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五六章 歪风(跪求鲜花、收藏、打赏)

    23日,日军进攻强度明显减轻了许多,这让锡澄防线损失惨重的第八十八军和第五十二军两部压力大减。

    殷勇接报后和罗卓英等人一碰头,判断日军是在等第十六师团就位,根据侦察,第十六师团为了防止空袭和伏击,行军速度十分缓慢,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威胁到锡澄防线后方,而锡澄防线守军在今晚就将奉命撤离,第十六师团对锡澄防线可以说毫无威胁。有人也建议应该乘锡澄防线压力不大之时出动空军轰炸第十六师团,但是根据侦察,第十六师团为了防止空袭,行军队列拉的很散,何况小鬼子的侦察机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空袭的突然性无从谈起,还有就是驻扎在南京的空中力量在两天的大战中损失极为惨重,而补充又尚未到位,以殷勇一向秉持的“以绝对兵力、火力优势消灭敌人”的作战风格来看,此时空袭并不划算,因而否决了空袭小鬼子的打算。

    当夜,第八十八军和五十二军交替掩护下撤出了坚守近一个月的锡澄防线,进入防线时齐装满员近四万人的两个军,撤离阵地之时只剩下不到一万人,即使算上被运到后方的伤兵,也不过一万四千人,两万五千名英勇的将士永远长眠在了防线上,这些人绝大多数连遗体都没能运走……

    守军连夜经常州向南京撤退,直到天亮时分,前线日军才发现端倪,急报朝香宫鸠彦亲王。所谓前事不忘、后世之师,重藤支队冒然追击撤退的华夏军,结果中了华夏中的埋伏,遭致全军覆没,朝香宫鸠彦亲王可不希望自己再次掉进同一个坑里,因而他并没有派出主力追击,只是抽调了两个大队小心翼翼的寻着踪迹往西而去,主力则抢占锡澄防线,等到确定无虞后再向南京进发。

    殷勇兵力不足,不能进行大纵深防御,因而常州等地不得不被迫放弃,死守南京附近,因而常州等地的守军在八十八军和第五十二军离开后亦奉命撤退。

    25日,终于确定没有埋伏后,二十余万日军在近两百架战机的护航下浩浩荡荡的杀奔南京,轻而易举的占领常州、丹阳、句容等地,第十六师团亦兵不血刃的占领溧阳、溧水,呈扇形将南京围困,南京城的最后时刻似乎突然间就到来了一般!

    25日夜,残破的第八十八军和五十二军从中华门进入南京城,殷勇亲率南京卫戍司令部一干要员和数以千计的留守青壮出迎。

    关麟征和范绍增来到殷勇而前,向殷勇敬了一礼,道:“报告殷司令长官,职部奉命阻敌,已胜利完全任务,请长官训示!”

    殷勇还了一礼,握住两人的手道:“很好,你们胜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辛苦了!”

    “为国效力,不敢言苦!”

    殷勇连连点头,松开两人,看着征尘满面的将士们,尽管他们衣衫破烂、身体脏污,许多人的脸早已经被鲜血和泥土遮掩,看不清本来的面貌,但他们眼中的坚毅和紧握的钢枪让殷勇大受感触,他分明看到一个士兵一条右腿已经齐膝而没,但他没有让战友搀扶,而是紧紧握着拄在地上的步枪傲然挺立着……

    殷勇眼中不由感到一阵湿润,他郑重的向全体将士敬了一礼后命令全体将士洗澡、更换整洁的衣服,而后再享用热腾腾的饭菜,接着安心的睡上一觉,伤者则被接到野战医院进行细心的救治。

    26日,南京以东几乎全部被日军占领,唯有江阴、镇江两要塞像两颗钉子一样钉在长江水道之上,打消了日军一切溯江而上的企图。

    面对如哽在喉的江阴、镇江两大要塞,日军为何视而不见?无他,海军有心无力,而陆军则认为打通长江是海军的义务,凭什么要求陆军为你海军的任务而负出重大牺牲,要知道要塞里装备了大量重型火炮,而守军并没有随锡澄防线守军撤退而撤离,显然已经作到了与要塞共存亡的打算,这种情况进攻要塞岂不是自己拿脑袋去撞墙?反正陆军不依赖长江,所以陆军表示对不起,哥不玩了,要塞你海军爱打不打,哥要去进攻南京,夺取攻占华夏首都这个无上功勋去了!显然,攻取两个要塞和攻占南京,其成就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要知道攻占曾经他们仰望了千年之久的华夏民族的首都,是整个大和民族千百年以来最大的心愿,因而陆军只是象征性的留下四个大队“围困”两大要塞后,就急吼吼的往南京而去。

    即使朝香宫鸠彦亲王对江阴、镇江两大要塞也未看在眼中,而对于海军,朝香宫鸠彦亲王也是有所不满的,除了作为运输队长外,还真没有看到他们有什么作为(他自动忽视了淞沪战场上的舰炮和海军航空兵支援),最终他默许了陆军的作为,亲领陆军众将在华夏道教圣山之一的茅山建立了指挥部,海军众将则被选择性遗忘在了常熟。

