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七章:决定交换

    这个直播系统是有提醒功能,像弹幕密集到一定程度,粉丝数每增加一万,有好友发私信,都会有音乐在耳边响起,只是音乐不同。

    此时,就响起悦耳的音乐,知道网友正在热烈讨论,看看孙承宗正在低头思索,朱由校就打开系统,众筹大明嘛,就希望与网友一起共建大明。

    网友大体意见:

    苟派:先苟起来,没钱没枪只有几个人,不苟,自身很危险,别出师未捷身先死。

    鹰派:就是干,辽东可是事关几百万的人命,不救,是穿越者的耻辱。

    智派:提出用谋略,不暴露自己(苟),又能拯救辽东(鹰)。

    苟派和鹰派一起攻击智派,拿出主意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智派真的提出一个办法,就是拿内阁位置换辽东经略位置,这个是真的可以考虑,但是鹰派反问,辽东被围攻半年怎么办?

    主要是内阁交换后,基本上都是东林党人,到关键时刻,给你掐一下,你死不死?按照东林党的尿性不敢掐你?

    交换了,如果辽东丢失,责任在皇上,名声臭了,朱由校以后还能翻身吗?

    苟派说中间派最容易死,谋略是小说、影视和戏剧中演绎,现实中用计谋往往风险更大,要么一拳把别人打死,要么自己一开始就装死,别依仗聪明!

    网友们还没深究,东林党抢占辽东官员位置的背后,是为了军费。

    要知道,袁应泰出事之后,这个教训大吧?,

    按正常的思维,以后官员也该收敛些吧?

    这么想就是自己天真了,东林党人是没有底线的,这不马上又出了个王化贞,十四万人马灰飞烟灭,一直退到山海关。

    不可思议吧?

    没什么奇怪的,因为瓜分军费大头的人,就是朝廷那几个大佬,直说就是东林党大佬;

    大家要问,这么大事情发生,没追究责任?

    有啊,谁说没有?

    袁应泰自杀了,再推出兵部尚书当替死鬼,这不是处理?

    王化贞和熊廷弼下狱,这不是处理?

    可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安排这几个人上位的大佬,毫毛无损,还是大佬,继续贪,一直贪到崇祯末年。

    人家大佬认为自己很清廉,没有瓜分军费,只是收了一点孝敬,人情往来,这能算贪腐?

    但是一点可是几万两甚至几十万两,这点也太大了吧?

    不大不大,跟和珅比,东林党大佬还真是小弟弟。

    所以,杨涟清廉,后人说他是君子,东林党六君子,只是拿点孝敬或朋友赞助,怎么不是君子?

    看看美丽国,官员多清廉,只是退休后有巨额薪酬、咨询费、顾问费,美丽国自吹老子天下第一,还不是跟东林党学的吗?牛什么牛!

    朱由校睁眼一看,徐光启和孙承宗还在沉思,说实在,跟网友交流后,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了。

    孙承宗抬头,说道:“皇上,国事艰难,臣会以国事为重”,

    朱由校停下踱步,叹气道:“有人建议,与东林党缓和一下,换取辽东位置,朕这皇帝当得窝囊,你们怎么看?”

    徐光启担心朝政,说:“皇上,朝廷不稳,辽东也很难坚持,臣建议先解决辽东,朝廷这边缓一缓”,

    朱由校看向孙承宗,孙承宗无奈,说:“皇上,臣无法判断,毕竟辽东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如果朝廷不能同心协力,辽东还是危险”,

    朱由校摊摊手,道:“你们是刚看到危险,却没有意识道有多危险,要知道还有那个王化贞,杨镐、袁应泰和王化贞,多类似,是朕多疑吗?历史总是重复上演,可笑!”

    不会吧?不会吧?

    徐光启心里喊道,却不敢再出声;

    孙承宗目瞪口呆,他呢从来没有这么去分析,但照逻辑分析,这是可能的,而且是很大可能。

    朱由校幽幽地说:“为什么?根本原因就是文官打压武人,文武是两条腿,缺一不可,在文人世界里,总是走极端,吃饭被噎死就不吃饭?

    废掉武力才能控制军队?

    是蠢还是脑子进水?

    从宋朝开始,看看文人指挥军队,是胜多还是败多?

    个个都知兵?

    术业有专攻,没有那个天赋,没有足够专业训练,没有足够的实践,还tnd知兵?”

    孙承宗有点尴尬,我就是文人,但知道皇上不是针对他。

    朱由校最后再点破:“朕有可靠的消息,袁应泰在接收蒙古人的投靠,大明与蒙古人打生打死多少年,他还沾沾自喜地说,增加了多少骑兵,是增加多少枚炸弹啊!这些蒙古人跟野猪皮没勾结?孙师,朕就说到此为止,辽东必须换人。

    徐师,朕不要脸面了,你去跟东林党谈,约法三章,

    1.袁应泰下,熊廷弼上,王化贞下,孙师确定人选;

    2.叶向高和高攀龙可以进内阁,孙师也得进内阁,至于其它的阁员,谁下去,朕不管;

    3.内阁必须支持辽东,否则,辽东如果失败,内阁全部下台治罪;

    4.不得再相互攻讦,每个人只谈自己分内的事,别什么事都参合,比如兵科就不要去谈户部的事,谈事必须拿出实证,一律行政;

    5.手不要伸的太长,什么都想要,适可而止,否则,大家鱼死网破;

    6.朝议每月最多上两次,先确定朝议的提纲,相关的人上朝,不相关的人去做事;

    7.平时有事,朕、首辅、内阁分管阁员和相关负责人开会商讨就行了;

    8.奏章必须规范,这个朕会给你范本;

    9.内阁和各部门必须计划,多长时间内,解决什么问题。

    先就这么多,徐师,只限定东林党派五个人,你可以提炼一下,把朕对辽东的分析,转告一下,信不信随他们,其它的不能说。

    你就告诉他们,就按朕提议谈,不同意的话,朕就不管不顾,查贪腐、查徇私舞弊、查历年旧账,该砍头就砍头、该下狱就下狱、该充军就充军,别威胁朕,朕心里早就准备,大不了像太祖那样重新打江山。

    孙师,你要不要一起去谈?”

    谈了这么多,最后的站队。

    孙承宗回道:“皇上,臣责无旁贷,只要为了大明,其他的都无所谓”。

    为了大明,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