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3 姚广孝:为殿下送一场造化

    将战死的士兵埋葬之后,朱樉便领着大队继续前行。

    此时的怒卫,刚刚经历过战争的洗礼。

    行动间,都散发着一种锐气。

    队伍一侧,则是秦小娥带着女子军在训练。

    为了她们,朱樉可谓是下了血本。

    先是拨给她们每人一匹战马,然后将诸葛连弩和燧发枪也让她们使用。

    还有将木柄长枪也都集中起来,优先配给她们。

    这种武器算是比较轻便的武器,也合适她们使用。

    让忠字营的人教习她们枪术。

    枪术这种武义,虽然想成为高手极难。

    但是一招鲜吃遍天。

    只要是掌握了几招,一般人也挡不住。

    忠字营中有用枪高手,有把握将她们短时间之内训练出来。

    至于以后能成长到什么程度,还要看她们的刻苦程度。

    队伍重新启程,还是一天二十里。

    朱樉已经习惯了。

    算算这趟出来,已经接近三个月了。

    天气也由酷暑难当,变成了秋风瑟瑟。

    有些时候朱樉也在想,家里的徐妙云和观音奴在做些什么?

    还有自己种植的那些地瓜、土豆是不是已经收获了?

    工匠们的水力机床研制到了什么程度?

    这些虽然朱樉也比较记挂,但是此时天高路远,他也没有办法。

    此次虏获木里哈氏族,并且缴获马驼牛羊十万头的消息。

    他已经派人前往西安府了。

    并且让五军都督府的人快马加鞭回京通报。

    他要在自己抵达西安府之后,将这些蒙古人给安顿了。

    还有,给自己的怒卫军一个正式的身份。

    应天府。

    朱元璋接到这份密报的时候,朱樉的这一仗刚刚打完。

    朱元璋翻来覆去地将密报差点翻烂了。

    才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

    “太子,你来看看,看看这是不是真的?”

    “父皇,千真万确,这封密报我是经过手的。

    而且里面还附带着几句二弟写的话。”

    朱元璋又看了一下跟密报在一起的那张小布料。

    用纤细的笔记写了几行字。

    【爹,告诉你一件事啊,我现在在草原呢,为了对抗元人,我单独成立了一个卫军,名字叫怒卫。】

    【赶紧督促五军都督府,把禀赋印信给我送到西安来!】

    【平安,勿念!】

    “哈哈哈,是这个臭小子的笔迹,歪歪扭扭的,线条无力,丑死了!”

    “不过咱的儿子就是不一样,平生第一次上战场,就缴获了这么多的牲口,还俘虏了北元岐王的氏族。”

    “此等功劳,就算是封侯也不为过。”

    “臭小子,这点倒是像咱,一打仗,就浑身上下充满了智慧,全是心眼子!”

    朱标听着朱元璋的话,有些哭笑不得。

    “父皇,下次您可别让二弟轻易涉险了。他这个功劳是挺大,虽然密报上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是其中的凶险也可想而知。

    咱们大明朝就是不缺能征善战的将军,北元也迟早是咱们的囊中之物。”

    朱元璋先是点点头,马上又摇摇头。

    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你迟早要从咱的手里把位子接过去。你要是真正心疼自己的弟弟,想真正依仗樉儿,就应该对他进行历练,沙场也好,朝堂也罢,他都得学着应对。”

    “玉不琢不成器,你就看樉儿在宫中的表现,他像是俘获数万蒙古人,缴获十万牲口的人么?”

    “但是一出征,面对敌人,还不是打了一个漂亮仗回来?”

    “父皇说的是!”

    “这里又没有外人,还用的着喊父皇了。”

    “是,爹爹!”

    朱元璋这才满意地大笑了起来。

    “用咱的御笔朱批,直接给老二下旨,让他在西安府便宜行事。反正西安府那个地方是他的封地,就随便他折腾吧!”

    “今天就要跟五军都督府下发的兵符,任命一起发出去。”

    “爹爹,我现在就去办!”

    “还有,让五军都督府严守此消息,任何人不准泄露,否则,诛九族!”

    “是!”

    朱标说完,就匆匆离开了。

    本来他今天还要顺便汇报河南之事最新的进展,但是看到朱元璋这么高兴,就把这个消息压了下来。

    自从他记事以来,就很少见到朱元璋开怀大笑。

    这次为了二弟的事,还是先让爹高兴高兴吧!

    二弟也长大了,能在草原上建功立业了。

    朱标想到这里,嘴角也禁不住微微翘着。

    自己以后若是当了皇帝,二弟也能为自己看护边关。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这种感觉真好!

    中都洛阳。

    朱棣和李景隆自从知道了铁铉的身份,便让他扮做自己的护卫。

    这段时间,他们两人在铁铉的带领下,不断地搜集证据,同时接见受害人,收取一些受害人的讼书。

    他们掌握的关于淮西勋贵的罪证也越来越多。

    而朱棣在这段时间,也迅速成长起来。

    他行事虽然不够老辣,但是却敢作敢当,处事果决而有魄力。

    引得铁铉和李景隆敬佩不易。

    突然有一天,一个黑衣打扮的老和尚突然找到了朱棣。

    “若我所猜没错,您应该是燕王殿下!”

    朱棣有些疑惑地看着这个身着黑色僧衣的和尚。

    这和尚身形高大,面容奇特。

    一双三角眼,闭合之间有凶光闪过。

    “你是谁,为何知道我的身份?”

    “臣叫姚广孝,法号道衍。洪武八年曾在礼部应试,获赠僧衣。”

    “原来是道衍法师,不知法师来此所为何事?”

    “殿下,我来是为殿下送一场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