至于愧领殷县长的救济……”

    殷勇不禁为老妇人的情操而感动,身为难民,连领一份救济粮也会感到愧疚而想要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回报,这简直能让那些整天空口白话大喊为民作主,实则尸位素餐,甚至借用手中权利中饱私囊之人羞愧到死了吧!

    江诚问道:“老人家,那你们一家人每天能吃饱,能穿暖吗?”

    “当然能了,你看看我身上的棉衣、还有这两g被子,全部是新棉花弹的,虽然不很厚,却十分暖和……”

    “那你们怎么在房间里生火取暖啊?这太危险了,你们的房子都是木板房、稻草顶,很容易失火的,而且房间里面如果不通风的情况下生火,人会中毒的!”

    “是的,政府的人宣传过了,让大家不要在房间里生火,尤其不要闭着门窗生火,说是会什么中毒……真是有趣,我活了大半辈子了,还头一回听说生火也会中毒的!”老妇人笑了笑又道:“这不是今天突然下雪了吗?我这小孙女的学校因为教室里太冷,老师害怕冻着学生,让停学一天,她回到的时候直喊冷,我就给她升了火让她暖和一下,过一会儿就拿出去灭了,我仔细看着,着不了火的,而且窗户我也都打开了,也不会中毒!”

    江诚不由得道:“您老人家不是说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事情吗?您为什么会相信他们说的呢?”

    “原本我是不信的,可是他们说这是殷县长说的,我就信了,殷县长可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他老人家不会骗我们的!”

    殷勇脸上又是一红,转移话题道:“老人家,你小孙女还在上学?”

    “是啊,学校也是政府办的,不但免费教小孩子读书认字,中午还管饭呢!”老妇人叹道:“我这小孙女算是赶上好年景了,如果是以前,别说上学了,遇到打仗不饿死就阿弥陀佛了,哪有像现在这样幸福,有吃有穿有住,一个女儿家竟然还有书念……都说菩萨救苦救难,我看这殷县长比菩萨还大慈大悲……”老人家应该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她偷偷看了周围,压低声音道:“我拜了大半辈子的菩萨了,可是我们一家有苦难的时候从来没有一个菩萨现身帮我们渡过灾劫,反而是殷县长他……”

    见老人家这样说,殷勇便坐不住了,告了声罪便带人往外走,临出门又道:“老人家,政府说的都是真的,如果把门窗关起上生火,人就会空气中毒,所以你还是不要在房间里生火的好,就算不会中毒,万一引燃了房子也不好啊!”

    “是的,是的,我马上就把他们浇灭!”老人道。

    “那好,老人家,你保重身体,我们走了!”

    殷勇又视察了好几个安置点,每个安置点的人都将他赞的如同万家生佛一般,弄的他十分的不好意思。

    “至正,我看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们不要在房间里生火,这样太危险了……”几乎每个安置点都发现了难民在房间生火取暖的事情,对此深感忧虑的宁志远在回去的路上对江诚道。

    “是的,每个安置点的负责人每天都会向百姓们宣传房间生火的危害,学校老师也会教导孩子们,让他们回家后提醒家人……”江诚深以为然的说道:“但是总有人不肯相信我们的话,昨天黑山镇就有一户难民在房中生火取暖而死于了空气中毒,这家人死后火炉失去人照应,结果点然了房子,幸好安置点安排有人巡逻,急时发现了火灾,火势才没有漫延开!”

    “这样吧,你下个通知,凡是被发现在房中生火者,一经发现,一家人所领救济一律立即减半,如果二次发现,则驱逐出境……不过也要组织监察,如果是我们的人偷工减料、给灾民的是并不合格的棉衣棉被,便可不作处罚,但是对这些黑心商人、官员,却要一查到底!”

    “是,我立即去办!”

    PS: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谢人谢书跪求记者大大们火力支援,你们的支持是小弟我坚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