    见识过殷勇所部的强大战斗力和先进武器装备后,朝香宫鸠彦亲王并没有冒然进攻,而是进行所谓的治安整肃运动,所谓的治安整肃,说白了就是将附近的所有华夏人全部屠杀,以避免“泄露军机”。

    值得庆幸的是殷勇知道小鬼子从上海到南京这一路都是举着屠刀过来的,历史上超过十万平民死在了这几百里道路之上,而他更是连连扇了小鬼子的耳光,恼羞成怒的小鬼子一定会变本加利的迫害百姓,因而早就将南京附近的百姓连哄带吓的迁到了河南、湖北等地,遇难的百姓数量比历史上大为减少了。尽管如此,仅在南京前线,仍有近万无辜百姓残死在小鬼子的屠刀之下,而这也成为不久后殷勇报复小鬼子的一个导火索,让小鬼子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8日,八十八军、五十二军和第一师自下关渡过长江,前往武汉,据说蒋先生将为表现出色的这三支军队补充缺额,同时将这三支部队全部换装苏械,不过想一想第五十二军和第一师还有可能,但是第八十八军乃是川军,目前川军的声势可畏如日中天,已经严重威胁到蒋先生的地位,蒋先生恐怕不会在此时助长对手的实力!

    对于三支军队的离去,殷勇并没有表露出遗憾,毕竟他们并不属于南京卫戍司令部统辖,何况他们只剩下三四成的兵力,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他们留在南京这个大火场,那岂不是要求他们在苦战之后再打一场绝户之仗吗?

    第八十八军等部虽然离开了,但是他们缺医少药的他们却不得不将那数千伤员留了下来,殷勇一律用火车运到了河南救治,这些伤员中绝大多数都能够康复,当他们康复后,将是军队最宝贵的财富、是一支军队的骨干力量。而这些伤兵殷勇显然是不会完璧归赵了,当然,如果他们要求回到原部队,或者原部队的长官前来索要,那么请先将治疗费用支付吧!蒋先生丢了沿海这些钱袋子后早就囊中羞涩了,哪里还有钱“赎人”,更别提那些地方实力派。

    不只是第八十八军等部的数千伤兵,抵达南京后,殷勇还将南京城中的数万伤兵一并运到了河南,这里面大多都是在淞沪战场和小鬼子血拼了三个月的德械师精锐,只要他们伤愈重新回到部队,那就是一座大大的金山啊,殷勇岂能放弃?为此,他不惜巨资兑换了大量青霉素及各种抗生素用来救治他们(鉴于青霉素等药品的重要性以及庞大的需求,全部靠兑换实在有些难以支撑,不久后,重庆的新华实业的制药集团便增设了一个保密级别极高的制药厂,专门生产青霉素和各种抗生素)。

    对于这些伤兵,蒋先生自然舍不得,如果有了这批复原伤兵,再补充进新兵,他可以组建起十个以上战斗力极强的师级部队,但是从殷勇那里无偿获取和购买的药品被政府里的硕鼠层层吃拿卡要后,交到数量庞大的军队手中的极其有限,加上淞沪前线的大量消耗,即使蒋先生手中也没有多少存货了,根本不足以救治数量巨大的伤兵,他不得不忍痛默许了殷勇的行为。

    至于各级军事长官,他们当然也舍不得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跟了别人,但他们并没有实力让手下的伤兵得到及时周道有效的救治,如果让他们跟着自己,最终只能让他们自生自灭,这些将军们又于心何忍?因而只得挥手送这些伤兵踏上了前往河南的火车。

    殷勇此举在政府高层的刻意引导下招来了不小的声讨,谁让他在救治这些为国征战的伤兵后竟然还想着收钱,这不是自己将把柄交到了别人手中,不声讨他才怪了,甚至有人公然声称他此举是在大发国难之财!

    殷勇迅速命他的喉舌——报纸和电台予以反驳,将生产各种药品的成本透露出去,向外界表明他收取的费用只够生产成本,为此他还要搭进去工人的工资、机器的损耗、运输的费用以及医护人员的薪金,如果连生产成本都不收,那么他的工厂用不了三个月就得关门,如果工厂关了门,药品的来源就彻底断绝了,那时候难道要看着忠勇的将士们在伤痛中无助死去?既然那些声讨他的人认为他此举不妥,而这些人又都是家大业大之人,那么就请他们捐出部分家产,帮助他的工厂度过难关嘛,只要他们能够部份生产成本,他就愿意免费救治所有受伤将士;此外,他还组织大量记者到各大医院去采访,将无数正在接受救治的伤兵们的感激化为铅字和电波,又有伤兵亲身讲述在前线因为缺医少药而牺牲的战友,讲述自已躺在猪圈一般的收容所等死的经历,终于将这股歪风遏制住。

    感谢书友《HL》月票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