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三章 该办培训班了

    弘光元年五月,保卫南京的第一阶段终于告一段落。至此,原来的大明版图,形成了下面的格局:

    黄河以北的山东,山西,京师及关外的辽东,为多尔衮集团占据,国号大清,年号顺治,皇帝福临;

    陕西及豫西地区,以伏牛山、桐柏山为界,为李自成集团占据,国号大顺,年号永昌,皇帝李自成;

    四川为张献忠集团占据,国号大西,年号大顺,皇帝张献忠;

    淮河以南的所有地区,黄河与淮河之间以伏牛山、桐柏山为界向东至东海,为明朝剩余疆土,国号大明,年号弘光,皇帝朱由崧。

    各个集团的首领似乎都默认了现状。

    多尔衮正为钱粮发愁,虽然阿济格的回撤,带回近七万人马,而多铎的失利同样损失了差不多的人马,清军的军力非但没有提升,反而由于损失了不少满蒙八旗减弱了。

    由于钱粮没有尽快得到解决,清廷立足未稳,无论是从人力、物力、财力,短时期内,已经无力发起第二次南征。

    李自成倒是有钱,毕竟他从北京城里搜刮了七千多万,可是没粮,也没资源,同样也是人力不足,面对的是常年战乱后荒芜的土地。

    张献忠是既不缺钱也不缺粮,本着你不打我,我也不招你的态度,在四川好好呆着,原来还为李自成攻克北京懊悔不已,突然发现,自己才是渔翁得利的那个。

    而李国庆面对着当前最大的问题,依旧是军队的问题。

    无论是清军还是农民军,人家的军队是一个整体。而明朝的军队还是属于军阀割据,如果不尽快改变现状,将会重蹈北京城失败的覆辙。

    明朝现在的军事集团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就是以李国庆为首的江北四镇,但是李国庆知道,这几支队伍都是临时拉拢整改的,靠的是利益捆绑,一旦出现波动,很可能会分崩离析。

    第二个军事集团就是以左良玉为首的,绝对的军阀加土匪似的军事组织。

    第三个就是郑之龙为首的海上巨无霸,完全封锁了明朝海上的贸易往来。

    而现在李国庆的身份是太子,职责是总督江北,也就是说原来的江北四镇和新收回来的豫东地区由着你折腾,但那个两个军事集团是不归他管的。

    李国庆就是想现在北伐,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都是不现实的,只能维持现有的局面。不过好在至少为自己将来要做的工作,置换出了宝贵的时间。

    躺在床上的李国庆翻来覆去无法入睡,自己穿越过来四个多月了,一上来就和多尔衮集团干了一架,收获比预计的要好。

    但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一直都困扰着李国庆这位工科狗,搞教育、搞工业、造枪炮、设立军校、金融改革、造船、粮食、土地改革……

    干什么都需要人,可是自己的班底还没有健全,就那么几个人,忙得四脚丫子朝天。没人,只能自己培养了。

    所以其他的事情先扔一边,先搞一个培训班,培养一批自己的人在说。

    请谁当老师呢?自己得想想这个时代的大能、鸿儒都有谁。

    学术派里找几个,要不镇不住场子。

    顾炎武就不用说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世那是震天响。

    有了顾炎武就得有黄宗羲配对啊,两个民主大家怎么能缺一个呢?不来,你试试,本王给你们上一堂民主课,看谁厉害。

    还有王夫之,《周易》大家,请过来算个命也是好的。

    格物派的两个人必须弄过来,《天工开物》不能白写,宋应星兄弟是跑不了的。

    方以智也不能丢,可以当个翻译,客串个蒙古大夫,顺便再哼两支小曲儿,不错。再加上一个李渔,文学、戏剧、美学大家。毕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美。

    当代大禹朱之锡,据说写过《河防疏略》,可以一起研究流体力学。还有解决吃饭问题的张履祥,解决看病问题的傅青主,就是绑票也得弄来。

    至于张煌言、阎应元、王祥等将领,能叫来几个算几个。

    经过搜肠刮肚,李国庆也就想起这几个大佬级人物。

    毕竟都是当代鸿儒、大家,李国庆翻身下床,给每个人都写了一份请柬,还连夜向便宜老爹请了份圣旨,然后命人六百里加急,将这些人尽快找到扬州。

    李国庆打算先搞一个培训班,一个讲武堂和一个两千人的警卫团。

    培训班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类,短期培训班面向二十到三十岁左右的秀才、举人,用后世传销的方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迅速走向岗位。

    中期培训班以十四道十八岁的私塾学生为主,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训,使其逐渐成为自己的中坚力量。

    长期培训班是启蒙教育,以八到十岁的儿童为主,为以后的教育普及打下基础,万一弄个萝莉养成,不也是一桩美谈。

    讲武堂是对现有的武将进行轮流培训,而警卫团则是自己的铁杆嫡系。以自己现有的水平,也就能想出这么多,等以后有了智囊团也许就能轻松些了。――

    徐州,凤凰山,传说是凤凰落于此地,观其山,形若凤,故名凤凰山。山峦起伏跌宕:有的拔地而起,山峰陡峭;有的如经鬼斧神工,形状怪异。

    清晨,李国庆、刘肇基、高杰和江北义勇军的高级将领,来到了凤凰山南麓,五千名在这次保卫南京的战斗中立下战攻的将士们,整齐列队。

    由李国庆提议,皇帝御批,第一个大明英烈园即将在此诞生。

    气氛庄严肃穆,三通战鼓之后,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员高举着江北义勇军的战旗,迈入会场,五千名将士唱响了义勇军进行曲。

    与其说这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大明英烈们的忌日,不如说是大明将士们的节日,因为在大明,第一次给了军人如此高的荣耀。

    将士们的亡灵,再也不用四处飘荡无人问津,终于有了归处。

    一行行热泪在战士们的脸颊上流淌,一股股战意在将士们的胸中升腾,一缕缕思念在亲人们的心中寄托。

    包括刘肇基、高杰等所有的将领,都没有想到太子对军队的将士会如此挂怀,如此礼遇,如此尊重,第一次有了军人的自豪感。

    他们终于有一些理解,太子为什么总说军队是来源于百姓,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只有这样的军队,才是一只值得人们尊重的军队。

    三天前,李国庆就开始了斋戒,今天更是天还未亮,就沐浴更衣。显得极为重视。

    整个仪式简洁而庄重,除了焚香,祷告,祭酒等步骤外,李国庆还增添了献花一项,让大家感到新奇。

    每个战士的墓前,都摆放了一束采摘来的野花,随风摇曳。使得沉重的仪式有了一种生机,灿烂而美丽。

    刘肇基代表皇帝朱由崧朗读了祭文:

    维弘光元年五月十八日,大明皇帝同江北将士,敬谨致祭于江北义勇军阵亡将士之灵曰:呜呼!

    蠢彼满夷,狼子野心,陷我东北,窥我中原。

    赖我将士,挞伐用申,迭歼顽敌,固我江淮。

    贼来愈众,我志愈坚,奋勇杀敌,以一当千。

    ……

    呜呼将死,得其死矣,功昭大明,光耀青史。

    人生草草,大地茫茫,忠贞亮节,山高水长。

    呜呼将士,庶几来飨!

    仪式的最后一项居然是集体削发明志,不驱除鞑虏,不收复疆土,绝不蓄发。在别人的眼中,这绝对是可歌可泣的壮举。

    在李国庆的心中,夏天来了,太特么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