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一八章 踊跃(跪求鲜花、收藏、打赏)

    摸摸步枪,又拍了拍腰间鼓鼓的子弹盒,这名原二十九路军的士兵不由大为感慨,在第二十九军之时,他手里只有一杆老套筒,和许多战友一样,子弹只有十发,打完了子弹就只能用大刀片解决战斗,因而他和许多战友一样参加了大刀队夜袭小鬼子炮兵,那一仗他虽然活了下来,可是许多战友却永远消失了。  长城抗战后不久他的父亲便病逝了,他不得不回家奔丧,父亲死后年事已高的母亲又无人照料,他只得脱下军装在家中侍奉母亲。去年小鬼子刚到涞源时就屠了他的村子,他的母亲也死在了小屠子的刺刀下,他因为到县城为母亲买药而逃过了一劫。和幸存的同伴埋葬了亲人后,他就和同伴们开始伏击小鬼子,有他这个曾经和小鬼子拼过刺刀的人带领,他们成功杀掉了好几个落单的小鬼子、汉奸!几次偷袭得手后他们不免有些骄傲,失去了谨小慎微的态度,最终行踪被小鬼子发现而遭到了围捕,同伴们都被小鬼子杀了!只身逃走后的他终于明白靠着自己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打赢小鬼子的,只有再次从军才有希望为亲人们报仇,原本他是想重回二十九路军的,可就在此时湛华带着独立游击第一纵队到涞源了,留恋故土的他便第一个报了名,其实他心里已经打定了注意,活着看到把小鬼子赶出华夏他是看不到了,反正都是打小鬼子,不如就留在家乡,至少死了也埋在家乡,也能陪伴父母九泉之下!

    没想到从军才几天他就领到了一支八九成新的步枪,这种步枪他当然知道,是小鬼子的三八式步枪,这种步枪射程远、精度高、穿透力强,是最优良的栓动步枪之一,长城抗战的时候他所在的部队可没少吃它的亏,前不久他和同伴们还缴获过几支,不过后来损失了。这几天的训练中,他已经打了四十多发子弹,这可是比他在二十九路军的几年里训练、作战消耗的子弹之和还要多啊!虽然如此,但是他的子弹袋依然鼓鼓的,两小一大三盒整整一百二十发子弹。

    “一百二十发了弹最少也要少灭三十个鬼子才行……”他拍了拍子弹盒暗暗道。

    正暗自嘀咕,有人突然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邓饶……”

    回过头才发现原来是他们这支新兵队的小队长。

    “长官……”邓饶连忙敬礼道。

    小队长点点头,拉着他连走边说道:“不用敬礼了,你忘了我说过吗?我们有规定,在进入战场后严禁向长官敬礼的!”

    “对不起,长官,我一时忘记了!”

    “没关系,你才刚刚加入我们,还不习惯我们的规矩罢了!邓饶,司令要找个人熟悉情况的人带着一个小队的兄弟们先混进城去,你知道谁对城里比较熟悉吗?”

    邓饶忙道:“长官,我对城里很熟悉,就让我去吧!”

    “好,你跟我一起去见司令!”

    “是!”

    小队长看着邓饶,道:“邓饶,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你不简单,告诉我,以前你是不是当过兵啊?”

    原来邓饶一直隐瞒着自己曾经在二十九路军的事情,他当然没有憋什么坏心眼,只是不大愿意提起过去罢了,因为当年死在他面前的战友太多了,对他而言长城抗战不是荣誉,而是一道伤疤,他不愿意去揭开。

    见小队长问起,邓饶知道瞒不过,只得淡淡道:“是曾经在二十九军当过一阵子兵,后来父亲亡故后脱下军装回家侍奉母亲了!”对其他的却三缄其口。

    小队长也只是随便问问,“哦”了一声后又和他聊了几句,便找到了湛华。

    进行一夜的急行军,部队终于在黎明前抵达了石家峪,幸好独立游击第一纵队的老兵们都是训练有素的山地师士兵,新兵们也都是生长在大山里的农民,一路摸黑急行军倒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眼看天色放亮,为免暴露行踪,湛华与徐垒等人商议后,决定全军在石家峪修整。刚好新兵队里有两个人便石家裕的,回村一说来的是打鬼子、给乡亲们报仇的队伍,村民们立即热情的把大家迎进了村子,又是烧水、又是做饭、有人甚至还腾出了家里的床铺,准备让这些一脸疲倦的士兵好好休息一下。

    尽管村民十分热情,湛华也相信绝大部份村民都真心实意拥护抗日的,但他不是独行侠客,他手里担着八九百名士兵的性命,这就容不得他大意,因而本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态度,还是在村子附近隐蔽的安排了几个暗哨。

    邓饶和一个小队的士兵在村子里随意吃了些早饭,略微休息一会便换了一身普通百姓的衣服,带着使命奔县城而去。

    主力则一直在城中休整,至于下午四点多湛华才下令出发,没想到村子里的百姓知道他们是要去县城打小鬼子,纷纷踊跃报名,希望一同去帮忙打小鬼子。

    考虑到打下县城战利品应该不少,到时候也需要人帮助搬运战利品,湛华最终留下了一百多个二三十岁的年青人,其他人都是老弱妇孺,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湛华便留下了一百个大洋,请他们帮助准备庆功宴,至于庆功宴需要的东西,直接从村民手中购买便是。

    抽着旱烟的老村长看着被分解驮运的山炮,喃喃道:“好家伙,这么大的炮筒子,一炮下去得死多少小鬼子啊!”

