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8章 给猫儿作赋

    梁储笑道:“唉,可别那么说。你这小孙子真是聪明伶俐,都很快。依我看呐,将来必定是国之栋梁。”

    李东阳对这话很是受用,“哪里哪里,他不过就是运气好一些罢了。”

    梁储将自己的孙子梁威叫过来,说:“这是我小孙儿梁威,这位是你李爷爷。”

    “李爷爷好。”梁威很听话的打着招呼。

    一旁的李牧心想,这两位看起来不是很聪明的样子,八成是一个庸才。这梁老头带他过来,肯定是有所图谋。

    果不其然,梁储对李东阳说道:“李兄,我这孙儿天资驽钝,学无所成。所以我打算让他跟在李牧的身边锻炼锻炼。不求学什么四书五经,只求学得一技傍身,将来能混口饭吃就成。”

    李东阳当然不会拒绝这个不过分的要求,“这有何难。牧儿你过来。”

    牧站了起来,跟梁威并列站在一起。

    李东阳说道:“从今日起,你就好好带着梁威。教他些有用的知识。万不可负了你梁爷爷的一番苦心。”

    “我知道了。”李牧对于多了这么个跟班也不在意,反正李家也不差那一口饭,只要自己随便教他点东西就成。

    见到李牧一口答应,这梁储就乐开了花。他能不乐吗,那张立德听李牧的,一年就混了个伯爵。张立功也已经当上了北方商会的会长,在京城商圈里面算得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只要李牧这小子随便点拨自己孙子一两下,将来不说封侯拜相,当个富家翁总还是绰绰有余的。

    其他来这里参加宴席的人,见到梁储这样行事,也纷纷开始动起了小心思。谁家还没几个不成器的娃啊,放家里气人,还不如丢这里试一试。万一成了呢。

    当晚,这梁威就在李家住了下来。梁储的态度很坚决,孙子就丢给你李家了,以后混成什么样你李家负责。

    第二天,李牧带着张立功、张立言、赵得助还有这梁威,前往问天阁工地。既然自己都成了这问天阁大学士,那就得早点把这问天阁给建好。现在他就要到这外阁去行走,视察工地。

    梁威知道自己以后就跟着李牧混了,所以很自觉地跟张立功站在了一起,当起了李牧的跟班。

    来到秋名山下面的时候,李牧再次看见了那块石碑。

    “不行,以后我也要在这里立一块石碑。”地方是自己的,产业也是自己的,凭啥出名的是李老头和大哥,这不科学。李牧打算回去就想个由头,也写一篇赋文,刻在石碑上面杵在这里。

    三月,正是干活的大好时候。只见无数人驾着牛车,将一车车的土从远处运来,堆积在这秋名山上面。山的最顶处是正在热火朝天施工的工地。

    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完善,这里施工的工艺提高了很多。那些工人干起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北方商会会长兼问天阁项目负责人张立功,对李牧说道:“妹夫,这里的一切都是按照你的要求来做的。只是现在这土越堆越高,越往上需要拉运的土方也就越多。所以进度比以前慢了很多。”

    李牧点了点头,“嗯,没事。只要能安安稳稳的将这座大楼完工就成。现在我可是问天阁大学士,要是这问天阁出了状况,那么全京城的人都会看笑话。对了,今后要记住,但凡遇到雷雨天气,这工地上的所有人,都要回去休息。不然容易招雷劈。云层和大地之间存在着正负两种电荷,它们之间的距离越近,就越容易产生雷电。”

    张立言在一旁迅速将李牧这句话记在了心里。但其余人全都一脸的茫然,不知李牧在说什么。

    张立功说道:“好,以后只要碰到你说的雷雨天气,我就让他们全都下去休息。这上面的人一个也不留。”

    站在这里,可以看到京城很远的地方。这时代还没那么多高楼,所以这秋名山上面的视野很开阔。

    李牧在这上面放眼望去,只见西城除了自己这秋名山之外,就数那京西铁厂的炉子最高。炉子中不停地冒出滚滚浓烟直冲云霄。西城的那些大院落,完全不同于内城和南城那样狭小紧促。

    张立功感叹道:“先前这里可都是些庄田,没成想京城这两年变化竟如此之大。”

    李牧说道:“这算什么,只要我辈有着变革天下的决心,今后这里还会变成你想不到的模样。”

    “但愿吧。”张立功现在觉得妹夫简直就是神人般的人存在,忽然他想起了什么,“对了,我带你们走另外一条路下去。”

