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五章石墨坩埚

    李国庆要制造的夏塞波针发枪,是普鲁士人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装备的,在此时是十分先进,领先当今世界二百多年。

    当下,李国庆只想用它装备自己的五十名亲卫和警卫团,其余的还是用燧发枪吧。这样子有两个好处:

    一个是如果军队里哪个家伙头脑发热,想和自己拜拜手腕,没有几倍以上的兵力,很难靠近自己。

    燧发枪还是要研制的,那玩意儿,一定要卖给欧洲好战民族,换回来的则是大把大把的黄金和资源。这就是李国庆想到的第二个好处。

    李国庆把枪械生产分为三步,先研制前装滑膛燧发枪,卖给欧洲战争贩子;然后是前装膛线燧发枪,就是著名的米涅步枪,装备现在的军队;随后才是现在自己要制造的后装针击步枪。

    李国庆并没有直接画出夏塞波针发枪的总装配图,而是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儿的分别进行绘制。又设计了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生产管理配置,这才心满意足的伸了个小懒腰,沉沉的睡着了。

    当宋应星他们被李国庆找到书房,得知这位恶魔太子又要鼓捣新玩意了,对这种每隔几天,就会搞出来新玩意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了,并没有表现出太高发热热情。

    心想你消停会儿好不好。我们这儿还统一度量衡呢,你那又开始造枪了。还能不能让大家愉快的工作了。

    官儿大一级压死人。何况眼前这个板凳,既是这些人的老板,又享有恶魔传说,官还不止大了一级,无奈也只能乖乖的服从了,好在薪水不错。

    现在这个时期,朝廷上、军队里谁是敌谁是友还没有完全分清,不要说把枪械的图纸偷走,仅仅是走漏一个消息,眼下这个阶段都是要命的。

    同样也是李国庆不敢装备其他部队的原因,要是哪位兄弟看着自己不顺眼,老远老远给自己一枪,自己可真不像邢夫人想的那样刀枪不入。

    为了保密,李国庆将枪械厂、弹药厂的厂址选在征仪县的山区里。

    将所有人进行了分工,总负责人是宋应星,除了工业区的建设,主要负责枪械厂、弹药厂的生产管理,工艺设备等。

    保卫和保密工作,外围由戚才良从亲卫营中抽调两千人马全权负责,内部则由警卫团安排人员轮流值守。

    而钢铁厂、综合烧矿厂、机械制造厂则被安排在太平府,由张煌言负责统一管理,黄得功调五千人马负责保卫,保密工作由戚才良的锦衣卫抽调可靠的人手负责。

    送到邢夫人那里实习的几十名学员,技校学习的一千多个工匠,几十个道士和几千名战俘,分为了几个工作小组。

    基建组主要负责厂房的建设;烧矿组主要负责焦炭、耐火砖、红砖和石墨干锅的制作,当然以后还有玻璃、水泥等项目,但是现在顾不上。

    炼钢组负责熟铁的冶炼和废铁、废钢的回收,负责炼钢和各种型材的锻造和轧制;水利机床组负责造枪所用的机床的制造。

    再有,选拔一批政治合格、技术过硬的工匠、道士,进入枪械厂和弹药厂,负责雷汞的研制、枪械和弹药的生产。

    李国庆最关心的就是炼钢和雷汞的研制,能不能造出枪支,这两个项目的成败才是关键问题。

    在钢铁厂还没有建成之前,李国庆选用了石墨坩埚炼钢,就是用熟铁在高温下吸收石墨坩埚里的碳元素,同时添加石灰、萤石等辅料去除磷、硫等杂质,可顺利得到高碳钢。

    采用石墨坩埚炼钢,最关键的不是炼钢,而是制造石墨坩埚。李国庆根据记忆,列出了几种常见的坩埚配方,仔细考虑后,选了冶炼高碳钢这种配方。

    配方选定后就开始做模具。模具做了内外两层,用木头制成。先选择制造一次能够熔炼五斤铁的这种小型坩埚,进行试验。以后需要,再逐步加大到五十斤至一百斤。

    模具做完后,将石墨粉、耐火粘土和骨料加水混合起来做成泥料。然后先将外层模具的底部用泥料铺好,再放入内层模具,接着将两层模具间空隙填满料压实,这样一个坩埚坯就完成了。

