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晴天霹雳,炸响在皇城的上空。瑾瑜皇太后还在苦于没有昊英的消息,没想到竟然传来了这么个令她无限震惊的大消息。

    这一次,无终国真的天翻地覆了。瑾瑜皇太后终于否极泰来、时来运转、扬眉吐气。她拖着病体,听完汇报。不禁在心里感叹了一声:天意弄人!这真的是天意啊!

    虽然这个消息对瑾瑜皇太后来说是极大的利好,但她并没有被冲昏头脑。

    瑾瑜的思维是多角度的,她马上清醒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昊英如此猝然离世,权利垄断终被打破。可是,权利归属又将成为焦点,不可避免的宫廷权力之争又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

    瑾瑜皇太后让劳累了几天的刚毅回府休息,她则手持念珠,到了佛堂。

    瑾瑜闭上眼睛,打坐在蒲团上。她似乎看到了努力挣扎着的昊英,他是那么不舍这个尘世。可是,他的尘缘已了,只能奔赴黄泉了。瑾瑜皇太后默默地在心中与他告别:监国大人如有不甘,来世再做纠缠吧。

    瑾瑜皇太后抚平心绪,让自己在感情的漩涡中挣扎上岸。

    昊英猛然离世,与他的争斗戛然而止。

    瑾瑜要求自己迅速离开这已不是问题的问题,去面对接下来的焦点,如何再行权利分配。在当前的情况下,让无终国的统治权平稳过渡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瑾瑜皇太后一方面考虑无终国平稳过渡,一方面想着如何把权利顺利集中到煜祺皇帝的手里。这绝对是天赐良机,利用得当就能拢住朝政大局。

    虽然煜祺皇帝还只有十三岁,在以后的理政中,需要贤臣的辅佐。但是,瑾瑜皇太后暗下决心,绝对不允许再出现第二个昊英。她要取缔监国一职,消灭一切威胁煜祺皇位的因素。她要用自己积累的谋事经验与过人的聪明智慧,为自己和儿子谋划一个美好未来。

    随着昊英的逝去,皇宫平静下来。这里终于成了瑾瑜皇太后的领地,她在此可以召令一切,再无争议。诺朗重新上岗,又成了皇宫的主管。在他的安排下,皇宫一切事务有条不紊地展开。

    昊英在职,权倾朝野。他离去后,朝廷中的权利真空成为最大麻烦。面对严重的局势,瑾瑜皇太后先后召来了信亲王鹏翼、大学士文纶以及岚旋等人,与他们沟通交流,群策群力地寻找应对时局的办法。

    经过一番权衡,瑾瑜皇太后选择了被昊英打压的九死一生的信亲王鹏翼,以他为中心来实施权力。无终国皇宫中的又一次权力更迭正式开始。

    与昊英同时登上监国宝座的鹏翼,一直受到昊英的打压。此时,瑾瑜皇太后再次将权利交到他手中时,鹏翼终于扬眉吐气了。

    其实,昊英去世的消息传来,比鹏翼还要高兴的人当属煜祺皇帝。他从登基开始就生活在昊英统治的阴影中,并时刻感受着要被他取代的恐惧。昊英的死就是煜祺皇帝的生,所以,煜祺表现的兴高采烈。

    一得到消息,他就跑到鸾凤宫中,兴奋地对瑾瑜皇太后说:“母后,从登基到现在,我第一次感觉到生活如此畅快,生命如此美好,一切都可以由朕作主啦!”

    瑾瑜皇太后完全理解他的心情,但她还是很理智地提醒道:“皇帝要喜怒不行于色才对。你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别人的关注,别人能轻易地从你的行动中判定出你的情绪,这样只会对你不利。”

    “母后,昊英死了,朕要亲政了,皇权在握,他们谁还敢欺负我?”煜祺皇帝说得理直气壮,而这正是瑾瑜皇太后所担心的地方。

    瑾瑜理了理自己的思路,耐心地对煜祺说:“皇帝,拥有权利和运用权利不是一回事。现在,你只是即将拥有权利,但是,如何运用权利,做到润物无声,不着痕迹,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你还得慢慢体悟啊。”

    煜祺皇帝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已经学了很多治国理政的道理,能够驾驭得了时局。但是,他看着母后严肃认真的样子,急忙收敛了自己的猖狂得意。于是,煜祺顺从地说:“母后教训的是,儿子一定慢慢体悟,尽力做个好皇帝。”

    瑾瑜皇太后明白他并非心悦诚服,就故意问道:“皇帝,现在,监国大人死了,关于他的事,你打算怎么处理?”

    煜祺皇帝直截了当、咬牙切齿地说:“朕要先免了他的皇父称号和监国一职,再让信亲王调查他所做的错事,一并论罪。”

    瑾瑜皇太后一边听他说,一边摇着头道:“皇上此言差矣,你的做法太过简单粗暴,不是仁君所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监国,尸骨未寒,你就做这样的处理,结果会是什么?”

