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一章:要田要粮

    开完会议,整个朝廷都忙碌起来,以前的闲散不见了。

    还是同一批人,为何变了一个样?

    不变不行,不变不止吃挂落儿,会被摘掉官帽,还得清算以前的旧账,要你脑袋还要你的家财,太狠了;

    一个个上司如狼似虎,欲求不满,为啥啊?

    他们被内阁、皇上、候补官员和锦衣卫东厂盯着,现在还加入什么监察审计,走路不快都怕有人举报。

    翰林院被撤除,以前尊贵的翰林老爷,现在没有人要,眼高手低,累赘,那怎么办呢?

    还是皇上心善,说给口饭吃,去教蒙学,相当于小学老师,有翰林说太侮辱人,不干,好呀,大家拍手欢送,被剥掉功名,回去吃自家的米;其他的翰林老爷,顿时都乖如鹌鹑。

    外廷主动做事,朱由校就多干点私事,先给秦良玉两百万两银,出城送别。

    西南,相当一段时间内,只能靠秦良玉支撑了。

    回宫就让卢象升把夜袭集团的贼人供词、汪文言供词、朱纯臣的供词、李弘济的供词等,拿过来,一起对照比对,很快就理清关系,以朱纯臣、福王和晋王为首,联络临淮侯、灵璧侯、忻城伯、成安伯、南和伯、东宁伯、宁晋伯,几个都察院官员以及山西五家大商人(后来八大皇商其中五家)和江南三家大豪绅。

    朱由校看着整理出来的名单,眼睛发光,差点亮瞎周围的人,开玩笑,又是金山银山,能不兴奋?

    卢象升看着名单,却是不解:“皇上,他们怎么就敢明目张胆抢劫皇家的生意?”

    明末的皇家已经被外面的各大势力困死,只不过出现一个怪胎朱由校,不然被抢了也白抢。

    朱由校漫不经心地回答:“建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朕年幼,无依无靠,好欺负;

    王爷、国公、侯伯、官员、士绅和汪文言这个东林党的智囊,这几个势力大联合,谁扛得住?

    再说,什么与民争利的帽子一扣,他们胆子能不大?”

    两个美女秘书很生气,骂道:“这些大坏蛋,皇上,打他们板子;”

    曹变蛟‘切’一声,手一切,喊道:“砍了,多砍几刀!”

    那要砍死多少人?

    卢象升不敢想,低声问:“皇上,那是王爷、国公,砍了,影响太大,特别是福王,还是慎重一些。”

    小美女花容失色,砍死,可怕!

    朱由校笑笑,去找出一份资料来,上面记录现在有皇亲十六万多人,每年耗费钱粮占财政的三分之一多,公侯伯加起来也不少,这些人占领的土地面积,更可怕。

    几个人看完数据,默默无语,真为皇上心疼,压力太大。

    朱由校在纸上计算一下,几个人都学了现代的计算方法,看的懂,过二十几年,人数将翻倍,老天啊,国库收入全给这些人!

    朱由校这下问卢象升:“建斗,现在呢,会不会再说,影响大?处理事情,只要达到目的,杀不杀人不重要。”

    小美女点点头,杀人不好,皇上是个大好人,两张好人卡。

    朱由校又抽出一份奏章,让他们看,辽东要迁移近三十万人回内地,这要移到哪里?

    这下,曹变蛟叫起来:“皇上,救救辽东,辽东人很惨的。”

    朱由校沉默,曹变蛟急躁,卢象升拍了一下曹变蛟的头,曹变蛟跳起来,大吼:“皇上拍我,你也拍我,出来,过几招,看我不打扁你。”

    卢象升教训道:“你真是没眼力,皇上在考虑怎么救辽东,你还打扰?”

    接到孙承宗的奏章,朱由校就在考虑移民的事,最大的难题就是田地,皇帝本身就是大地主,拿出来足够安置三十万人,可以后天灾严重时怎么办?

    朱由校想考查一下卢象升的反应能力,就问:“建斗,你有什么建议?”

    卢象升其实已在思索解决办法,听皇上的问话,反而悟过来,今天看这些资料,有关联?

    小美女眼巴巴地看着,希望有办法救辽东人。

    又过了一会儿,卢象升笑了,向朱由校拱手,说:“皇上,还是你英明,早就有解决的办法,臣是受皇上启发,才想到。”

    两个人相视一笑,朱由校说:“建斗,那你做个方案给朕。”

    卢象升领旨去准备方案。

    打哑谜,曹变蛟急的抓耳挠腮,脑袋又被朱由校拍了一下,他又不敢向皇帝瞪眼,委屈巴巴,皇上又指指一堆书本,垂头丧气去看书,小美女识相,也跟着去。

    宫里发出圣旨,历数成国公、临淮侯、灵璧侯的罪行,决定削去三家的爵位,抄家;

    东厂和锦衣卫联合出动,浩浩荡荡的抄家又开始;

    几个都察院的官员,也被公布罪行,削去功名,抄家,发配到劳改工程队。

    京城的官绅,勋贵,又在议论,不过范围小多了,没办法,谁敢求情?

    皇上按法规处理,这次没有杀人,比以前宽容了,自己送上门去找死?

    武勋进退两难,再联合逼皇上?

    调用京营逼宫?

    京营还能打吗?

    打个屁,满桂五千骑兵就在城外,西山还有新军,算了,反正,抄的不是自己家!

    京城刚抄完家,宫里又发出圣旨,责令南京的镇守太监王安负责,南京兵部和魏国公协助,在锦衣卫的监督下,抓捕五个伯爵,三个豪绅,削爵,抄家,固定模式。

    这下京城不平静,皇上也太猛了,京城抄家不过瘾,还去南京抄家,一下抄五个伯爵的家,前无古人,服了!

    南京抄家会顺利吗?

    朱由校无所谓,这不是假话,抄的下来,不用说什么,再说王安还是没问题的;

    抄家不顺利,那看是什么情况,反正就是一次试探,南京是不是听皇帝的话?

    敢造反你就去造吧,朱由校现在有钱,过半年,枪炮造出来,新军练出来,你还造反?

    五天后,传来急报,南京的抄家行动算是成功。

    期间,魏国公不想去,王安就让魏国公带南京的京营去京城找皇帝,不然连魏国公府都抄掉,魏国公都能投降清朝,还有哪个卵子?

    士绅倒是团结,去抄三个大豪绅的家,就被周围的士绅阻挡了一天,王安又去调来卫所的烂兵,不过声势浩大,加上京营,足足六万人,把参与士绅的家也包围起来,这下士绅怕了,别赔了夫人又折兵。

    王安这次发狠了,抄完家之后,那些参与阻挡的士绅,逼着他们拿钱,给士兵们每人发五两银,总共三十几万两银,士绅哭了,烂兵们笑了。

    朱由校也笑了,皇帝掌握大义,还是有威慑力。

    京城人惊叹之余,刚喘一口气,宫里又发出一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