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三章 惊弓之鸟

    弘光元年八月十五日,陕西米脂县。

    李自成并没有按照李国庆的安排,驻扎在荆州府或常德府,而是带领着他的残兵败将,又一次返回陕西,重新占领了西安。

    毕竟这些部下基本上都是陕西、河南一带的人,念家的心思比较重。

    当返回西安的队伍慢慢接近城门时,李自成却被眼前的残破所震惊了。塌陷的城楼,斑驳的城墙,破烂的城门,城门处尘土飞扬,道路上污水遍地。

    进入外城,李国庆更是感叹,低矮破旧的民房,狭窄污秽的街道,臭气熏天的气味,这居然就是刚刚离开几个月的西安?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厕所外加一个垃圾堆放场。

    然而当队伍进入皇城后,李自成完全傻了,映入眼帘的不是气势恢宏的皇家宫殿;而是残破不堪的甬道,东倒西歪的建筑,完全就是一片废墟。

    这到提醒了李自成,让他想起从北京撤退的时候,火烧紫禁城、炮轰北京城的情景。报应无处不在,自己刚刚砸了别人的皇宫、都城;阿济格转身就来了一个学习雷锋好榜样。

    李自成双手发抖、浑身哆嗦,牙齿咬得咯咯作响,然而这些已经全然无用。可是他完全明白,是怎样的心态,才能做出这种人神共愤的事情:

    我不好过,别人谁也别想过好了;我得不到的,别人谁也别想得到。几千年来,已经根植于这片土地的每一处。

    回到西安的李自成,总感觉到身边有人要谋害他,每时每刻都绷紧了那根曾经坚强,现在却十分脆弱的神经。

    当初从西安撤退的时候,大顺朝的一众文官武将,一个个的跑了不少,就连牛金星这样的首辅大臣都不知所踪,使得李自成严重的怀疑属下对他的忠诚。

    虽说高皇后、李过、高一攻等人又都陆续地回到了西安,可毕竟作为一个皇朝来讲,这些人远远是不够用的。可用之人太少,又不敢启用新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整天疑神疑鬼、惶恐不安的李自成,决定回老家祭祖。希望祖宗的上天之灵能够保佑自己重新振作,兴旺发达。

    李自成骑着乌龙驹,缓辔徐行。前边有仪仗与器乐前导,香炉中烧着檀香,轻烟氤氲,香满通衢。一个武士骑着高头大马,擎着一把黄伞,走在他的前面。

    通往祭祖的路上,街道都早已执宽,整平,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铺了黄沙。沿路都净了街,断了行人。当然也有人们想看一看他们,就跪在街边伏下身去,不敢抬起头来。

    面对这种隆重接驾的情形,李自成深知现在不过是表面风光,早已不是当年的自己了。骑在马上的他,忽然想到曾经在商洛山中,被围困的日子。

    有一此自己得了伤风感冒,还没有完全好利索,骑着马出来散心,被将士和穷苦百姓们发现,是如何拉着他的马头,密密地围着他。

    看见他大病初愈,围着他欢呼、跳跃,流着眼泪。

    这情形忽然回到他的心头,可是又分明过去很远了。他又不由得想起进洛阳时的情况,当时也算是很威风的,连当今大明皇帝的老爹,都被他煮后分而食之。

    但今日这般景象,他知道在书中就叫做出人警跸,在别人眼里是理所当然的,在他自己的眼里,不过是外强中干,仅存的不过是表面的威风。

    祭祀仪式隆重且肃穆,丝毫没有走过场的意思,李自成仿佛也是头一次如此虔诚的,祈求祖先的照拂,在祭坛上盘桓了良久。

    回道米脂县的府邸,李自成开始批示奏章,已经无人可用。只好亲自操刀。一旁有大顺王朝的,新任兵部尚书张第元在旁汇报。

    批阅完奏章,李自成重重地叹息一声,而后对张第元问道:爱卿,你的家乡顺德府现在怎么样了?没事吧?

