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8、帝心(二)

    天际已堆上了红云, 议事的朝臣才归家。

    杨佑慈有些疲倦,在御书房后的小屋中小睡了片刻。

    御书房中点了浓浓的香。

    海公公笑眯眯道朝臣都是些男人,有的武官一两月不愿沐浴,味道太大。“陛下不觉自己被熏得难受, 却怕熏着花校尉。”

    “海公公说笑了。陛下礼待朝臣, 怎会有男女之别。”

    海公公眼角余光打量花翥, 笑道是自己多思多言, 陛下理政许久,点香大抵只是累了。

    杨佑慈小憩片刻便召见花翥。

    “听闻爱卿带了一辆囚车在宫门外。”

    鹰羽卫将囚车赶入, 囚车中是花翥献给杨佑慈的贺礼, 刘璋瑾。

    杨佑慈还记得。

    “柳画楼?”

    刘璋瑾小心翼翼抬头,奴颜媚骨。花翥本以为他会为了躲避今日而自杀, 可这一路而来刘璋瑾却丝毫未生出自杀的念头, 偶尔还面露笑意,仿若胜券在握。

    见到杨佑慈,刘璋瑾匍匐在地上大喊拜见陛下,自称“罪臣”。

    他嚎啕大哭,说起可怕的明荣城之围。说起杨佑俭当初的决然,满口敬佩。又道自己这些年来未归是只因一直被滞留于第一山庄,无法归京。

    “罪臣情知应一早陪伴小公子赴死,黄泉下也算是个照应。小人总得找到小公子的遗骨才能安心——为此,苟且偷生。”

    花翥拍案叫绝。

    若不是杨佑俭的遗骨在她怀中的木盒中, 她几乎要信了此人的话。

    杨佑慈只安静听着, 面上毫无波澜。“俭儿的遗骨, 在何处?”

    “陛下赎罪,罪臣——已将小公子的尸身埋葬于茫茫草原,埋葬于雁渡山北!”

    花翥皱眉。

    “便是说, 你记不得了?”

    “罪臣自然记得!牢记于心,刻骨铭心。只待有朝一日北攻蛮族大胜,便是小公子还家之时!”

    花翥抱紧木箱,轻轻在木箱上抚了两把。她面无动静,就当听个热闹。

    杨佑慈听够了,只让鹰羽卫看着。

    天色渐暗,御书房中点起灯火。“爱卿,他说的有几分可信。”

    花翥朝前。小心将木盒放在杨佑慈书案上,轻声道:“大公子,小公子在此。”

    杨佑慈面上一白,眼眸若无底深潭的眼中凉起微光,却又沉沉坠下。

    待花翥说出经过后才颤着唇,抖着手万分小心地打开盒子。盒中,小小的头骨与细细的腿骨被小心包裹在丝绸中。骨头上的装饰已被眠舟小心取下,需要很仔细看能看出曾镶嵌他物的痕迹。骨笛上的残缺处却是怎么都消减不了。

    骨头看来苍白而脆弱。

    杨佑慈小心捧着幼弟的头骨与腿骨,他万般小心,怀中是世上最重要的珍宝。

    海公公立在一旁,用力忍住眼泪,软声道小公子终于回了家。

    “俭儿。”杨佑慈将那小小的骨头抱得更紧了一些。“也是可笑,我身为兄长,却已快不记得俭儿长什么模样了。只记得眼睛很大,衬得人清瘦苍白。俭儿他——原本就活不久。故爹爹只望他开心快乐。不想,世事难料。”他的手指顺着骨头上的纹路轻轻划过,每一道纹路都是前尘,是曾环绕爹娘膝下的过往。

    “俭儿。”

    杨佑慈抱得更紧却又更小心,似乎担心稍微用力就会弄坏那经历重重磨难的小小的骨头。

    “爱卿为何不一早便拿出来。”

    “面对战争与死亡,人有各种不得已。抢劫,放火、杀人,侵.犯、出卖,种种暴力,重重叠叠。陛下也经历过战争,应由陛下自己定夺。只是——微臣的确未想到……”

    的确未曾想到。

    事到如今,刘璋瑾还是满口谎言。

    杨佑慈小心将头骨放入盒中。

    烛光昏暗,他缓步走向花翥,拱手,道:“多谢。”

    花翥大惊失色,连声道不可。

    杨佑慈望着她,眼眸比花翥之前任何时候都要柔软,额头忽搁在花翥肩头。

    “多谢,姑娘。”

    “姑娘”?

