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八章:出宫巡视

    人心难测,人心多变,正因为人性复杂,这世界才纷争不断。

    世事难料,世事多变,所以人生才跌宕起伏。

    宫里现在挺冷清,整顿之后,淘汰了几千人,分流去了皇庄,那些犯事的,杀了几个,其余扔去守皇陵,抄家得了200多万两,啧啧,有点权力都富有。

    朱由校早起之后,锻炼,这些定式做完,今天要去各处巡视。

    先看看案头的奏章,各地纷纷上奏劝诫皇上,要广开言路、善待士绅、减轻税赋等等,甚至说,天下要大乱,皇上不能再乱政。

    既然天下要大乱,你就回家躲着更安全,交代内阁撤消其职务,交由刑部处理,锦衣卫监督。

    方从哲现在无所谓,皇上说什么,他就配合什么,这也是朱由校拖着内阁改选的原因,趁机把能办的事办了,这不好吗?

    这几个奏本说,国库没钱,噢,那就别发工资,大家去找内阁找户部啊,

    大家不都想着,皇上不要管事啦,把权力都给臣子,无为而治,天下就太平啦,现在朕不上朝,就是把权力都给你们,没钱找朕干嘛?

    权力都在你们手中,自己找钱给自己发工资,爱怎么发就怎么发,爽不爽?

    对了,朕忘了告诉大家,找钱不要找平民,不然,锦衣卫就找你!

    那就不干,好啊,朕批了,再让锦衣卫查查,这叫离职审计,证明你清廉,青史留名,看看,朕多为大家着想,朕是个心善的人。

    至于那些真的清廉,没工资不干,哇塞,还有这种人?

    朱由校会立马请他,不是有个负责外廷的办公室,全都加入办公室任职;

    如果查出贪腐,抄家,发配去西山挖煤,这一圈下来,朱由校来去都是赚。

    至于缺员,怎么会呢?

    秀才、举人也可以报名,签责任书就立马上任,做到责任书上的任务,一年为限,到期验收,做好,朕给双倍工资并且升官,有人干吗?

    吏部不同意,好啊,那你派官员去,朕又没有说不行,吏部不派,朕才安排啊!

    不合规矩,那你把事办好,不就合规矩;

    吏部尚书说不干,好,朕不是说了,锦衣卫审计后就可以离职,

    啊啊,还让不让人活?

    说实在的,当官的人才多少,没官当的人有多少,让更多人都有机会,不好吗?

    打压一部分,拉拢大部分,没听伟人说过: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立马布告天下,各地锦衣卫监督,看看各地官员有没有认真公布和宣传;

    以后,让朕看看谁敢再找朕要钱,谁敢再说罢朝。

    你不想讲理,去问问那些想当官的人,他们会给你讲理,

    还有一个影响,正和徐光启谈判的东林党,又为难了,皇上来这一下,以后还能怎么闹?

    朱由校满意地点点头,离开办公室,估计办公室很快就有新人进来,心情美啊!

    近期没出宫,一下子不适应,为什么?

    要保命啊,刘化和曹化淳都把保卫方案,修改了N遍,还叫来曹文诏、刘岱一起出谋划策。

    朱由校无语了,出一趟宫,随护足足500人还多,刘化介绍:

    “300米范围内高处要占领,沿途房顶要上人,前锋提前300米,贴身护卫,前后左右各10人,10米处再围60人,前后火枪队各50人,前后虎蹲炮各10人,弓箭手......”

    朱由校打断刘化,苦笑:“刘化,朕看还缺红衣大炮”,

    刘化回答:“皇上,不缺,出城就带红衣大炮”。

    朱由校捂着额头,另一只手伸出大拇指,对刘化说:“你牛,你们真真牛”,

    刘化有点害羞:“皇上,这是臣该做的,不需要夸”,

    这还没完,前后还有1000名禁卫和1000名锦衣卫时刻备战,是朱由校自己强调要保命,现在搞成这样,只能说一声,自己种的苦瓜自个儿吃,非常时期,管它呢!

    炼铁炼钢基地,在城外,其实是试验基地,计划日出铁6吨,出钢3吨,铁矿石来自后世的邯钢和莱钢,其它大矿区太远,

    怎么炼,有自己收集的资料还有网友的帮忙,已有比较完善的方案,再说了,用的是黑火药,要求没那么高,就是弹簧钢比较麻烦。

    建炉子,对如今的大明来说,那就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没有经验,要花不少时间。

    宋应星激动地介绍:“皇上,这样炼铁炼钢真是伟大的创举,臣之前就是异想天开,也想象不出来”,

    朱由校压压手,说:“宋卿,别激动,这只是开胃菜,试验成功了,去莱州建大钢厂,那才有点意思,现在关键是,什么时候才能生产?”

    宋应星回答:“皇上,一个月内,先建好一个炉,就可以开始”。

    “那好,朕提醒你,这些工匠和工人的吃住穿,都要安排好,他们都是功臣,这方面只要不浪费,可以多花钱,工资也适当高些,还有要建食堂、澡堂、书堂和市场,后勤工作也重要,

    特别是书堂,要让这里的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得上学,不收学费,早餐和午餐免费,日后要办夜校扫盲,就是让工人、工匠和家属认字学习,这点一定要做好,以后他们中间会出现很多人才,这是大明最急需的”。

    宋应星眼眶泛红,边上在忙的工匠发呆,这待遇福利,闻所未闻,哪敢相信,这就是劳苦大众,给一点恩惠就满足,

    朱由校不是烂好人,前世就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底层那个苦难,现在自己是皇帝,有能力,不对老百姓好,难道去对东林党好?

    脑子进水还差不多,别说朱由校什么仇富仇贵仇官,记住,朱由校现在是皇帝,仇个鬼!

    宋应星很坚决地说:“皇上,臣保证,一定做好!”

    朱由校最后交代:“宋卿,你除了把总外,一定要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不能什么事都自己去干,这不是好的工作方法,

    做好分工,定好任务指标,落实到人,再去巡查调整,这才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

    管理和技术是工厂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记住,你是总负责人,不只是管技术,还有管理,这个观念以前在大明是不明确的,现在你清楚了吧?”

    这个朱由校有给过宋应星学习资料,怕他不重视,大工厂大公司没有相应的现代管理方法,会出大问题,小说里大部分只谈技术,没说管理是不对的,是对大企业大工厂运作的无知,别误导他人!

    在工人和工匠的炽热眼神欢送下,朱由校去巡察商业公司,这是由刘化的儿子刘昶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