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一章:人为财死

    第四十一章:人为财死

    红夷的花银,也就是欧罗巴人的银币。由于成色好,分量足,在大周的东南沿海地区很受欢迎。

    加之红夷白皮人做生意守信誉,遵守契约精神。大周的商人都很乐意和红夷做生意,反之大周商人最讨厌和倭国商人做生意。

    倭国商人不仅穷还言而无信,经常见财起意。

    倭国商人明面上是商人,私下里却做着海寇的肮脏勾当。

    相比之下,红夷的白皮人虽然和他们体貌上差异巨大,大周商人还是乐于和他们作生意。毕竟有利可图,没有谁会和白花花的银子过不去。

    当然白皮人也不是什么好人,很多大周商人也清楚这一点。

    因为他们曾听说白皮人在南洋地区大肆抓捕当地的土人做他们的奴隶,不仅如此还将这些土人贩卖到欧罗巴甚至更远的地方。

    白皮人虽然有银子,但白皮人的银子绝不干净。

    倭寇为祸东南海疆,尤其是隆嘉十年以后,倭寇像是疯了一般变得更加猖狂。疯狂袭击大周沿海通商口岸和村镇,导致大周不得不封闭东南海疆,以减少倭寇的骚扰。

    从这以后普通商人可以说是完全断绝了和红夷做生意的路子。

    只有少数为朝廷做事的皇商才有机会接触红夷和他们作生意,当然,冒着砍头的罪名走私的商人例外。

    但是,无论是皇商还是走私商都要承担财货被倭寇洗劫的风险。

    “对,红夷白皮人。”秦瑜点点头,“红夷人在万里之外坐拥无数金山银山!他们有的是银子!而且他们很喜欢我大周的丝绸茶叶等物,而这些他们本国无法生产!想要这些好东西他们只能向我们大周买!”

    “也无怪乎红夷人的花银片子成色这么好,原来是坐拥无数矿山。”

    谢德藻叹道,大周是个贫银国,银矿储量被就不多,经过上千年的开采,开采难度低的富银矿早已经开采殆尽。剩下的都是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又高的贫银矿。

    这也是大周银两成色差的原因之一。

    “前几日,小婿和红夷做了一笔交易,就赚了这么多白银。”

    秦瑜两只手的十指交叉,做出了一个十字。

    “整整十万两!纯利润!”

    这个数字惊的谢德藻把刚刚喝进嘴里的茶喷了出来。

    “此话当真?”谢德藻讶然道,“十万两啊!这可是十万两啊!一笔交易就十万两!你泰山我一年十二个月在江淮和辽东两地来回奔波都挣不到十万两,你和红夷一笔交易就挣了十万两?!”

    “十五万两白银正在小婿的库房摆着,泰山若是不信,可随小婿前去观看。”

    秦瑜一副你不信咱们就亲眼去看看银子的样子。

    谢德藻当然相信了,他在辽东收购皮货这么久,还没见过辽东有红夷的花银,这些花银只可能从红夷那里来。

    当然江淮地区的大商巨贾早年在和红夷做生意的时候倒是挣了不少红夷的花银。但由于花银成色好,且纹饰图案复杂,做工精美。这些大商巨贾不舍得将精美的花银放入市场流通,而是将这些花银存入库房放入地窖。

    只有成色差有磨损的花银才会被花出去,在市场上流通。就算是这些成色差的花银,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大家都抢着收。

    秦瑜刚才给谢德藻看的花银更是成色上佳,最新的花银。

    “不必了,我信。”

    早就听闻和红夷交易利润巨大,不想大到这种程度,巨大的利润让谢德藻眼红。

    “不知贤婿是拿何种货物与红夷交易?”谢德藻问道。

    “泰山大人这个问题问的好。”秦瑜笑道,“红夷最想获取的商品无非丝绸、茶叶、瓷器这几样。就拿其中的丝绸来举例,江浙地区盛产的丝绸,成本是每匹丝绸三两,而在当地最多卖四两银子一匹,但是到了内地丝绸的价格可达到五到六两一匹,到了辽东更是达到了七到八两。而小婿卖给红夷的价格是每匹丝绸十八两。”

    “每匹丝绸十八两?!还是花银?!”

    饶是商海浮沉多年的谢德藻,这时候也把持不住,双眼闪烁出灼热的光芒,两颗眼珠子几乎要蹦了出来。

    奸商啊!这个女婿简直就是活脱脱的奸商,成本三两的东西居然让他卖到十八两,这中间可就是整整十五两,也就是六倍的利润!

    当然辽东地区的丝绸贵一些,每匹要七八两,但这中间还是有十两左右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

    如果谢家给这个女婿提供更便宜的丝绸,利润将会更可观!

    爹爹平常表现老成持重,这是谢芸汐第一次见到谢德藻失态。

    “我在江淮地区可以用三两半的价格收到一匹丝绸,眼下倭寇猖獗,不走海路走陆路将丝绸运到辽东的成本就算每匹一两,到了辽东成本就是四两半一匹,莫说是贤婿一匹丝绸以十八两的价格卖给红夷,就算是每匹卖十五两,也有十两半的利润,卖上一万匹就是十万五千两!”

    不得不承认,经商多年的谢德藻算学非常好,能以这么快的速度计算出一万匹丝绸的纯利润。

    “泰山大人意下如何?”

    从谢德藻疯狂的表情,炽热的眼神,秦瑜知道这事肯定成了!

    资本啊资本,万恶的资本,果然资本使人疯狂!

    “好买卖啊!这么好的买卖为何不做?!”谢德藻拍案道,他顾不上形象,亲切地拉着秦瑜的手,“贤婿!你就是咱们谢家的救星,你就是我的财神爷啊!”

    谢德藻原本的想法不过是结交秦舒元,弄一点皮毛和辽东当地的土特产品,勉强维持谢家生意。现在有这么大利润的买卖,谢德藻当然愿意做!

    “父亲,朝廷已经下令禁海,片板不得出海,没有朝廷点头,私自和红夷做生意可是死罪,要杀头的。”

    谢芸汐依旧保持着一丝理智,他提醒失去理智,近乎疯狂的谢德藻。

    “芸汐,你多虑了。这一万匹丝绸就是十万两花银的利润,十万匹可就是百万两!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的年敬不过三万两,内阁阁员的年敬不过二万两。把这些人全部都孝敬一遍也不过五十万两,那可还剩下五十万两的纯利润呐!”谢德藻早已经被白银蒙蔽了双眼,哪里听的进女儿的劝告?

    “打通了这些人,皇上也不敢轻易要你的脑袋啊?再说,你二叔和三叔一个在督察院供职,一个在兵科供职,你爹的脑袋没那么容易丢。”

    靠果然是奸商啊。秦瑜暗叹,他的这个泰山竟然未雨绸缪把贿赂成本都算的一清二楚。

    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秦瑜不禁想起马克思的这句至理名言。

    眼前疯狂的谢德藻就是一个活脱脱的例子,为了银子脑袋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