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5章 鸿基煤矿区

    在1657年的最后一个月,郑锦基本都是在琼州府度过的,

    他在这里全力推动两件大事的运转,一是开发越南广宁的鸿基煤矿,二是开采三亚的田独铁矿,

    在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两个项目,都是重中之中,

    只有保证了煤炭、铁矿的供应,才能大量生产钢铁,

    现在干什么不需要钢铁?

    从细小的机器零件,到菜刀、锄头、犁具等生活必备物,到刀刃、长矛、盔甲等冷兵器,再到燧发枪、火炮,甚至战船,现在也不是纯木制的了,

    基隆造船厂的工匠,现在会给战船的侧弦安上一层铁皮,以增加战船的防御力。

    总之现在郑锦的治下,方方面面都需要钢铁,所以鸿基煤矿与田独铁矿的开发,可以说是关乎根本的大事!

    不过开采矿山,需要大量的机械、炸药,要建造房屋,耍铺设道路,要制造采矿设备,要给采矿工人提供后勤供给,

    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工业的方方面面,而且鸿基不比在琼州或东宁,专业人员和设备都是本土,随时可以组织力量解决问题。

    一二千人,带着数百吨的物资登陆到陌生的海岸线上,光是如何组织协调就是巨大的工作量。

    而田独开发则相对要简单一些,

    自闽安之战结束后,第一批至少要运送五百青壮年俘虏便被送上岸进行基础土建,建设码头、道路和基本的采矿设施。

    不久后,船队又运了五百战俘上岸进行采矿作业。

    不过那地方现在的生存条件实在是恶劣了一些,估计以后每个月都至少要补充一百人来补充死亡人口。

    这个比例让郑锦大吃一惊,每个月最少要损失百分之十的劳动力?

    他甚至一度怀疑,管理人员因为他们是俘虏,便压榨得太过了,没有供应充足热量的伙食给劳,让他们充分的休息。

    但郑锦这次确实是冤枉人了,

    采矿本就是超重体力劳动,而三亚的环境酷热、潮湿、亚热带的自然环境,外加高强度劳动,还有疟疾侵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月死亡一百人,已经算是很低的死亡率了。

    ;战俘毕竟数量有限,以后可就要辛苦招募人去干活了,10%的死亡率怎么能行?;

    郑锦实在不舍得这么浪费人力资源,除了开矿,修路、建防御工事、开垦荒地现在哪里不缺人力?

    而且死亡率太高了对人心、士气都不利,管理难度加大,最后不免会造成逃亡和暴动。

    到那时,只怕又得派军队来压制。

    不过郑锦也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金鸡纳树虽然已经长成了成片的树林,但数量依旧有限,

    如此精贵的药物,怎么可能给俘虏用?

    其实开发田独,最好是用廉价奴隶,只管往里头填人命就是了,

    等到基础设施都建好了,地方开发成了熟地,死亡率自然会降下去的,就如之前的坤甸一样,一开始时死亡率也是高得吓人,现在就好了很多。

    最终,郑锦还是确立了鸿基煤矿、田独铁矿两地的用人方案,

    田独铁矿这边前期靠俘虏干活,等条件变好了些后,便招募劳工,通过减少作业时间、加强安全防护,来降低死亡率。

    鸿基煤矿前期则是靠战争期间俘获的越南奴隶打开局面,以后也在当地通过诱人的工钱,吸引越南百姓去挖煤。

    ;轰轰轰!;

    鸿基的矿区传来了一声巨响,接着又是连续几声爆炸,临近的几个村落都感到了脚下有明显的晃动,

    等到出来看的时候,黑色的烟雾直冲云霄。

    一些老人还以为是地震或是;雷公发怒了;,吓得跪在地上,不停的祷告着,

    而一些胆大好事的小伙子,却溜到采掘面一看,见那里的地面已经生生的被移去了一大块,露出一个不深的大坑,一座小山干脆被削了一半。

    爆炸的动静之大,引得附近越南官府的人也来查问情况,

    当听说放炮的是大明郑家的人之后,来者便不言语的走掉了,有人注意到那个小军官的脸上都白了。

    经过爆破之后,鸿基的几个露天采掘区都暴露出来,

    指挥矿工和基建工人把地面清理干净,修筑开采的工作面,让工人进行开采。

    最初工人采用的是铁锹、铲子的手工采掘方式,挖出来的煤放在大藤筐里由人力背运到采矿面上的轨道车上,

    这样不但速度慢,而且要上一段斜坡,即危险又消耗体力。

    在这里主持局面的人,是萧道士,

    他原本一直在坤甸当拓殖使,干得还不错,已经把那里建设成了郑家船队通往南洋的中转站,

    坤甸的鳄鱼皮、黄金,也都给郑锦带来了不小的财富。

    但萧道士这人,因性格使然,总是在同一个地方待不久,

    初到坤甸时,机遇、挑战并存,萧道士迸发出了极大的热情,

    但等到一切都步入正轨后,他又觉得继续待在那里甚是无趣,便主动请求郑锦给他调任别处,

    现在郑锦往宜兰平原安置了不少移民,想要开发那里肥沃的土地,原本是像升萧道士做个宜兰县长的,

    但萧道士那时却听闻了郑锦要派人去越南的消息,便自告奋勇的请命前往,郑锦便同意了。

    来到这里后,萧道士只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稀奇,特别是越南女子,那可比坤甸土著好看多了。

    短短几天,萧道士便在这里纳了两个小妾

    此时,萧道士观察着开采的情况后,便与毕业自神木学堂的技术工商量了许久,最终在一段采矿斜面上,用水泥混凝土进行了硬化,然后铺设了包铁木轨。

    这种包铁木轨,现在已开始广泛的出现在了各地的矿区,

    在上面设立了一个以驴、骡等畜力为主的绞车站,这样就可以将煤装在小矿车上,直接从采矿工作面上沿着轨道拉上来。

    如此一来,煤炭的运输工效提高瞬间提升了数个档次!

    夕阳下,萧道士看着热火朝天的鸿基煤矿区,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似乎又回到了当初刚到坤甸时的日子…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