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廿六章 宣传开始【求鲜花求评价票】

    京城茶楼,说书人一拍响木,张嘴便说道。

    “想必大伙儿,最近都听说了这城外书院的事了吧?”

    “如今哪!谁要说,您不知道城外书院的事,您要么是外地来的,要么就是刚从牢里放出来。”

    “那咱今天就照顾照顾,这不知道的各位。”

    “这城外书院哪!起初是秦淮河上那位色艺双绝的柳娘子,传出来的。”

    “据说啊!这书院的主人,就是当今的皇长孙殿下。”

    “您肯定要问,一间书院,就算是皇长孙盖的,有什么可稀奇的?”

    “那我可就要告诉您了,这书院就是很稀奇。”

    “为嘛呢?首先就要说,这书院大门上的那块匾!”

    “那上面写着“稷上学宫”四个大字,而写下这四个大字的,就是当今皇上!”

    “上面还盖着皇上的章呢!”

    “这值得不值得各位亲自去瞻仰瞻仰?”

    “这第二个要说的,还是这书院的大门!”

    “这门啊!一般人进不去!”

    “这事啊!还得从秦淮河上的才子们说起。”

    “大才子们啊!听说了这书院匾额是皇上的墨宝,那肯定跟各位想的一样啊!”

    “那得去看一眼啊!”

    “这皇上的墨宝,一般人一声哪得几回见啊!”

    “据说这第二天,这书院门口,就人山人海!”

    “于是,就有那么一位才子,提议大伙进去书院一观。”

    “结果,您猜怎么着了?”

    堂下有人应和问道:“怎么着了?”

    “进不去!据门口的才子们说,脚踩在台阶上,往前走就抬不起来了。”

    “您说这神奇不神奇?”

    “当日,那门口几百人都试了试,没一个进得去的。”

    “门就在那开着,但这几百人用尽了各种办法,愣没一个进去的。”

    下面有人喊道:“翻墙不行吗?”

    “您都能想到的,那大才子们能想不到吗?试过了,进不去!”

    外地来的客商,听着这闻所未闻的怪事,站起来问道:“这怎么回事有人知道吗?为什么门开着,人进不去啊!是不是根本就进不去啊!”

    台上那说书先生摇摇头,说道。

    “这边要说近两日发生的第二桩事了!”

    “在东城有个打铁的胡铁匠,他前两日也去凑热闹。”

    “结果,他两步轻轻松松的进了书院。”

    “后来这铁匠回了家,结果当天下午,就被曹国公派人给带走了。”

    堂下问话那人,站起来问:“这是为什么啊!”

    “对啊!为什么啊?当天就有人一路跟到了书院。”

    “后来经曹国公解释,咱才明白!”

    “这书院的匾额是皇上亲笔所写,是对书院寄予厚望的。”

    “所以这匾额上啊!有神灵寄宿!”

    “只有将来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才能进得了这书院的大门。”

    堂下另一个原来的客商,嗤笑一声说道:“那照你这么说,那胡铁匠将来能成大事业?一个铁匠能成什么事?”

    “哎!你这个问题问得好!”

    “那日门前的才子们也是这么问的。”

    “您猜曹国公怎么说的?”

    说到这,说书先生一拍响木,吸引了堂内所有人的注意力后继续说道。

    “曹国公说,稷上学宫,有教无类!无论士农工商,高低贵贱,凡能入稷上学宫者,皆为将来人杰!”

    说到这,说书先生停了下来。

    堂下众人,有的听过的,有的没听过的。

    这时开始交流起来。

    “什么意思?能入稷上学宫的都是不一般的人?”

    另一个京城本地的人闻言说道:“就你这脑子还出门做生意?你这都听不懂吗?”

    “那学宫谁开的?”

    说到这竖起大拇指摇了摇,说道:“那是当今皇长孙,未来的大明皇帝。”

    “进了这学宫,将来就是天子门生啊!”

    “就算一个铁匠,只要进去了,换个籍,说不得将来就是那个地方知府巡抚哪!”

    “诶呦,是这个理哈!我怎么连这都没想到。”那客商惭愧说道。

    大堂里,两个朱袍青年,面面相觑。

    一个是朱雄英,一个是李景隆。

    “这说书先生,你安排的?”朱雄英问道。

    李景隆摇头,答道:“我安排这个做什么?自发的吧!”

    “这说的也太夸张了,学宫门口什么时候有几百儒生了。”朱雄英摇头苦笑。

    他本想用柳依依的名头打响学宫的知名度,结果却弄巧成拙。

    来的都是浪荡子,那些书生一听书院里面竟是些休闲娱乐之地,都是嗤之以鼻。

    言称有辱斯文之地。

    后来那个胡铁匠走进了学宫,就更没什么人去了。

    那门口的禁制,这说书先生说的没错。

    李景隆那么一说,不少有心的干脆都不想去了。

    一来不想和工匠之流混为一谈。

    二来怕自己进不去,丢了面子。

    当然,也不乏如堂中那个应天本地人所说的那样想的儒生。

    打算攀附上朱雄英这个大树,将来一飞冲天。

    结果撞了一天,都没进去。

    若真的是秦淮河上,三四百书生里进不去一个人,那大明的教育也太失败了。

    朱雄英扫了一眼茶楼里,想想不管怎么说,这也算给自己宣传了。

    便带着李景隆离开了。

    两人前脚刚离开,后脚朱棣便出现在茶楼不远处的另一间茶楼的二楼。

    “安排了几家这样的说书的?”朱棣问道,他的身后站着一名锦衣卫。

    “这是第十七家!”那锦衣卫答道。

    “听着,皇长孙要宣传书院,锦衣卫从今天起所有闲着的伙计,全部派发下去。”

    “全国各府该宣传的宣传,还有物色合适的人才,能鼓动来京城的,就让他先去书院试试!”

    那锦衣卫应声退下。

    朱棣将茶水倒进嘴里,也转身离开。

    如今秦王、晋王也即将被召入京城,每个人都有相应的任务。

    朱棣的任务,便是帮着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