    花翥僵着,不知如何是好。

    海公公一言不发。

    起了一阵风,窗棱便被吹响,窗棱已有几分松动。杨佑慈崇尚节约,能凑合便凑合。烛火几欲被吹灭。

    海公公关好窗户,又将屏风移去透风的窗口。

    杨佑慈伸手,一把抱住她。

    他依旧将头搁在她肩头。

    最初不过是哽咽。

    渐渐,哽咽声变大。花翥感觉自己肩上渐渐湿润,脑中登时一片空白。

    很快那哽咽便成了嚎啕大哭。杨佑慈越渐用力,那双手几乎勒得花翥喘不过气来。

    杨佑慈未嚎啕太久,嚎啕声很快变成啜泣。

    而他整个人都没了力气,全身都压在花翥肩上,逼得花翥踉跄了一下。他却抱得越来越紧。

    海公公见状,后退出去。

    关门。

    门外的鹰羽卫听见了动静,面上却不流露分毫。刘璋瑾听见动静,面露忐忑。

    海公公瞄了一眼。对鹰羽卫道:“将此人带下去……凌迟吧。就今夜吧。还有,叮嘱刽子手下手留心几分,将此人多留一夜。”

    转身便是走了。

    刘璋瑾大哭大号,却无人在意。

    海公公守在御书房外,一立,便是整夜,已发白的头发在夜风中微微飞起。趁着四下无人,伸手抹了一把眼睛。

    次日,杨佑慈不曾早朝,海公公只道陛下身子有恙。

    花翥趴在杨佑慈安置在御书房屏风后的小床旁昏昏沉沉睡了去。

    一整夜,腰酸腿疼。衣衫皱皱巴巴。

    杨佑慈还在睡。

    昨夜他抱着她哭得睡了过去。

    这是花翥头一回见杨佑慈失态。

    初见时,在覃山再遇时,杀章家人,收拾山河,面对各种冷嘲热讽,听闻自家女眷的时传遍整个麒州时,杨佑慈都沉静而冷漠。

    经此一生,杨佑慈唯有此番失态。

    听见房中没了动静小步进屋,海公公让她先走。

    杨佑慈却又醒了。他声音微哑:“爱卿,要何奖赏?”

    “陛下,微臣只想征北,为国效力。”

    “退下吧。”

    海公公将花翥送去门口,五月的晨光柔和而温暖。

    “花校尉竟只要这个。”他叹道。“此时,你就是要做贵妃,要家财万贯,陛下也会一口答应。”

    “公公此言差矣。花翥为何要家财万贯?更不会做贵妃。公公别说玩笑话。”

    “以姑娘的模样,才学,本事,就算眼下不过是个贵妃,将来也能后宫之主。”

    “花翥只愿去北方。”

    “这可是天大的福气。”

    “自然是天大的福气,可惜花翥无福消受。”花翥望着青空,想着青空下的草原。草原上应该满是雪团一样的羊群,牧羊女抱起小小的羊羔在期间穿梭,牧歌嘹亮。

    向北。

    向北……

    昨年在宫中杀人的花校尉在陛下房中呆了一整夜的事也不胫而走。贺紫羽一大早便在宫外坐着,小脸上满是紧张不安,见花翥衣衫皱皱巴巴,急得差点哭出声。

    花翥哭笑不得:“不过是陛下商量了整夜的政事。你这么点儿大,脑中都想些什么。”

    在贺紫羽的帮助下花翥顺利见到陈家送来的皇贵妃。贺紫羽一直称呼她为馨娘娘。

    昨夜之事馨娘娘也有所耳闻。在后宫莺莺燕燕的衬托下这位馨娘娘越发显得相貌平平。但贵在个性温和,与嚣张跋扈又不懂事的皇后娘娘相比颇得人心。

    馨娘娘差人给花翥看座,上茶。

    神情却算是温和。

    花翥见她敌意不重,送上礼物,也柔声说出来意。

    她有意征北并常年驻扎北方。“只望馨娘娘请宰相大人帮下官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

    馨娘娘闻之,笑意更柔。“花校尉是女儿家,如何会想做征北那种苦差事。”

    “人各有志。且北方有太多不舍。”

    “情郎?”

    花翥一时不知如何说。

    馨娘娘反倒一脸明白。

    花翥始终未提邢丰也想征北之事,说得多,错得多。

    要征北,要获胜,对杨佑慈而言,邢丰是最好的选择。

    不提邢丰,便可令邢丰被大用。

    许久未见花翥,贺紫羽牵着花翥的手说带她出宫。一路叽叽喳喳。“姐姐要征北,可是要回明荣?”

