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5章 假公文诈开通道

    赵云稍一琢磨,就猜出了对方的身份。

    西凉叛军原盟军首领:王国。

    之所以说是“原”,是因为进入关中的右扶风地区以后,王国的盟军首领就不被马腾和韩遂认可了。

    进入右扶风的西凉军由多股人马形成,实力排在前三的分别是马腾、韩遂、王国。

    在向董卓交出杂牌军之后,王国的兵马只剩下三千人,实力只能达到韩遂的一半,马腾的三分之一。

    也因他弱,董卓把马腾和韩遂调入长安,却直接把他忽视了。

    对于王国来说,这其实是好事。

    马腾和韩遂走了,在右扶风地区,他就成了老大。

    当然,他的责任也很重。

    一方面,要继续和右扶风地区的世家豪族作斗争。

    另一方面,要阻止夏军进入右扶风地区。

    十天前,陈仓城向东的商旅突然变少,立即引起了王国的警觉。

    他派人进入陈仓城,想要打听一下那边的情况。

    然而,被他派出之人,直接就是一去不回。

    王国心知陈仓城多半出了事,就亲自带着一千人马,堵在陈仓城以东三十里外。

    果然!

    堵了几天以后,他堵到了一支人数多达两千的夏军骑兵。

    即使明知硬拼起来自己打不过,王国依然硬着头皮迎了上去,强硬地拒绝了对方将领的借道要求。

    和对方纠缠了一会,又有一名年轻英俊的小将从后面赶了上来。

    一看对方骑白马披白袍,手提亮银枪,身上有股不凡的气势,王国就暗自吸了一口凉气。

    他猜也能猜出,对方必是夏国的大王:赵云!

    人的名树的影。

    作为一名被赵云赶出凉州的军阀,王国对赵云早已心生畏惧之心。

    这时候当面对着赵云,王国不自觉地就紧张起来。

    赵云怎会来到这里?

    不等王国想明白,赵云已经策到来到近前。

    邓贤连忙拨到让到旁边,朝赵云点了点头,却没有行礼和打招呼。

    这是为免暴露赵云的身份,引起其它麻烦。

    不过,赵云并不认为,自己的身份能够瞒过王国。

    他盯住王国的眼睛,淡淡问道:“你是王国?”

    王国没来由心中一紧,连忙朝赵云一抱拳:“见过大王!”

    赵云向王国点点头,道:“为什么拦住我等?”

    王国听出赵云语气之中隐隐的不悦,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分辩道:“这里是大汉朝的土地,大王率大军过来,不知有何用意?”

    这算是相当委婉的说法。

    意思是:

    大汉和夏国,终究是不同的国家。

    你这位夏国之主亲率大军踏足大汉的土地,算是侵略!

    赵云微微一笑:“我的来意,你很快就清楚了。”

    说罢,他就不再说话,而是看向了王国身后的那些士兵。

    但凡被他看到的士兵,要么低下头去,要么将目光转向他处。

    偶尔一人和他对视,脸上却满是倔强之色,如同鼓起了莫大勇气。

    赵云有些莫名其妙,同时也有些好笑。

    他却不知!

    夏国的小说和话本,早已成为整个东方世界最受欢迎的东西。

    王国手下的这些大头兵们,没事就爱去听夏国的评书。

    而那些涉及军旅的评书,是大头兵们的最爱。

    但在这些书中,只要提及赵云,一定是朝着天上吹。

    虽然没将赵云吹成三头六臂,但也差之不多,几乎到了瞪谁谁死的地步。

    这些大头兵们都是被夏军从凉州赶出来的,心理上本就对夏军有些畏惧。

    刚才看到邓贤率两千夏军前来,两千人动静如一,不由得全都自愧不如。

    夏军尚且如此,能让夏军服服贴贴的赵云,想必更是强悍。

    眼见活生生的赵云出现在自己面前,他们就想到了那些评书里面对于赵云的描述,心中越发胆怯。

    大多数人,连和赵云对视的勇气都没有了。

    王国要比普通士兵强得多,但他也不敢去触赵云的霉头。

    万一赵云要杀他,他根本无力反抗。

    根据宋建的遭遇来看,他死了也是白死,马腾和韩遂绝不会为他报仇。

    他不由得有些后悔,后悔自己太过冒失,竟然亲自带人前来堵路。

    好死不死地,竟然堵住了赵云。

    心情忐忑地等了一会儿,王国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吸引了注意力。

    他寻着声音看去,只见对面的骑兵队列旁边,有十余骑正快速奔来。

    这些人很快来到赵云身后,为首一人朝赵云拱了拱手。

    “将公文拿给他看。”

    赵云朝肖林吩咐道。m..cc

    肖林一行人的马背上面,携带着赵云所需的文房四宝,以及一些重要公文。

    刚才,赵云将三封信交给肖林,肖林就安排了三队人回去送信。

    他在处理这件事时,赵云已经骑着白龙驹先走了。

    白龙驹一时全速奔行,速度根本就不是普通战马能够比拟的。

    结果,只晚了一步的肖林,这时候方才赶了上来。

    早在出发之前,肖林就得到过赵云的仔细吩咐,知晓如何应对眼前这种情况。

    他从马背上取下一个革囊,解开以后,从中取出一具长条形木盒。

    打开木盒,露出一筒卷纸。

    肖林将那筒卷纸取出,展开来看了一眼,就轻踢马腹上前,将其向王国递去。

    王国看了赵云一眼,伸手接过卷纸。

    就在马背上面展开一看,发现这是一份来自朝廷的公文。

    上面说,赵云受董卓之邀,前往洛阳公干,沿途官员必须尽力协助。

    虽然没有明说,赵云会带上多少人马,但这事根本也不用明说。

    赵云身为一国之主,总不可能独自上路吧?

    那样的人,根本就活不到今天。

    王国看完这份公文,正要说话,便见赵云从怀里取出一个信封,直接向他示意了一下:“我这里还有董卓的亲笔信,信中提到了我去洛阳的原因,你可需要看看?”

    王国暗自一咬牙,翻身下马,向着赵云马前走来。

    赵云并不生气,等到王国来到马前,直接将那个信封交给了王国。

    王国接过,取出信纸,一目十行地向下看去。

    很快,他就看完了整封信。

    目光回到其中的关键地方,又仔细看了一遍。

    然后,他将那封信恭恭敬敬地递还给赵云,讪笑道:“既然大王受了丞相之邀,那就没问题了。”

    他又将那份公文还给肖林,回到自己的战马旁边,翻身上马,对己方的千余骑兵喊道:

    “赵大王受到丞相之邀,要去洛阳商讨大事。

    按丞相之令,我等需为赵大王护卫。

    大家让开道路,让赵大王先行。”

    说罢,自己先拨马走向旁边。

    赵云却含笑摇头:“王将军不要客气,与我并行吧。”

    王国不好推托,只好点了点头。

    向东把赵云一行送出去二十多里,王国便想告辞。

    赵云哪里肯放他走?

    他推说自己对关中地理不熟,强行让王国作了个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