    坩埚坯完成后,需要用慢火进行烘干,然后再送到窑里面烧制。李国庆一口气制作了整整5个石墨坩埚,烘干后在外表刷了一层防止氧化的釉层,就送进窑里烧制了。

    在等待坩埚烧制的时间里,李国庆又和手下工匠们仔细考虑了熔炼炉的设计。

    计划中的熔炼炉由耐火砖制成,底部设火塘,大小差不多一次能放下六至十个坩埚,采用焦炭燃烧加热。

    燃烧产生的废气,从烟道进入同样由耐火砖制成的网格状蓄热室,将蓄热室中的耐火砖加热到数百度乃至上千度,然后经由出气管道从烟囱排出。

    其实使用石墨坩埚炼钢,完全可以考虑不用建造蓄热室。因为石墨坩埚的特殊性,很容易使坩埚内部温度,在加热时超过一千六百度的钢熔化温度。

    不过考虑到降低能耗的要求,以及将来可能上马的平炉炼钢项目,李国庆在设计时还是将蓄热室考虑了进来。

    这种设计需要建甲、乙两个蓄热室。

    两个蓄热室分别一头连接熔炼炉,用厚砖制成;一头经甲乙两根管道与烟囱直通。在两根管道之间,再链接一根丙管道使甲乙之间互相连通。

    而丙管道又与水力鼓风机相连,且其与鼓风机连接处装一个阀门,使其可以被人工控制向任意一个管道鼓风。

    当新鲜空气由鼓风机向甲管道鼓入时,空气进入熔炼炉助燃,炉内燃烧、反应产生的高温废气进入乙蓄热室,加热蓄热室内的密集网格状耐火砖后。

    再经乙管道由烟囱排出;当乙蓄热室内的耐火砖温度加热得差不多时,再转换阀门,开始向乙管道鼓入新鲜空气。

    此时冷空气经乙蓄热室就会被预热,再进入熔炼炉助燃,能大大提高炉内温度,然后产生的高温废气再进入甲蓄热室,加热耐火砖后经甲管道由烟囱排出。

    如此,可以循环往复,使进入炉内的温度经过充分预热,大大提高了熔炼炉的温度,使得熔化钢水成为了可能。

    这个项目需要大量的耐火砖和普通红砖,烧矿组的人马不停蹄的忙活起来,不但如此,鉴于炼铁的高炉还没有建成,李国庆命人四处收集熟铁。

    然而每一块铁在大明都是宝贝疙瘩,收效甚微,几天下来,收到的熟铁不过百十来斤,弄的李国庆是干着急,没辙没辙的。

    还是被撤了职的兵部尚书张煌言清楚,直接给李国庆出了个主意,各地的军械库,充数顶账的破烂一大堆,废枪、废炮、废刀多得是。

    李国庆一声令下,江南四镇的所有废旧军械,全部回炉重炼。库司们高兴坏了,谁说太子是恶魔,看人家这事儿办的多好,绝对大大的好人。

    以往各地的司库们就怕核对账目,总得出点银子才能对付过去。这回好了,甭管好坏,太子都给收走了,黑历史通通洗白,齐声夸赞,太子也不是很恶魔嘛。

    正是酷暑,但各样工作仍热火朝天。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李国庆感叹不已,在后世随处可取的钢铁,在大明简直就是高不可攀的障碍。

    阳光下的暴晒、炉温下的烘烤,此时的李国庆已经彻底成了黑皮猴子,整天上蹿下跳的,完全没有了太子的风范。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国庆的坩埚炼钢已经进入实质,石墨烧制成的小容量坩埚,在试验后可以炼出高碳钢材。

    这给了工匠们极大的信心,终于可以向大容量的坩埚挑战,开始烧制容纳五十斤铁的石墨坩埚。然而量变导致质变,烧制过程依旧不是很顺利。

    李国庆也是不停的寻找问题,调整比例。经过五天五夜的苦熬,终于烧制出了理想的坩埚,炼钢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