    “这些挨千刀的小鬼子死的越多才越好……”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妇咬着牙道,小鬼子刚到涞源的时侯,她的儿子在县里的一家杂货店里做工,结果不明不白的就被小鬼子给杀了,连尸首都不知道被小鬼子扔到了那儿,她的丈夫得知消息后不顾大家的劝阻执意要进城讨个说法,结果也是一去不回,对于小鬼子她是恨不能亲口咬断他们的脖子。

    “阿根嫂……”老村长叹了一声。

    晚上十二点,杏花村,三门被分解的山炮重新组装,炮口指向了两公里外的城墙,城门口上方鬼子岗哨的灯光成为了最好的炮击参照物,三十多个炮兵紧张的瞪大眼看向城墙。身后,一百多个石家峪的乡亲们手里拿着猎枪、弓箭、柴刀、锄刀等武器大气都不敢喘的看着那些威武的大炮。

    南门口,小鬼子的岗哨浑然不知距离他们五百多米的野地里此时正埋伏着数百个虎贲勇士。

    指针刚刚指向12点30分,杏花村山顶上突然响起了大炮的轰鸣声。

    九四式山炮全重仅五百三十六公斤,两马即可挽运、六马能够驮载,甚至可以让士兵各抗一部份满山炮,因而拥有超强的机动性,且该炮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是日军装备的同级别山炮中性能最好的,而优良的性能也意味着造价的增长,在战争后期为了节约成本,日本人不得不中止了该炮的生产,转而生产一款爷爷级的山炮——明治四十一年式75mm山炮。

    九四式山炮射程超过八公里,对于打击仅两公里外城墙,即使这些炮兵只能算是新手,命中率依然十分的高,首发三炮既有两炮命中城墙,另一枚炮弹落在了野外,好在距离潜伏的主力部队距离还有三四百米之远,没有伤到自已人。

    岗哨里的五个鬼子兵被身边突如其来的爆炸给打懵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伍长刚刚叫了句“怎么回事……”又一发炮弹便在他脚下爆炸,几个人当场便被报销。

    “打,狠狠打那些王八蛋……”那些深受小鬼子迫害的百姓们不由拍手称快,眼见炮兵们搬运炮弹很辛苦,他们立即自发的上去帮忙搬运,三门山炮竟然有近两百人伺候,这也算破了记录吧?

    涞源城里的百姓们被炮声惊醒,还以为小鬼子又在干什么缺德事了,纷纷关好了门窗,裹着被子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涞源县县政府大院,日军华夏驻屯混成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三中队中队酒井茂大尉慌慌张张的从房间里跑了出来:“八嘎,怎么一回事?那里在打炮?”

    “中队长阁下,南门遭到了炮击,具体情况不明!”执行官慌忙跑了过来。

    酒井茂吃惊的道:“纳尼?炮击?”

    “是的,似乎是帝国的九四式山炮,而且数量还不只一门,至少有三门!”执行官道。

    酒井茂难以置信的喝道:“八嘎,这不可能,支那人装备山炮,至少也是旅、团级部队,涞源财团皇军已经扫荡过多次,周围根本没有支那主力,顶多有些支那游击队,这些游击队手里还拿着大刀长矛和前清时的老枪,不可能有人能够动用三门山炮来攻打涞源的!”

    “中队长阁下,您仔细听……您听……这难道不是帝国九四式山炮的声音?”

    酒井茂仍是一副不可能的表情,然而仔细一听,这个行伍多年的老兵立即便从那熟悉的轰鸣声中得出结论,不由失声道:“这怎么可能?”

    “中队长阁下,支那人能够动用三门山炮,说明这至少也是旅、团级部队,而且是支那中央军精锐,涞源县城中只有一个中队两百多名皇军,绝非支那人的对手,而且涞源县里存放着大量物资,这些物资绝对不能落到支那人手中,为今之计还是赶快向大队长阁下求援吧!”

    “好,你立即联系大队长阁下,请求速派援军,另外,立即命令皇协军前来支援,我先带人去抵抗支那人……”

    “嗨!”

    酒井茂很快集中了一百多人,奔南门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