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章:皇帝转正

    这三天,朱由校真是欲仙欲死,每天上午的排练太折磨人,仪式繁琐又单调,走的路也长,衣服又重,这不是仪式是在整人,让观众取乐罢了。

    昨晚,记起来,也和网友交流,皇帝的登基大典一般不彩排,所以朱由校才觉得是在整人,

    如果是第一天发现,朱由校提出来,就不用吃这些苦头,现在只要熬过这半天,再吃半天苦,让暗搓搓中设计此事的人,轻视年少的皇帝,也是好事,但这笔账记下了;

    什么以德报怨,以枪来报怨还不解恨,身躯是朱由校的,灵魂可是打工人,老百姓一个,心胸没那么宽广

    这不是臆测,三天来,杨涟和左光斗不上班,不喷人,不写奏本,别以为是变性了,这俩王八蛋,就跟着朱由校喷,满嘴喷粪啊,烦死人;

    不就是朱由校把攻讦的奏本,都送去刑部,让他们严查;

    不用严查,他们心里有数,没有一个人屁股是干净的,连刑部每个官员都不干净,不干净的严查不干净的?谁查谁?最后是大家一起死,朝廷中几千号官员,剩不了几个活的,

    再说杨涟左光斗就干净?当言官薪酬才几个钱,能供这俩货每天呼朋唤友,吃香喝辣的?老家的财产又增加了多少?

    所以说什么“东林六君子”,伪君子而已。

    那就不查呗,也不行,嘴炮们风闻奏事,什么屁事都讲得多伟光正,不查不就说明嘴炮们之前说的都是屁话废话空话套话?要么是官官相护,要么是屁事没必要查。

    让刑部把奏本送回给皇帝,推脱逃避,这是东林党的传统,遇好事就上争啊抢啊,遇到难事退避三舍,嘴炮的独特风格;

    那得问一声:刑部是不是朝廷的一个部门,不听上级的安排,搞独立王国?这算要造反吧?

    朱由校随性的一个举动,让嘴炮们左右为难,难受的要死。

    朱由校心里暗搓搓地爽,喷就喷呗,又不会少块肉,休息时还哼哼:“咱老百姓,真呀么朕高兴”,这词改得好!

    这一上午不知不觉中就度过了,赶紧回宫吃饭休息,下午还有事做。

    西便门外有个很大的煤场,刘岱买了下来,西山的煤矿也全部收购,因为北京城内有点身份的人都晓得,刘岱是皇帝的白手套,再说,此时开煤矿其实赚不了多少钱,刘岱开出的收购价可是比较高。

    大家觉得又来蜂窝煤这个老梗,没意思,作者也知道,没什么令人惊喜之处,但总得找个简单生意,让刘岱练手,况且,冬天快到了,有蜂窝煤,老百姓的取暖费用会省不少,最大的作用是就业,有工作,流民和底层的百姓才能熬过冬季,这是皇帝该做的事,民心比钱重!

    朱由校交代刘岱:“煤矿安全是第一位,多花钱没关系;咱们做这个生意不是为了钱,主要是就业,让最贫穷的百姓有个挣钱的机会,女子也可以收,家里没男人,十有八九是贫穷的,煤场里有适合女子的工作,不用担心外界的议论”。

    刘岱这几天干劲十足,实打实管着几千人,侯爷也没这么威风,朱由校看在眼里也不笑话,想想自己刚从大学毕业,就当一个近千号人的厂长,那时的心情也一样飘荡,哪怕以后管理更多的人,也没这么好的感觉,还不是打工人一个?一份工作而已。

    帮刘岱解决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朱由校就去外城,那里正在建一个孤儿院,他的目标是让北京城没有一个孤儿流浪在街头巷尾,其它的地方,暂时够不上,还得多多努力。

    刘若愚急匆匆找来,说孙元化和曹文诏到了,正在宫里等着,

    朱由校难以置信,这是飞过来还是坐高铁,远在辽东啊!

    “皇上,为了赶上登基大典,曹文诏都跑死了两匹马,孙元化跑死了一匹马,据他们说,这几天都没有睡觉,一直在赶路”,

    这俩人是不是疯了,不要命,得好好训一顿。

    回到宫中,朱由校故意气呼呼地训斥:“你们都多大年纪了,做事还这么没脑子,不要命了,身体搞垮,还能做什么事?刘若愚,带这两个傻蛋去吃饭洗澡睡觉”,

    这俩人见到皇上本来还挺兴奋,自己来得这么快,皇上还不得称赞几声,结果却相反,被骂几声,一下子都萎了,乖乖地跟着刘若愚去吃饭饭睡觉觉。

    其实,人能早来,朱由校是挺高兴的,这几天看似东一锤子西一榔头,就是因为人手不足,再说了,布局不就是这样,哪有一下子什么都解决了,那这本书还能写下去?