    几人跟着张立功来到工地里面,顺着问天阁里面的楼梯向下走着。

    张立功举着火把在前面带路说道:“我在这下面开了一条横向的通道,就是为了防止这里面的水汽过大,对大楼本身产生危害。”

    此时一阵凉风从下面吹上来,让他们全都打了个冷颤。这下面收拾的挺干净,楼梯上面没有丁点杂物。

    “倒是个避暑的好地方。”李牧随口说着,但他瞅了一眼那黑黢黢的楼面区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在此避暑的话,还需要点灯,就这通风条件,那就是来吸油灯烟气的。

    走到底部之后,果然有一条通道,砖砌的墙壁,上面用的是条石铺顶。站在通道里,远远地就能看见出口处的亮光。

    走出来之后,李牧对梁威说道:“怎样,开眼界了吧。”

    梁威憨厚的笑了下,说:“没想到这问天阁里面竟然是这个样子。以后等完工了那不得比阜成门的箭楼还要高?”

    “那算什么,比那箭楼高多了。以后你跟着混,长见识的地方多着呢。”

    回到家之后,李牧就在那里提着笔思索。

    张婉秋抱着小雪团走过来说:“我的大学士,你在这里想什么呢?”

    “啊?”李牧回过神来,“我在想写一篇辞赋,然后刻成石碑立在秋名山下。”

    张婉秋听到后,噗一下就笑出声来,“好吧,你愿意写就写。反正那块地儿是你这个问天阁大学士的,想立多少碑都没人管。”

    李牧随后摸了摸小雪团的脑袋,小雪团舒服的喵了一声。

    “有了!哈哈,就写一篇猫赋。”

    李牧此时才思泉涌,提笔就写下了一篇《奇猫赋》。

    张婉秋一边看他写字一边说道:“你这字越来越精进了啊。要我说你干脆给咱雪团在那里刻一个大石像得了,跟你这《奇猫赋》的石碑在一起,多威风啊。”

    张婉秋这句开玩笑的话没想到被李牧当真了。写完这篇《奇猫赋》,他就找来了石匠,将赋文交予他们准备刻碑,还让他们按照小雪团的模样,雕刻一个巨大的石像在那里。至于巨大有多大,李牧撂下一句话,“雕像越大,给的银子越多。上不封顶。”

    这些石匠回去之后,一门心思去寻找巨石来雕刻。最后想出一个法子,将雕像分成几部分,按照问天阁那种堆土施工的法子,最后拼凑在一起。反正李家的银子他们是赚定了。

    接下来的几天,朝中各种封赏不断。

    敕封江彬为平虏伯,钱宁为定虏伯,张立德为镇西伯。升宣府巡抚王纯为兵部侍郎……而且这次封赏,不仅不吝啬爵位,还广赐钱财。国库的银子去了一小半。

    户部尚书石玠心疼的都快哭了,这么挥霍下去,这国库早晚空了。但他也明白,以后最起码一二十年边关无大的战事,会省许多银子。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还是好好想想怎么增加国库收入吧。边关消停了,那么以前所使用的开中法就不合时宜了,还需再仔细斟酌一下以后怎么发盐引。

    开中法就是让商人运送边关所需要的粮食、马匹等物资,然后依据所输运物资的多少,下发盐引指标。

    自古盐铁皆暴利,现在铁被皇家垄断了,那么盯着盐引的人就多了起来。处理不好盐引的事就会出大乱子。内阁开始三天两头去讨论这件事。

    让李牧无比郁闷的是,敕封大舅哥的场面,比封他为外阁大学士的场面大多了。而且在家里大舅哥那是深受欢迎,浑然忘了这里还一个外阁大学士。

    他现在跟老爹一样,都是得了个响当当的名号,但就是没啥实际用处。李牧一想起老爹,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上个月李兆成亲自押送着一批玻璃制品回了浙江。今年的第一支船队应该已经出发,想来不日就会有消息传来。

    只要能平安的将那些货物运到西洋,就能换回白花花的银子。李牧想想就有点小激动。这也略微平息了他在家里所受到的冷落。

    达延汗和其他鞑靼的高级将领,全都被囚禁在了天牢里面。朱厚照本打算拿他们换点赎金,压榨最后一点价值,但那些大臣非得要杀了祭祖,于是两边开始僵持起来。

    鞑靼那边已经派出了人前来营救,边关各种商人多了起来,全都是往长城这边来的。

    锦衣卫开始全体动员,准备好好抓一回混进来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