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六章 廷议

    天刚拂晓,昏暗的晨影,给依旧沉寂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天刚露出鱼肚白,一切都未混进动物的气息,一切都纯净的让人心旷神怡,仿佛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水墨画里,弥漫着好闻的青草的香。

    此时武英殿里,已经站满了噤若寒蝉的文武百官。静肃得如无人之境的大殿里,除了跳动的烛光,发出的噼啪的声音外,再无其他的响动。

    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马士英,东阁大学士高弘图、姜曰广,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王铎,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户蔡亦琛,默不作声。

    户部尚书周堪赓,礼部尚书钱谦益、顾锡畴,工部尚书何应瑞,刑部尚书解学龙,一个个垂手站立,大殿里的气氛十分压抑。

    刚才等候入殿的时候,百官们交头接耳,谈论的全是关于阮大铖,一夜之间被抄家的事情,据说给抓进皇宫,成了太监,专职给皇帝写戏本。

    甚至有几位大臣因为听到的版本不一样,为此还大吵了几句。

    恶魔太子刚刚回到南京才半天,当朝排名第二的小太阳就坠落了。罪名是欺君罔上,假传圣旨,蔑视君上,卖官鬻爵,收受贿赂、有损皇家威仪。

    据说抄家到现在还没结束,因为财产实在是太多了。

    想到此处,马士英不禁浑身发凉,他可是当朝第一的小太阳,这种事情,他可一样都没少干,要不是皇帝朱由崧袒护,脑袋早就搬家了。

    而且他与阮大铖的关系极好,早先自己的崛起,就有阮大铖提携之功,看到阮大铖的下场,不由得产生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想法。

    现在恶魔太子这颗小太阳冉冉升起,自己需要想个对策,以备万一。

    朱由崧大腹便便地坐到龙椅上,恶魔太子坐在了下首的位置。司仪太监像往日一样,按照程序有条不紊地宣礼,最后进入百官禀奏朝事的环节。

    以往这个时候,百官都会争相启奏自己所要请示的要务,然而今日,朝堂下却像是空无一人般,寂静无声。

    睡眼惺忪的朱由崧差点睡着,刚闭上眼睛,突兀地想起还在上朝,猛地一惊扫视了一眼殿底下个个弯腰低头,不发一声的群臣。慢慢的说道:

    “众位爱卿,接待清廷使团的事情,朕全权授予了太子,宣旨吧。”话音刚落,宣旨太监展开圣旨,一股尖细的声音响彻了大殿。

    等着太监宣读完毕后,朱由崧又说道:“今日早朝,主要商议接待清廷使团一事,现由太子全权做主,有什么事你们和太子商量吧,朕就先回去了。”说完起身走了。

    等到朱由松离开了大殿,人们看着恶魔太子,更是一言不发,生怕那句话说错了,脑袋搬家。李国庆看着下面的大臣,开口道:

    “诸位大臣,今天就接待清廷使团事宜进行磋商,各位可有什么主张?”

    半晌,没有回音,李国庆假装咳嗽两声,表示不满。

    钱谦益壮着胆子启奏:“启禀殿下,微臣以为,我大明乃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对其应以礼待之,方彰显我大明之底蕴。”

    姜曰广说道:“殿下,李自成乃我大明之顽疾,如附骨之恶疮,理应尽早铲除。现清廷欲与我大明结盟,借此之际正好除之以后快。”

    吏部尚书王铎出班道:“殿下,清军兵强马壮,兵锋正盛,且入关是为我大明复仇。我等鸿儒之辈应感激之,故与清廷结盟,实为上策。”

    李国庆一脸严肃,望着一个个卑躬屈膝的大臣,说道:“诸位大臣都是这么想的,有没有别的章程。”

    户部尚书周堪赓出班,说道:“殿下,清廷狼子野心尽人皆知。多年以来,入我中原大肆劫掠,比之闯贼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其结盟实乃羊群与狼群之盟,万万不可。”

