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七章:杀官造反

    送走秦良玉等人,朱由校就让方从哲和叶向高进来。

    朱由校端着白开水喝了几口,看他们着急样,就问:“两位大人,何事惊慌?”

    方从哲拿着奏本,说:“皇上,几个地方急报,多地出现聚众造反,情况比较严重;”

    几个地方?

    多地?

    朱由校很不满的就是,古人说话,都是笼统得很,两个人是聚众,两千人是聚众,两万人也是聚众。

    朱由校皱着眉头问:“不清不楚的,几个地方,哪几个?多少人参与造反?”

    看到皇帝皱眉,叶向高以为皇帝着急,就接口回答:“皇上,一个是山东,一个是山西,而河南洛阳只说是民众有异动,最后一个是江西,朝廷刚派去的一个知府,还没到任,就被山匪杀害,还有三个锦衣卫被杀,奏章都没有说具体,只说聚众。”

    TND,朱由校正要骂人,耳边响起了音乐声,好几天没空去开直播,今天是那位好友发信息;

    打开一看,直播间里一片欢腾,在议论朱由校最近动作频频,有人说肯定会出事,有人说大明现在还算稳定,不会有什么大事,有人幸灾乐祸,说奏报来了,造反咯!

    【明血】还是老样子说:敢造反,全杀了就是。

    【我就是不服你】:说的轻巧,大明内地有什么可用的军队?瞎逼逼!

    【明血】:老娘干死你。

    ...

    又歪楼了,不看这些,打开私信,是【明风万里】的留言,他有一个猜测,奏章说的造反、杀官,会不会是地方官员自导自演?那个杀官更是明显,历史上发生多次。

    朱由校闭目沉思,这种事是有可能,明末出现什么事都是正常,别惊奇;特别是地方官员就是土皇帝,为所欲为。

    怎么办?

    派兵,呵呵,半路上,地方就可能送来奏报,造反平定了,还会邀功请赏;

    要是不派,更会烦死你,要钱要粮要免税,最后要升官。

    方从哲和叶向高看皇帝闭目沉思,不敢发声打扰,但表情更是急躁,朱由校睁开眼睛,看他们的样子,就想摸摸他们的底;

    “老方老叶,别着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聊聊,你们之间以前争斗时,有与地方联合作战,对吧?说说有什么招数?”

    老方老叶很是尴尬,先是老方老叶这个称呼,大明从未有过,还问争斗的内幕,一个是浙党头头,一个是东林党的大佬,内幕肯定有,但是怎么会说出来,特别是对皇帝说;

    朱由校猜猜他们的心理活动,说:“首先,你们不要对这种称呼轻视,老方老叶,是对你们的尊敬、亲密,你们念几遍看看,很亲切的啊!”

    老方老叶有什么办法,你是皇帝你老大,再说都已经叫了两次,就随他去吧!

    “其次,朕都已经谅解大家,现在你们算是新生一次,与过去告别了,说说过去的事情,是为了应对地方的举措,地方官员还是按你们之前的思路做法,去行事,对付上司和朝廷,所以,你们应该熟知地方奏报种种猫腻,是不是?”

    又被皇上捅了一刀,还说不话来,皇帝说的有道理,他们是熟知地方官员什么德行,奏章上的陷阱,可能说出来吗?

    说出来,肯定被地方官员恨死,不说出来,这个皇帝更狠,不知道会怎么整他们?

    哎呀,现在做官是要命的职业,真想念从前的美好时光!

    老叶是死也得跟从皇帝,没有退路了,所以,开口说:“皇上,从奏章的内容来看,各种模糊,就是地方官员一个招数,事件紧要,朝廷紧张,不信不行;其二一处发生,朝廷容易应对,两地三地甚至更多的地方发生事情,朝廷应接不暇,往往就得哄着他们,让他们想办法尽力摆平事件;再说,即使出了意外,法不责众嘛。”

    方从哲瞄了老叶一眼,这老贼投降的这么彻底,不要脸,哎,自己呢?

    老方接着说:“皇上,从奏章上看,江西的奏章是真的,不过是不是山匪就难说了;洛阳那边的事情要慎重,有可能事情比较大,至于山东、山西,反而有猫腻。”

    老叶也瞟了一眼老方,不要脸,什么都抖落出来,哎,自己呢?

    两个老鬼,想什么呢?

    朱由校不满地说:“老半天了,还没有说怎么应对?”

    这,这,这,以前老方老叶面对这种事也没有很好的方法,现在叫他们拿出注意,拿不出来。

    朱由校对这些人本就没有多大的期望,但是朝廷要稳定,他手上也没有合适的人,就凑合着,也有一个好处,起码几个党派都有人在朝掌权,这些派别就不会太闹人。

    朱由校提醒说:“老方老叶,多动动脑筋,官员最怕什么?朝廷有大义,有种种让官员说不出借口和推托的措施,你们就想不出来?朕不信!你们回去召集几个靠谱点的人商讨,朕相信可以找到很好的办法,朕重申一次,要保密,别象从前一样,处处漏风!”

    老方老叶皱着眉头离开,去并肩作战,世事难料,这两个人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