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一章 代天阅兵

    慈禧先是深深地叹了口气,虽然明面上不说,可神情上已经有种指责光绪不懂事的意思在里面了。

    李、张二人,虽然是朝廷的封疆大吏,手握重权,但是说到底,还是咱们满人的奴才。

    咱们娘俩可以重用那些有才能的汉人,但也得提防着点。留个心眼总是好的,你要是对他们掏心窝子,明个儿,你权杖交到了别人的手上,他们就会飘到天上去,骑到你的顶子上来欺负你。

    光绪支支吾吾地说道:可是自大清建国以来,真正能威胁到皇权的,可都是满人啊,前有多尔衮、鳌拜等权贵,后有肃顺、载垣等顾命大臣

    光绪提到的肃顺、载垣,两人都是皇亲国戚,权倾一时,是辛酉政变时期的主角了。

    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此次政变打倒了以肃顺、载垣等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的势力。

    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真正掌握着清政府的最高权力,直到现在。

    慈禧一向对自己上位的经历异常敏感。光绪此刻提到这两个人,还以为能拿出来给自己作辩护,却不料成了慈禧手头上的利剑。

    慈禧打断了光绪的话说:皇帝这么说,是在职责本宫用人不当、昏庸无道咯?

    光绪一听这话,吓得腿都软了,连忙说道:儿臣不敢,儿臣只是觉得,军机处毕竟是朝廷重器,军机大臣一事应当慎重考虑才是

    慈禧直截了当地打断了光绪的话说:本宫已经深思熟虑过了,务须再考虑了。

    听到慈禧这冷冰冰的话语,光绪的身体凉了一截,呆呆地站在一旁不敢作声。

    只见慈禧又转过身来,用严厉的目光望向光绪,那眼神,就好像眼前的光绪还是那个五六岁、可以任她摆弄的皇帝一样。而这样眼神,也是光绪内心挥之不去的梦魇,令他不寒而栗。

    慈禧冷冰冰地说:皇帝,你如今虽然亲政了,可有些事看得还不够透彻,祖宗把江山交到我们娘俩的手上,咱们得好生看守才是。

    本宫在皇宫里行走了那么多年,风风雨雨的,什么事情没见过。可你坐上皇位,到现在也不到二十个年头。

    道理易懂,人心叵测啊。本宫辅佐了两代皇帝,自认为从政的经验,要比你丰富得多,为了祖宗的江山,自然不能松懈,多少得照看着点。

    我的话,你怎么着得听进去一些,要是年轻气盛,总是按着自个的性子来,到头来还是要吃亏的。皇帝可别忘了,这些年,本宫为大清江山付出的心血,就冲着这点,你也应该多听听本宫的话。

    当年,咸丰爷龙御归天的时候,肃顺、载垣等顾命大臣自以为依仗着先皇的托孤重任,就能骄纵跋扈,全然不把我们母子放在眼里。即便他们也是爱新觉罗的人,可照样还不是人头落地了?皇上可得引以为戒啊。

    慈禧的话可谓是杀人诛心。引以为戒这个词一语双关,明面上是在提醒光绪要用人得当。

    可话中话却是在提醒光绪,他这个皇位可是慈禧给的,要是敢违反他的意愿的话,小心步肃顺、载垣等人的后尘。

    皇上身为一国之君,可得以大局为重,切勿意气用事啊。

    可是

    光绪帝刚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就被慈禧威慑了回去,只见慈禧拍了一下桌子,猛地站起身来,朝光绪吼了一句:难道皇上要置祖宗江山安危于不顾吗!

    这一吼,把光绪的三魂七魄都吼灭了,他身体不经意间猛得一颤,瑟瑟发抖,等回过神来之后,才低头乖乖认怂。儿臣听亲爸爸的便是。

    慈禧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收起了她那咄咄逼人的气势。眼神也变得和蔼了许多,她慢悠悠地走到光绪面前,亲自将他搀扶起来,又摸了摸他的头说:

    这就对了嘛,皇上能够审时度势,明辨是非,也不辜负了本宫这么多年来对皇上寄予厚望。

    光绪仍然心有余悸,在慈禧伸过手来的那一刻,还下意识地退缩了下,亲爸爸教训得是,儿臣虽亲政多年,很多事情,看得还不够透彻。还望请爸爸多多扶持才是

    亲爸爸的栽培栽培,儿臣没齿难忘,定当勤克己,才不辜负您的一番苦心

    慈禧拿到了胜利果实,脸上洋溢着欣喜,皇上这话,本宫心甚慰,皇上还有话要说吗?

    经过这一番的挣扎,光绪都不敢跟慈禧提起自己去北洋阅兵的事了。没有了。

    慈禧转过身,只给光绪留了一个冷冰冰的背影,透过窗外的光线,将影子投射在光绪的半边脸上,那就好,跪安吧。

    光绪走后,慈禧玩弄着笼中的鸟儿,她朝笼中投喂了点鸟食,笑着说道:听话,才有东西吃。

    本来是一次试图掌权的努力,却不料被慈禧反手一击,光绪自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眼见皇上大权旁落,翁同龢也是心急如焚,第二天到西苑侍读时,就向光绪旁敲侧击地说: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非同一般,本应直接听命于皇上。之前醇亲王领班,倒也好说,遇事不决时,虽会遵循皇太后的懿旨,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皇上的处境着想,以皇上为尊。

    但要是换了庆亲王领班,先不论此人才学平庸,臣恐日后军机处不受皇上把持,反而成为了皇上成就一番帝业的绊脚石

    光绪当然也颇感无奈,可是他又不敢跟着慈禧正面刚,但为了掩饰内心的懦弱,他仍然气定神清地在那面练毛笔字,边说:

    可那毕竟是皇太后指定的人,朕也不能跟她唱反调,寒了他老人家的心,还是从了她的心愿吧。况且,亲爸爸的安排,也有一定的道理。

    她老人家先是历经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一役,后又历经太平天国、捻军叛乱等国难,重用贤臣,兴办洋务,才有大清今日这般模样。在关系到江山社稷安危的层面,朕料想,她老人家也不至于迂腐。

    这话就把翁同龢的嘴给封住了,光绪一个劲儿地在那里给慈禧洗白,这会自己要是还在背后说慈禧坏话的话,倒显得自己不忠不孝了,弄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

    圣上能够体恤皇太后,时刻恪守孝道,真乃我大清之福。不知皇上是否向皇太后提及了,到北洋检阅三军一事?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