    花翥脚顿了顿。

    “姐姐,鹏鹏可以回去看爹娘。对吧?”

    “……对。”

    花翥去明荣时刻意去当年的县衙望了眼。县衙而今是蛮族的王爷府,门口守备重重。当年的惨剧被庄严肃穆和富丽堂皇掩盖。

    口中道:“鹏鹏能回家的。姐姐一定带鹏鹏回家看看。”

    “姐姐,小乌龟长大了。可它很淘气、到处玩。鹏鹏总是找不到它。”

    花翥认真听着,偶尔一笑。

    两人走了许久未能出宫,有些地方几次三番路过。终于明白贺紫羽的小心思:“鹏鹏故意的?”

    “鹏鹏不想与姐姐分开。”

    因贺紫羽绕路,花翥被引去了太监的住所,远远便见七八个年纪稍大的太监围聚在一起欺负一个小太监。小太监看来不过十三四岁,身子瘦弱不堪,眼神格外倔强,一口歪歪扭扭的黄牙几乎将嘴唇咬出血来。

    花翥略思,顺手帮了一把。

    被欺负的名为钱正的小太监对花翥感恩戴德。

    四下无旁人,花翥摸出几粒金珠子递给钱正。钱正收下,却不道谢。

    “讨厌!对姐姐无礼!”贺紫羽道。

    花翥不与贺紫羽多解释,她自认未曾看错人。此人向她道谢是一事。收了她的钱帮她办事、就此结盟却是另一事。

    章老夫人说得不错。

    宫中之事,与朝中之事一样重要。她要学会选择合适的人做自己的眼线,以便培养自己的势力。

    翌日。

    花翥官复原职。

    邢丰复官,成了花翥与朱曦飞的顶头上司。

    牟齐儿怨声载道:“着实气人,我三人跑了一路,辛苦不已。翥小将军竟然还只是个校尉!反倒邢老爷子升了官?岂不算是败了?”

    茵蕤笑言安慰:“此事的胜或是败,不在官职上。”

    花翥点头称是。

    邢丰常年在北方行军。朱曦飞在北地驻扎多年,论资历,论军功,她都比不上,此队伍中皆是对征北雄心勃勃之人。

    征北,至关重要。

    这支队伍中有她便是杨佑慈的回应。她终于以女子之身成了征北的一员。

    花翥轻抚阮飘飘依照邢丰画的图送来的第一批婉眉刀。今日这批刀便会被送去她麾下的女兵手中。

    杨佑慈已令宫中的兵械库大批量打制婉眉刀,还给她增加了军费。

    一如茵蕤所言,此事的胜或是败并不在官职大小上。

    又半月,钱正出宫采办,顺便给花翥带来贺紫羽写的两张字。“小公子说一切皆好。”

    花翥与他闲聊,知晓了那两个西域女人又美又媚又缠,颇得杨佑慈喜欢。

    “皇贵妃娘娘见陛下对花校尉的模样,又见花校尉有心征北,便在私下帮花校尉说了不少好话。连宰相大人也在早朝时对花校尉颇为赞许,道巾帼不让须眉,花校尉这般人物若去了北方,定能做出一番佳绩。”

    钱正离开时,花翥给了赏钱。

    章老夫人没忘记托钱正带给章叶雨自己亲手做的阿胶糕。那两个西域女人来后章叶雨失宠。不再被皇后视作眼中钉,日子竟比之前好过。

    三日后。

    杨佑慈在宫中的佛堂建好。佛堂被建在章家女眷死去的别院,与宫中别处道路不相通。

    钟于行独自一人在那处念经,超度亡魂。

    佛堂修好后钟于行带走了章老夫人膝下的男童,章家最后的男子。

    花翥曾寻机去佛堂看了眼。

    钟于行着便装跪在蒲团上,身边的蒲团上跪着已剃度的、穿着小袈裟的小和尚。年纪太小,总是跪不稳。钟于行每每耐心帮那孩子纠正姿势。

    “师父,师父是什么?”

    “师父是……陪你一程的人。”见那孩子又跪歪了,钟于行复又将他身子扶正。

    花翥退得悄无声息。

    遇见钟于行时她便觉他是出家人,后在覃山,见钟于行每每和山中孩子讲佛经便更加确定。

    只是,断了前尘,不论过往。

    那孩子忽然又问:“师父,佛是什么?”

    “佛?得救之处,容身之所。”

    作者有话要说:  【《帝心》本来打算两章并成一章一起发的~~~结果昨天没修完~~~嗯,就酱~~下一话是《向北》。《向北》结束,第二卷结束。(#^.^#)】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