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章:儒生

    第五十章:儒生

    随着越来越多的流民涌入长生岛,岛上的人口不断增加,秦瑜的工作也日渐繁重。

    长生岛上民事、兵事乃至一些杂七杂八琐碎事务,全部要由秦瑜一个人来处理。

    虽说谢芸汐和陈玉娘能够协助他打点长生岛上的事情,但这只是减轻秦瑜一小部分的压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他决定招几个读书人来帮助他处理岛上的细碎事务,以此减轻自己的负担,好抽出时间专心练兵。

    秦瑜的要求是要有功名,但这显然不现实,有功名的读书人早就给知县知州或者秦舒元这个级别的武将做幕僚了,谁会选择给秦瑜这个千户级别的军官做幕僚?

    以文制武是大周的基本国策,近三百年来,重文轻武的观念早已根植于读书人心中,不要说有功名在身的书生,就连没有功名的书生都打心眼里瞧不起粗鄙的武夫。

    当然,辽东地区的情况会稍微好一点点,由于处在边防前线,辽东人还是比较重视武人的。重文轻武没有关内那么严重。

    目下辽东正处于乱局,边外成千上万个家破人亡的家庭中,也不乏有耕读世家出身的读书人。这些落地又落魄的读书人正是秦瑜招揽的对象。

    这六个儒生有两个有秀才功名,其中一个更是有举人功名。

    这让秦瑜很诧异,一个举人竟然给他一个千户做幕僚打下手。

    不过等秦瑜看清楚那个举人后,秦瑜也就没那么惊讶了。

    那个举人正是在金州请他喝过酒的黄安民。

    如此看来秦瑜的运气不算差,甚至可以说有些幸运,一个千户能有这样的幕僚配置,可谓豪华。

    尤其是两个秀才在边外都当过小吏。边外被曼殊人占领后流落在关内,恰逢灾年,生活极其艰难,他们不得不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在了解了这些儒生的情况后,秦瑜说道:“诸位先生的情况秦某都了解了,目下长生岛百废待兴,条件艰苦,只要诸位不嫌弃,秦谋可以给诸位每人三十两的安家费在岛上定居。”

    秦瑜出手非常阔绰,一出手就是三十两,三十两的安家费意味着什么?

    在灾年三十两白银可以在辽东辽东地区买4亩良田,4亩良田对于一个小康之家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当然,在那些坐拥数百顷,上千顷的打大土豪大地主眼里,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罢了。

    几个儒生兴奋地交头接耳,显然他们对这么丰厚的安家费很满意。

    “至于报酬,我也不会亏待你们,每月三两白银,只要干的好,这个价钱还可以提。”秦瑜给出了他们的报酬,“不折米,每个月月初我会直接付给你们现银。”

    一个月三两白银?月结?现银结算?不折米?

    除了黄安民表现的比较淡定之外,其他的几个儒生无不瞪大眼睛。仿佛是在做梦,这样的待遇可以比肩总督巡抚的幕僚了。

    一个秀才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一阵疼痛传遍全身,告诉他这是现实而不是梦境。

    “多谢主家!”儒生们纷纷向秦瑜致谢。

    “但是!”秦瑜话锋一转,沉下脸,“我这里不养废物,我平生素来厌恶贪墨之人,你们的报酬足够供养家人。一旦发现你们中如果有人把脏手伸向我的钱袋子,下场有如此盏!”

    话音方才落下,秦瑜收手中的茶盏摔的粉碎。冷冽的眼神扫向在场的每个儒生。

    上一刻还完好无缺的茶盏,下一刻瞬间破碎成数十块碎瓷片。

    儒生们暗暗心惊,被秦瑜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身体为之一颤,连连点头称是。

    秦瑜让陈玉娘把草草登记的籍册拿上来放在石桌上,对儒生们说:“这些事岛上居民们的籍册,只是太过简略。你们以这些籍册为蓝本,对岛上的居民重新进行登记造册。我给你们两天时间。”

    岛上会识文断字的人不多,这些简单的籍册还是陈玉娘和谢芸汐帮她做的。

    “长生岛少说也有四千多的人口,两天之内就要完成对这些丁口的登籍造册是不是太急了些?”秀才郭宇铭小心翼翼地说道。

    “能在两天之内完成,我赏你们每人一两白银。”秦瑜丝毫也不让步,“我再重申一遍,长生岛不需要废物,这是你们上岛给我干的第一件事,干的好就留下,干不好就卷铺盖走人。”

    在给这些儒生下了死命令后,秦瑜让他们退下去准备登籍造册的事情,只留下黄安民。

    “黄举人,可有兴趣一起走走?”秦瑜起身向院外走去,临走前吩咐陈玉娘和婉儿多准备一个人的饭食。

    “现在您是小人的主家,主家的要求,小人焉敢不从。”黄安民笑道。

    “你比我年长,如若不介意秦某武人身份的话,你我二人可以以兄弟相称。”秦瑜一面走一面说道。

    秦瑜还在金州的时候和黄安民吃过一顿饭。

    那顿饭后,秦瑜留了个心眼专门查了查黄安民的底细。知道黄安民少年时期是辽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天才,十六岁中秀才,二十岁中举人。

    在担任王瑞幕僚期间,黄安民也是王瑞手下的得力干将。

    在辽东文官的圈子里,黄安民的风评很好,有“能人”之称。想必黄安民也是有些本事的人。

    再者,秦瑜和黄安民有过一次接触,他对黄安民的印象也不错。

    秦瑜现在急需黄安民这样的人才替他打点长生岛上的繁杂事务。

    作为王瑞手下的幕僚,黄安民在处理民事方面颇有经验,秦瑜有意笼络黄安民,让黄安民替他做事。

    “良琼弟,你现在可不是单纯的武人身份了。”黄安民说道。

    “定国兄何出此言?”秦瑜不理解黄安民这句话的意思。不过黄安民肯和他以兄弟相称,说明他们二人的关系更进了一步。

    和黄安民搞好关系,日后也能通过黄安民的交际圈,笼络一些有才干的辽东儒生。这是秦瑜现在的想法,毕竟秦瑜是一个武人,武人很难直接融入儒生们的小圈子。

    “我在路过复州的时候拜访过令尊,令尊让我把这个带给你。”黄安民从袖中取出一纸,文书递给秦瑜。

    秦瑜接过文书,只看了一眼就把文书随意地揣进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