    李国庆看了看周堪赓,心说,朝廷上也不全是一群糊涂蛋,还是有明白的。开口道:“以礼待之,只是个态度问题,具体谈什么,怎么谈,才是重点,诸位都说说吧。”

    马士英出班道:“我等草拟了议和的具体条件,把持不定,请太子指正。”说完,递上一册奏疏。李国庆接过一看,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窜了起来。

    这帮大臣提出的议和条件是:割地,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赔款,对于清军出兵帮助剿匪,补偿白银五百万两。

    此外,共同剿匪,明军出兵二十万,清军出兵五万,西进剿灭李自成,清军的粮饷有明廷承担,外加岁贡白银百万,粮食百万石,布千匹,美女百名。

    这不就是,明朝出钱、出粮,把清廷养的肥肥壮壮的,好让他们秣兵历马,随时灭了大明。啪的一声,将奏疏摔在地上,李国庆开口道:

    “成祖帝曾亲口谕旨: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难道你们都忘了吗?”

    “臣等不敢。”众大臣齐齐撩袍跪倒。

    “成祖皇帝定都北京,即为大明镇守国门,思宗皇帝因京城破碎而自缢煤山,乃为社稷而终,可见,我大明皇帝个个都是有气节的,实可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李国庆掷地有声道。

    底下的大臣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齐声说道:“臣等知罪。”

    “如果成祖皇帝的话,你们还不是很理解,那本王就再说的直白一些。我大明永远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不结盟。”李国庆说道:

    “你们都起来吧,两国邦交,礼仪来往应对等,是不是先看一看,对方如何对待我们派出的使团。都督同知陈洪范何在?”

    “末将陈洪范参见殿下。”一年近五旬,身材中等,脸色红润的男子出班启奏。

    “你与左懋第、马绍愉一同出使清廷,把具体情况和众位大臣说一说吧。”李国庆平静的说道。

    陈洪范就将他们一路上如何与土匪抗争,如何千辛万苦的赶到京城,如何被清廷歧视,财物如何被夺走,人员如何被扣留等等,都一一说了出来。

    最后说道:“末将有辱使命,辜负圣上嘱托,请殿下治罪。”

    李国庆问道:“为何只有你一个人转回南京?使团其他的人又在何处?”

    “使团其他人员皆被清廷扣留,只让我回来给朝廷传信。”陈洪范答道。

    “哦,派你回来传信,传的什么信?可有国书?”

    “只是让末将回来告诉朝廷,使团被扣留,也没有什么国书。”陈洪范心想就是让我回来做卧底,哪有什么消息可以传递。

    自己回来瞎编了两句,就将事情糊弄过去了,谁知道今天太子要刨根问底。加上天气炎热,一时间额头上渗出了汗珠。

    “既然使团还在北京,清廷完全可以在北京与我们和谈,又何必再派使团前来南京?”李国庆接着问道。

    “这个,这个,微臣实在是不知啊。”陈洪范哆哆嗦嗦的答道。

    “扣押使团,还要专门派人回来告诉一声,你觉得是多尔衮没脑子,还是本王没脑子。我看你还是实话实说,免得皮肉受苦。”李国庆不慌不忙的说道。

    陈洪范立即磕头如捣蒜:“殿下饶命啊,的确只是让我回来,传递使团被扣押的消息,望殿下明察。”

    李国庆说道:“好啊,王全,把本王的油锅给架上。此乃神仙之法,你若说谎,双手浸入油锅必废,若没有说谎则无事。怎么样?要不要试试?”

    不多时,大殿上架起了油锅,热油翻滚、浓烟直冒。这可是真的油锅,绝对没有半点虚假。李国庆一使眼色,两个侍卫架着陈洪范向油锅走去。

    此时的陈洪范,已无刚才镇定之色,拼着命地喊道:“殿下饶命,饶命啊,小人愿招、愿意招,求殿下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