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06.第1106章 满意的答卷

    国士无双一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p>

    司马迁在其写道:“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一词,原本是用来称颂淮阴侯韩信的,不过后世也将用它来称颂纵横寰宇的英雄豪杰。</p>

    古往今来能称得国士无双的英豪实属不少。</p>

    云台二十八将,义薄云天关云长,隋唐二十四功臣,大宋的天波府杨家,南宋的岳武穆。都可以被成为国士无双之人。</p>

    而这次的题也十分的开放,但也是由于太过的开放,让所有的考生都摸不着头脑了。</p>

    他们不知道该写谁较好。</p>

    而楼云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准备写的是岳飞。</p>

    岳飞是民族的千古英雄,岳武穆的满江红更是脍炙人口。</p>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p>

    诗词的大意是: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p>

    靖康年的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p>

    这一句一直在楼云的心里回荡,他在鬼谷的时候曾经读过武穆遗书,不过他读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残本而已。</p>

    而武穆遗书的开篇便是这首诗。</p>

    楼云虽然没什么主见,也没有什么大志向。但是忠君爱民之心还是有的。</p>

    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自请去为灾民们筹粮。</p>

    所以他决定了,这一次以岳飞为题。</p>

    楼云提笔,将岳飞的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写了下来,字迹铿锵有力,虽不及王羲之的入木三分,却也净显英气。</p>

    之后的便是岳飞的一些生平事迹,这个暂且不提。</p>

    最后的结尾则是他自己写的一首诗。</p>

    北地风雪盖沧桑,百万天兵向北方。</p>

    长缨在手今胜昔,日月乾坤慨而慷。</p>

    天子护国应门坐,不为前晋石敬瑭。</p>

    龙脉不绝龙种起,人间正道是沧桑。</p>

    到了最后的时辰后,太监将一份份的考卷收起,承给了皇。</p>

    皇帝也是一一看过。</p>

    不过皇帝也不是一篇一篇的仔细看,首先看的是字迹,字迹不工整的,直接被他给扔掉了。</p>

    正所谓见字如见人,如果连字都写不好,那样的人心也不静不堪大任。</p>

    皇帝先是将那个字迹潦草的尽数拿掉,剩下的也不多了。</p>

    皇帝看了几篇,这些考生大多数都是歌颂今朝的名将,有歌颂常遇春的,有歌颂胡大海的,不过最多的还是歌颂徐达的。</p>

    徐达是皇帝的老丈人,当今国母徐皇后的父亲。</p>

    这些人自然是找准了机会拍马屁。</p>

    而且连当初蓝玉等人立下的功劳,都尽数加在了徐达的身。</p>

    皇帝对于这样的章只不过是付之一笑。</p>

    还有一些是歌颂武圣关羽的。</p>

    关二爷义薄云天,忠君爱国,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名考生主要阐述的是关云长的忠义无双。</p>

    皇看过后,很满意,皇帝要的是忠君爱国之人。</p>

    这份试卷被留了下来。</p>

    还有一篇是歌颂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p>

    其深刻的写了孔孟之道对于治国的精辟论述,皇看过后也是连连点头。</p>

    而最后看到了一张。</p>

    这一张便是楼云的,楼云的字迹刚劲有力,他写的满江红很有气势。</p>

    而岳飞的这首满江红也是皇非常喜欢的一首诗。</p>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p>

    这是朱棣的夙愿,自宋末以来,汉人被蒙古人所欺近百年,若是元人善待宋民的话,他不会这么快被推翻。</p>

    蒙古人将汉民分为三六九等。</p>

    连新婚的姑娘要出嫁的话,第一夜也要送给蒙古的保长。</p>

    有些汉人为了保证自己的血统,将第一胎生下的孩子残忍的杀死。</p>

    元顺帝暴政,加地方的蒙古豪强破坏耕地变成草原,使得百姓忍饥挨饿,这才激起了元末汉人的大规模反抗。</p>

    从此江山才落到了朱姓王朝的手。</p>

    而当年的朱棣,在当燕王的时候,他的职责便是镇守北方与北元对抗,这也是为什么建帝,不敢对他强行撤藩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朱棣不敢轻易对朱允常撤藩的原因。</p>

    因为他们都有重要的职责。</p>

    而当年为燕王的朱棣,镇守长城的时候便将这首诗刻在了自己的宝剑。</p>

    长城是华最重要的一道屏障。</p>

    而楼云最后在自己的诗里也写到“不为前晋石敬瑭”一句。</p>

    这边是写的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称帝的那段往事。</p>

    在残唐五代时期,群雄割据自立,大唐被朱温的大梁所灭,而朱温的大梁最后被李存勖的后唐所亡。</p>

    而最后的后唐则是被石敬瑭所亡。</p>

    石敬瑭借助契丹的兵力的条件便是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p>

    而这十六州便有着华夏民族最为坚实的一道屏障便是长城。</p>

    秦始皇的修筑的长城庇佑华夏千年。而因为石敬瑭的一己私欲使得华民族数百年遭北方侵扰。</p>

    大宋建国初期,与契丹相持几十年为的是夺回燕云这道坚实的屏障。</p>

    但大宋重轻武,国力孱弱,始终未能如愿。</p>

    而没能夺回长城屏障,这为后来的靖康之耻埋下了沉重的伏笔。</p>

    金人灭亡后,长城又没有被重新夺回,从此汉室江山又落入蒙元之手。</p>

    直到太祖朱元璋定鼎原后,长城才逐渐被夺回。</p>

    长城又再度回到了原王朝的手。</p>

    对于这段历史,朱棣是痛心疾首,在他迁都北平后,便立下一句誓言。</p>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p>

    为的是激励后世的君王,不忘华夏被异族铁蹄践踏数百年的耻辱。</p>

    对于楼云的这份答卷,算云妃不给他求情,朱棣也要给他状元。</p>

    不为其他为岳武穆的丰功伟绩。</p>

    </p>

    https:///html/book/38/38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