    煜祺皇帝想了想,有些明白母后的意思,他沉思了一会说:“是啊,母后,昊英经营了这么久的朝堂,到处都是他拔擢的官员。我要免了他,会有很多人反对吧。更何况,他还有哥哥、侄子,他们都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人。这些人不会善罢甘休,如果闹起来,不好收场。”

    瑾瑜皇太后笑了笑说:“皇帝这么想就对了,昊英是个火药桶,不能去点燃他。你羽翼未丰,不能引火烧身。这么多年来,皇上做的很好,一直在忍。现在,昊英已经死了,怎么就不能再忍一忍了?”

    “母后,朕真的不想再忍了。但朕明白,现在还不是发作的时候,不过有朝一日,母后绝对不能再让我忍。朕是皇帝,要维护皇帝的尊严,践踏皇帝的尊严就是死罪!”煜祺皇帝非常严肃地说。

    煜祺说得有些在理,瑾瑜皇太后也不好总和他拧巴着,所以说:“好吧,皇帝,以后的事我们先放下,还是先想想如何处理眼前的这件事吧。昊英已死,他的尸骨正在回来的路上。昊英被封皇父,又是监国,皇上对他要有个说法。”

    煜祺皇帝很是无奈地说:“那就颁旨先为他歌功颂德吧!”

    瑾瑜皇太后理解煜祺心中的不甘,可她也知道皇帝必须这样做。只有办好昊英的丧事,国家才能稳定,权利才能平稳过渡。瑾瑜皇太后提醒道:“皇帝一定要仔细斟酌,现在你颁旨的内容都是给活着的人看的!”

    此话一下就点醒了煜祺皇帝,他望着皇太后说:“是啊,母后说的是,我怎么没想到呢?昊英已经死了,朕再怎么做他都不可能知道,但活着的那些人都在瞪着眼看着呢。想要稳住他们,朕还真要好好地为昊英歌功颂德一番。”

    “那你打算如何为他歌功颂德呢?”

    “朕要颁旨告知天下,监国大人高风亮节,征战多年,为国尽忠,却从不贪图个人利益,忠心辅助朕来当皇帝。”

    “好啊!但这只不过是口头上的赞美,在监国大人离世的时候,皇帝应该给他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享受极盛的哀荣才对。”

    “什么哀荣?母后明示。”煜祺皇帝疑惑地问。

    瑾瑜皇太后思考了一下,问道:“皇帝想一想,在昊英心中,他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当然是皇位。”煜祺皇帝脱口而出。

    瑾瑜皇太后点点头道:“对呀,这是昊英一生的梦想。他现在死了,皇帝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尊他为皇帝好了,反正他也不可能真的再醒过来与你争皇位了。这样,天下人才会认为皇帝是有情有义的。”

    煜祺听罢,满心不愿意,可是,他又无理反驳母后,只能问道:“以母后之意,那朕要尊他为什么皇帝呢?”

    瑾瑜皇太后低下头,想了想说:“敬义皇帝如何?”

    煜祺又想了想,点点头,“好吧,那就依母后之意,尊昊英为敬义皇帝吧。”

    “好,皇帝是仁爱之君,这样的称呼对于戎马一生的昊英也算是一种安慰了。”

    “母后,这样就可以了吧?其他还有什么事情要做吗?”

    “再就是皇帝对他的概括评价了。昊英十多岁就随你父皇出征,屡立战功,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的。既然这点事实否认不了,皇帝就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在对他进行评价时一定要至高至伟,昊英当得起。”

    “好吧,母后,朕会把这事办好的。”

    于是,在经过一番斟酌,并与朝臣们商谈之后,煜祺皇帝正式颁发御诏,尊称昊英为敬义皇帝。称颂其平定流寇,至德丰功,千古无二。并要为他树碑立传,传于万古。这样一份诏书,让人读来深深地感觉到,煜祺皇帝对他的皇父及监国昊英是感恩戴德的。

    瑶苑一切事务准备妥当之时,昊英的灵柩也即将归来。去的时候,他骑马潇洒离开,回来时,却已躺在棺椁中。即使他已没有了生命,可他的归来还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瑾瑜皇太后在做好儿子的工作后,她又对迎接昊英灵柩归京之事做了细致安排。监国大人的离世牵动朝野,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事端,所以,瑾瑜皇太后对每个细节都煞费苦心。

    信亲王鹏翼一直是瑾瑜皇太后的坚定支持者。当初,他刚从前线归来时,势力大减,无法再与如日中天的监国大人昊英相提并论。但他懂得明哲保身、韬光养晦,无力抗衡的时候,他就避开朝堂,修养自己。

    当昊英去世的消息传来,瑾瑜皇太后第一批召见的人中就有鹏翼。两人见面真是悲喜交加,这几年的日子,他们都过的步履维艰。太后困居在鸾凤宫,在昊英的监视下生活。鹏翼则是南征北战、起起伏伏,一路被昊英打压,从显赫的监国位置上跌落下来,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