    哼着歌,翻开今天的奏本,还是要钱要钱,据王安说,内帑也只有一百八十多万两,给泰昌帝修陵要花钱,登基大典要花钱,这两大笔一花,朱由校都担心,布局的这几大件事,前期的钱还够不够用。

    一个拥有着十亿级银两的大明,让这些鸟人治理成穷鬼,还有脸伸手要钱,把本子扔在一边,国库没钱,那大家就不发工资。

    懒得看了,不是朱由校懒政怠政,奏本御批下去,朝廷和地方有几个官员会去执行?

    朱由校心里有数,朝廷操蛋,自己来干,为人民服务就是朱由校的理念,这个大明必须相对公平,这些官僚还想拿朕的钱进自己腰包,看看谁拿谁的,很想跟他们当面打赌,哈哈哈!

    暂时没事,闭眼看看网友在说什么。

    嚯嚯,弹幕上全是问:木匠皇帝,你是不是疯了?

    朱由校急了:“朕就是笑一下都不行?怎么会是疯?你们眼瞎了?”

    网友杀猪猪:还朕朕朕,你自己看看,笑得多淫荡!

    屏幕上齐刷刷地+1,

    朱由校:“看你个头啊,朕姓朱,你杀猪猪,大逆不道,判你诛三族,报上姓名,你不会姓吕或者姓乌?”

    网友木酱问:你这是拍电视剧吗?一天连续拍十几个小时,还搞直播,不累吗?

    也有同行申请连麦,那就连呗。

    大家扯淡了一会儿,朱由校问同行:“上次问大家,明末要怎么整?都有什么好想法?”

    同行明风万里认为:“手里得有军队,没有武力开道,什么事都做不了”,

    同行正德哥哥摇头晃脑,不赞同:“武力是重要,但东林党把控朝廷,其它齐党楚党等也是一路货色,靠这些人治理国家,够呛的,估计没有最坏的,只有更坏的,靠这些人救不了大明”,

    同行大明教兽:“我认为要系统地解决,木匠皇帝说的抓人财枪,是对的,再加一个教育就差不多了”,

    明风万里:“没那么简单,木匠皇帝跟东林党斗,争权?不靠谱,先得考虑一个问题,靠士绅统治,农民起义是避不开,一旦成势那就完犊子!”

    朱由校看着大家议论,认为:“其实就是谁是国家的主人,这个要确立,才能聚人心,士绅这个群体要消灭一部分,改造一部分”,

    弹幕上:哎呀,这不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

    和网友的交流讨论,怎么做最终还得朱由校自己把握,朱由校其实这几天就是在思考此事,大方向不能错,要是错了,那做的越多死的越快!

    登基大典终于开始了,其实这就是皇帝经过试用期考验,今天办一个盛大的转正仪式,正式进入编制,是正式工了,工作有保障,想开除没那么容易了。

    登基大典就是那么回事,主要三个步骤:

    第一步:皇帝带着官员去祭拜天地、宗祠,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用时很久,没多少可说的东西。

    其实大家疑惑的是:是新皇帝即位先,还是给老皇帝治丧先?

    这里要搞明白,即位和登基不是一回事,

    即位是灵前即位,然后开始给老皇帝治丧。

    登基是在守孝期间或者之后,才举行正式的登基仪式。

    即位只是最高权力的交接,这个是要在守孝之前进行的,而那些仪式和法理性的东西,则可以放在守孝之后来进行。

    第二步:新皇穿戴衮冕礼服前往宫殿,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当皇帝坐上了上位,并且接手了玉玺,就算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了。

    过程就是走路,跪拜,

    第三步:昭告天下,这也是新皇以皇帝的身份颁布召令,不仅在国内颁布,还需要去民间颁布。皇帝登基是国家大事,一般都会减免赋税,然后大赦天下,除了那些极少数穷凶恶极的犯人,其他人都获得了第二次新生,百姓都会觉得新皇仁慈。

    皇帝在颁发召令的时候,还会改国号,每个皇帝的国号都不一样。

    其实旁边还有很多人协助和配合,还有专门的礼仪大队奏乐,鸣鼓钟,还有跳舞的队伍,看起来非常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