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二章 离间计成

    曹操在水寨中焦急的等待着蒋干的消息。

    蒋干一到,曹操抻着脖子问道:“周瑜愿意归降于吾吗?”

    “额呵呵,”蒋干尴尬一说道,“周瑜死心塌地归顺孙权,不是一两句话能够打动的。

    不过我这次虽然没有劝住周瑜,也不是毫无所获。”

    他向前跨了一步,凑到曹操耳边小声说道:请丞相屏退左右,我这里有要事禀报。”

    曹操狐疑的看着蒋干,命人取来佩剑防身,再往左右看了一眼。左右幕僚才知趣的离开了。

    现在大帐里只剩下蒋干和曹操了。蒋干立即从怀里摸出书信,双手呈送给曹操。

    曹操结过书信,看罢之后火冒三丈。大声骂道:“这两个贼子,竟然如此大胆。连吾都要算计。不是你这一趟,吾的头颅差点让他们送给周瑜。”

    曹操气呼呼的走出大帐,命军士将蔡瑁和张允压到账下。蔡瑁和张允不知何意,莫名其妙的跪倒在了曹操的脚下。

    曹操冷笑说道:“我今日想让你们进兵东吴。

    蔡瑁看着曹操凶狠的眼神,战战兢兢说道:“水军尚未熟练,眼下不能进兵。”

    曹操哼了一声,怒道:“水军如果熟练了,我曹操的头颅恐怕就要先给周瑜了。‘蔡瑁和张允不知曹操这话是什么意思,惊慌中一时竟说不出话来。曹操喝令武士将蔡瑁和张允推出帐外斩首。蔡瑁、张允连连喊冤:“冤枉,冤枉,我们忠心效命丞相,实无罪过呀!”

    曹操不听那一套,催令快斩。

    不一会儿,蔡瑁和张允的人头送到帐下。曹操看见他们死不瞑目的面容,猛然省悟道:“坏了,错了,我中了周瑜的‘借刀杀人’计了!”

    众将听说杀了蔡瑁和张允,都到大帐里来问明情由。曹操明知中计错杀,却不肯公开认错,只推脱说:“他们怠慢军令,所以斩杀。”

    众将一阵惊愕,忙又问道:“杀了他们,现在谁来主持训练水军呢?”

    曹操思忖说:“毛玠、于禁可作水军都督。”

    不久,曹操斩杀蔡瑁和张允的消息传到了东吴营寨,周瑜和鲁肃都很高兴。

    周瑜说:“我所患者,曹军中蔡瑁和张允两个水军都督,眼下都被曹操自己斩杀了,从今以后,我与曹军水战,还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呢?”说着,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笑了。

    却说诸葛亮在东吴常住,引来了张飞和糜竺等人的不满。

    张飞担心诸葛亮在东吴时间久了,会被策反。

    糜竺则是担心周瑜若是兵败,诸葛亮恐怕会有危险。

    二人各自将想法各自告诉了刘贝。

    刘贝得意洋洋的笑了起来,一手抱着着王婵儿,一手搂着甄姬,大言不惭说道:“你们都不用担心。此战曹操必败。诸葛亮的名号必然会名震江东。”

    刘贝为和敢如此笃定?

    这段内容课本上讲过啊,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最后曹操大败而归。

    而且东吴的人都会使法,周瑜更是会使用水灭不掉的紫火。

    曹操拿什么跟他们打。

    当然这些刘贝没法和二人说。便敷衍道:“反正你们别猫捉耗子多管闲事了。孔明老弟肯定会平安回来的。”

    糜竺和张飞互相对视着摇了摇头,真不知道这个主子是精还是傻。

    却说东吴这边。

    周瑜虽然兵出曹操,但一直对诸葛亮耿耿于怀。

    诸葛亮为人太过狡黠,又年富力强 ,一日不除就一日为祸。

    周瑜灵光一闪,又想了个好法子。

    这一天,周瑜派遣诸将来营中商议对敌之事。

    当所有人到达之后,周瑜环顾一圈,破口大骂道:“既然诸葛亮在我军中,为什么不来参会!”

    鲁肃赶紧站出来,掩面说道:“都督莫非忘了,是你说军中机密不能让外人插手,所以你下令不让诸葛亮来议事。

    这打脸来的太快,军中众人立刻掩面笑了起来。

    周瑜狠狠瞪了鲁肃一眼,“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已是两军交战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候,还不快去把诸葛亮给我找来。”

    “诺”鲁肃作揖离开了营帐。

    不一会儿,诸葛亮随着鲁肃一同来到了军中。

    只见诸葛亮仪表堂堂,神清气爽,周瑜就更气了,单问诸葛亮:“我师兄,请问跟曹军交战,水路短兵相接,该用何种武器为先?”

    诸葛亮笑着说道:“当然是用弓箭了。”

    周瑜拍手称快,“师兄所言正好我意。只是我军中缺少箭矢,本应向刘将军来借。烦请师兄代为转告,务必请盟军送来,以应急需。”

    诸葛亮闻言笑了起来,果然是这么回事。

    周瑜见诸葛亮笑而不语,再次逼问道:“此事攸关胜败,还请师兄不要推辞。”

    诸葛亮说道:“都督委命,我自当效劳了。只是不知道这箭何时要用。”

    周瑜咧嘴笑道:“半月之内,可以完成吗?”

    诸葛亮笑着说道:“曹军马上就要打来了,如果十天以后完成,岂不是误了军机?”

    周瑜完全没想到诸葛亮会这样回答,惊疑地问道:“师兄料想几天可以完成?”

    诸葛亮断然答道:“三天。”

    周瑜听罢,半天没有说话,他实在不敢相信诸葛亮三天之内能造出十万枝箭。愣了一会,周瑜才说:“军中无戏言,说话可要算数啊!”

    诸葛亮一本正经地说道:“怎么敢戏弄都督?我愿立军令状,三日之内不交箭,甘受军法处置。”

    “一言为定。快拿笔墨纸砚来!”周瑜笑着向侍从喊道。

    从他的笑容里,人们似乎看到了无情的冷峻和杀机。

    诸葛亮接过笔墨纸砚,开始写军令状。

    军令状写完了。周瑜让军政司管军令状的官员取了军令文书,然后命令侍从置酒款待诸葛亮,说道:“今日议事已毕,待军事成功以后,我周瑜再酬谢先生。”

    诸葛亮也不客气,朗声说道:“三日期限,今日已来不及了,从明天开始造箭,到第三天时,都督可派五百名士兵到江边搬运箭枝去吧。”

    众将官顾不得说话,都开怀畅饮,偷偷向诸葛亮看去。诸葛亮向周瑜应酬说:“这杯酒先留下吧,等三天以后再喝不迟。”

    说完,诸葛亮起身告辞,回江边自己的船上去了。

    回到江上,诸葛亮郁闷了起来。“主公是如何知道周瑜会使这个法子?”

    原来刘贝离去柴桑的前夜,就已经将周瑜的借箭这一计俩告诉了诸葛亮。

    而且提示诸葛亮想出了解决办法。

    诸葛亮当时便质问:“主公是如何猜到周瑜的想法的?”

    刘贝摆手回道:”这你就别管了,主公的心思你别猜。你还是想想保护怎么好你的小命吧孔明老弟。”

    回想起那日主公所说,果然与今日发生的一模一样。

    因为诸葛亮早就想好了办法,所以才敢在周瑜的面前“大放厥词。"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