    这段时间,李自成喜怒无常,对手下文臣武将动绰非打即骂,甚至下令将之处死,这也是屡见不鲜,所以这时候张第元猛的一听李自成问话,不由得是一阵心慌,仓促之下,也没来得及多想,说道:

    回皇上,臣的家乡顺德府已经被贼寇所占,百姓死伤无算。

    这句话张第元说的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这时候的顺德府确实被清军占据,百姓死难者无数。

    但是岂料李自成听后,竟然是勃然大怒,喝道:张第元,你竟然敢讽刺朕!你是要谋反吗?

    张第元见李自成突然这般恼怒,不由得是回过神来,慌忙叩首道: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臣绝无意冒犯皇上之意,臣口中说的贼寇是指那清军啊,那不是说皇上啊,还请皇上明鉴啊!

    原来李自成本是驿卒,后来因为不堪生活所迫,这才是加入到了农民军中,凭着多年的摸爬滚打,他也慢慢的成为了农民军中的首领。

    虽然他自己成为了首领,但是在朝廷眼里却是不折不扣的贼寇,朝廷大将每每追捕李自成,那都是左一句贼寇右一句贼寇的叫着。

    这让李自成对贼寇这两个字感到份外的讨厌和敏感。所以一直以来,就特别对这两个字有所忌讳,只要别人在他面前提起这两个字,便以为别人是在讽刺自己。

    现在李自成见张第元竟然在自己面前提起这两个字,本能的便是以为张第元在讽刺他,让这些时日本就疑神疑鬼的李自成怎能不恼怒?

    盛怒之下,李自成也是管不了那么多了,大声喊道:来人,把这张第元拖下去砍了!再把他家抄了!

    李自成一声令下,便是下达了处死张第元的命令,与此同时还下达了抄家令,将张第元的至亲家属全部或杀或发配。

    可怜张第元堂堂大顺王朝的兵部尚书,这般的地位显赫,竟然因为无意之中的一句话而掉了脑袋,可想而知此时在李自成手下当差,那境遇是何等之令人彷徨。

    高皇后、宋献策得知到消息匆匆前来劝说,然而为时已晚,望着余怒未消的李自成,高皇后轻声说道:皇帝何必如此动怒,张第元不过也是口误罢了。

    李自成也是无限的感慨,知道自己做的有些过火,只好避而不谈,转移了话题问道:皇后,现在的银两还有几何?

    银两还有不少,足够支撑一至两年的,主要是没有粮食,我在考虑是不是可以向左良玉他们购买一些。高皇后问道。

    是啊,现在陕西的百姓不过二十多万,大多都是老幼妇孺,要养活咱们这二十多万军队,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李自成道。

    宋献策说道:皇帝,向左良玉购买粮食也不过是一时之计,以前我们打明军如屠狗,现在明军连多铎都打败了,可见江北四镇绝对不是软柿子,向东争取地盘儿已经是不可能了。我看不如夺取四川,毕竟那里是天府之国。

    李自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高皇后在一旁看在眼里,担心的说道:

    皇帝,现在几方都在息兵止戈,若冒然用兵,与张献忠刀兵相见,恐为不妥,更何况清军还在北部虎视眈眈。

    那皇后以为如何?李自成问道。

    皇帝,听说东面四镇,将俘虏大部分用于农垦,抢种抢收,恢复生产。不如我们也效仿他们,将一部分老弱残兵组织起来,耕田种地如何。高皇后说道。

    宋献策听到,连忙说道:皇后的主意不错,这些年我们东征西讨,一直没有稳定,就连陕西都是几进几出,人心思定,队伍里厌战的情绪也很高。

    李自成没有说话,似乎在考虑皇后的建议,良久,开口道:就按你们说的办吧,进出秦中的几处关隘本来作为通商之用,既然如此,就全部堵死,特别是潼关和武关。

    宋献策道:陛下所言极是,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东面和南面减少驻军,将主要兵力驻防于陕北,全力抵御清军。不仅如此,现在有钱了,我们可以向河套地区买马,组建一支强队的骑兵。

    李自成点了点头。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