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周二娘想着从架子上取下蓝布作裙围在身上,拿起头巾将自己的脸和头包了起来,又戴上一顶斗笠,

    今天她要到田庄的茶园采茶叶,要上一整天。

    这座山庄虽然种的是桑园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茶园,需要周二娘这些佃户打理。

    春天的太阳已经很**了。下人的群房这边静悄悄的,多数人已经上工了。

    这里沿着山势盖了好几十间下人住的群房,宛如一个村子,除了住房还有公共水井和厕所。

    房子盖得一水的齐整,各家各户门口都有青石板铺成的道路,都打扫的干干净净。

    这里卫生有包干,有轮值,还有专人检查,哪家做得不好就要扣月钱。

    不仅公共场所要检查,连家里也不例外。

    这种强制性的卫生检查,是保证公共卫生安全最有效的办法。

    周二娘一路往山坡上走,经过了村里的公井,下面是蓄水池,水是从山上的蓄水池通过暗渠输送到这里来得。

    公井边围绕着几个正在洗衣服的女仆,看到周二娘来纷纷打招呼。

    她在山庄里也是个打头,也就是小管事,地位要比一般女人高得多。

    听说这处庄园郑老爷才包下不到三月,但许多地方已修建得与别处很不一样。

    原本长满过人高的野草和杂树的山坡上如今已经开辟为一个个的桑园、果园和茶圃,此外还造了好几间作坊。

    山脚下沿着江的地方还盖起了一个面积很大的善堂,专门用来收容灾民,在这里管吃管住,还管衣服,一个个都养得白白胖胖,红光满面的。

    一些人就留在山庄里当佃户,分在各处做工种地,其他人则过一个阶段就有船到江边的码头把难民们接走,听说是要送到海外的岛屿去开荒,

    至于到底海外哪里开荒了,周二娘既不知道也不敢问。

    好歹她全家还能待在家乡,这就谢天谢地了。

    她不求其他,只求在这里太太平平的过日子,女儿们慢慢也大了,若是有一个能入了老爷的法眼,能在他身边做个跟前人伺候,那这一家的今后也更有指望了。

    周二娘这番念想倒不是胡思乱想,

    就在不久前,她终于有幸见着了传说中的郑老爷,才知道所谓的老爷,分明是个风度翩翩的小郎君!

    估计才二十左右,骑着匹高头大马,左右拥着一大批满脸煞气的庄客,端是威风之极。

    而周二娘上前磕头的时候,就觉察到郑郎君看她们母女的时候,眼中流露出得强烈的男人**。

    郎君既年轻,她们母女也算有几分姿色,这种事情不足为奇。

    若是老爷有幸看中的是自家的女儿,倒也是不错的出路。

    可是自此之后,这位郑郎君却对她们再无下文了。

    自家的死鬼男人是松了口气,反倒是周二娘有点失落的感觉

    周二娘和人打着招呼,一路往山上走,茶园喜欢高爽的环境,所以凤凰山庄的茶园都在接近山顶的上半山区。

    青石板的路一路蜿蜒向上,道路两旁已经栽上了新栽得树苗,这些树苗有得是从附近的苗圃买来得,大多是从靠在山下江边码头上的大船上卸下来得。

    二娘一直不知道为什么郑老爷不喜欢本地的苗木,这山庄上栽下得苗木,特别是有收益的,几乎全是从船上卸下来得。

    现在正是春季,各种花木争相开放,一路行来,真如走在云霞之中一般。

    她走过一片年栽下的梅树林,树虽然还不及一人高,花却已经开了,粉白的花朵似云朵一般的漂浮在山麓上,淡淡的幽香不时扑鼻而来。

    树间摆着几箱蜜蜂,正在花间穿梭。

    这些梅子树也是老爷特意用船运来栽种得,周二娘知道一点文人的道道,觉得老爷虽然是个商贾,倒也是个风雅之士呢。

    其实郑锦叫人在山上种梅树,根本不是为了风雅,

    这样即保证山坡绿化,又要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几十亩梅子林虽然用来吟诗作对也不错,主要的目的还是获取梅子,用来腌制酸梅。

    沿着道路往山上走,一路上都是新载的各种苗木,有的速生的树种已经颇具规模,

    山路蜿蜒,路边兼具灌溉和排水作用的水渠里溪水哗哗的流淌着,将沿途的落叶和花瓣带了下来。

    周二娘身上微微出汗,眺望周围,和她刚投靠的时候已经大不相同了。

    林间长工正忙活,或者修剪枝叶,或者松土施肥,也有人正在收集林间的枯枝败叶,清除杂草。一派忙忙碌碌的春日景象。

    周二娘一直爬到接近山顶的地方,这里有一片很大的茶园,大多数是才新开辟出来的,茶树苗是专门从龙井一带买来得。

    那些刚刚栽下不久的茶树,自然是采不了茶。

    她要去的是另一个茶园,原是有人在山上开辟过的,后来因为茶叶质地一般,卖不出钱来,便渐渐荒废了。

    郑锦在这里置地的时候就一起买了下,重新整修剪枝施肥之后,到了今春,茶树长势就很好,现在可以采摘新茶了。

    再过不久就是清明,要采明前新茶这是最好的时候。

    周二娘不仅擅长采桑、养蚕,采茶、炒茶一把好手,

    她打算精挑细选的采明前新茶来,炒好之后赶在清明前后进献给老爷。

    茶园门口已经聚拢了十几个女子,有老有少的,都和她一色的打扮。

    看到她过来,纷纷笑着起身上来打招呼。

    她们很多都是因战乱、水灾而无家可归的难民,许多人有茶农的背景,所以留在山庄里专门在茶园里做工。

    周二娘是山庄的老人,又是打头的,且听说在家主面前也是说得上话的,所以采茶女工们不免奉承她,

    年龄小的叫声四姐,年龄大的不敢断然叫她妹妹,至少也得称呼她一声四嫂。

    她还没站定身子,几个平日里伶俐的女工已经一阵风似得围了上来,

    有人接过她的茶篓的,有人赶紧端来茶水的,还有人见这些都赶不上趟,赶紧用自己的毛巾铺在石头上,拉她坐下,山岭间很快传来了阵阵笑语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