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6章 收伏王国,诈入长安

    陈仓距离长安约二百里,骑马半天时间就可到达。

    关中地势平坦,官道也很宽敞。

    又有王国在前开路,接下来的路程走得非常顺利。

    下午三点左右,赵云出现在长安城西十里。

    赵云率众来到一条小溪边,就让众人停下,进行一炷香时间的短暂休整。

    所谓短暂休整,就是给战马喂些水,再喂一些豆子和盐。

    骑兵们也可以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有经验的老兵都清楚,这是为了迎接可能发生的战斗。

    赵云将白龙驹的马缰放下,就扯着王国到了旁边。

    “王国,我不妨对你说实话。

    你家丞相请我去洛阳迎亲,这是真的。

    但在迎亲路上,我准备把长安顺道取了。

    接下来,我需要你的配合……”

    王国只听了一半,脸上就露出了苦笑。

    他就说嘛,赵云哪会需要什么向导。

    将他挟持到这里,却原来是为了这件事情。

    他能不答应吗?

    若不答应,赵云绝对会将他宰了!

    他下意识转过脑袋,看向一直跟着自己的一千骑兵。

    却见那些家伙正与夏国的骑兵混在一起,有说有笑地闲聊着。

    还有些士兵腆着脸从夏国士兵手里接过什么东西,生怕被人抢走似的,立即就往嘴里送去。

    罢了罢了!

    反正这关中也轮不到我。

    不如就此投了赵云,或许还能在夏国继续当官。

    念及至此,一等赵云说完,王国立即后退一步,在赵云身前单膝下跪,双手抱拳,满脸郑重道:“愿为大王效死!”

    赵云心中一喜,满脸笑意地上前一步,双手扶起王国:

    “我夏国的制度王将军或许听过,那是要为天下人作主,要开创一个人人安乐的盛世的。

    王将军深明大义,有为天下开太平的心思,方能成为我之同道。

    既然如此,我们一起努力吧。”

    这话说得十分漂亮。

    不仅美化了王国的投降行为,还对王国表达了重视的意思。

    王国原本对赵云十分畏惧,听了这番话,畏惧直接变成了尊敬和感动。

    他重重点头道:“大王但有驱策,王国必誓死去办!”

    赵云对王国的态度极为满意,笑着拍了拍王国的肩膀,就吩咐起来:“你让三百士兵脱下衣服,与夏军的士兵换装。到时候……”

    夏军的装备和大汉的官兵大不相同,更精良,也更好看。

    此外,双方的精气神也大不相同。

    夏军昂扬而齐整,汉军油滑而松散。

    油滑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人都是凉州贼寇出身。

    这些家伙不但形象差,军纪更差。

    在右扶风的时候,他们已经穿上了汉军的制式军服,却还是贼性难改,喜欢做些无本买卖。

    右扶风的世家豪族们一开始也打算容忍他们,却没想到,蹬鼻子上脸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你越容忍,他们就越嚣张和放肆。

    右扶风的世家豪族们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和他们一直死磕下去。

    赵云让三百王国的士兵和夏军士兵换装,自然是为了冒充王国的士兵。

    不但士兵冒充,他自己也换了衣服和战马,冒充了一名小校。

    一炷香后,他们以小跑的速度绕过长安城西边的直城门。

    即使赵云是个穿越者,依然为长安城的雄壮而暗自感叹。

    他站在直城门外,向两边看去,两边都看不到城墙的尽头。

    城墙足有十四五米之高,上面还有一座城门楼。

    墙体是有些向内收的倾斜度的,依然给人一种笔直屹立的感觉。

    城墙外有条护城河,看起来至少三十米宽。

    赵云脑中,立即冒出了他了解到的长安城资料。

    长安城的长宽各有三十二里十八步,墙高十四米至十六米,护城河的平均宽度是二十四米。

    四边各有三道城门,城门处设有瓮城。

    徐庶也曾给赵云说起过长安城。

    前汉(也就是西汉)末年,长安城经历过一次战火,毁坏宫殿房屋无数。

    王莾篡汉以后,还没来得及对长安城进行彻底的维修,就迎来了赤眉军起义。

    赤眉军杀进长安城,将长安烧为白地。

    刘秀重建汉朝(时人称为后汉,后世称为东汉),发现长安城残破不堪,完全无法使用。

    他干脆弃了长安,定都洛阳。

    至此,长安城的辉煌不再。

    眼前的情形,多少也证明了徐庶的说法。

    城墙外面,墙体与护城河之间,有一道宽约五米的空旷区域。

    按照赵云前世看过的资料,这里好像叫做“城基”。

    城基边缘用石头修筑一道矮墙,称为“羊马墙”。

    羊马墙高于护城河河面两米左右,是城墙外的重要防御设施。

    但在此时,那道羊马墙完全消失无踪。

    羊马墙后面的城基区域,本应空无一物,此时却遍地都是枯黄的野草。

    当然。

    城墙和护城河还是被人维护过的。

    显得有些沧桑,防御功能却十分完好。

    城墙上面,站着许多持矛的大汉士兵。

    城门楼上插着一面旗帜,上面一个“马”字。

    城门楼下一群将校扶剑而立,人人挺胸突肚,看起来威内凛凛。

    城门早已被关了起来,吊桥也被拉起。

    对此,赵云见怪不怪。

    如果此处守将不这样做,那就是他的失职。

    赵云战马和衣服全都换了,扮成一名小校。

    他的身前是王国,左侧是肖林,右侧是王国的三名亲信。

    在他们身后,是由三百夏军假扮的王国亲兵队。

    考虑到他们的“亲兵队”身份,比起更后面的士兵显得精锐一点,也能说得过去。

    “谁在上面守门,赶紧开门!”

    王国驱马上前,一脸不高兴地向城头大喊。

    此门守将名叫马渭,乃是马腾的远房族侄,马津的堂兄。

    此人武艺一般,但治军严厉,做事有板有眼,很得马腾看重。

    王国曾为西凉叛军的盟主,马渭自然是认得王国的。

    听了王国的喊叫,他上前一步,手扶城垛说道:“王将军,跟在你队伍后面那两千人,好像不是你的兵吧?”

    夏军的军服与汉军不同,气质也很昂扬,自然是被马渭一眼就认出来了。

    王国早有准备,坦然答道:“那是夏军士兵!”

    “夏军士兵,怎么会来到这里?可是你已降了夏国,故意带他们前来诈城?”马渭厉声质问。

    “哈哈哈!”王国哈哈大笑。

    笑罢,他语带嘲讽地说道:

    “夏军就来了两千人,就把你吓住了?

    即使他们真是前来诈城的,入了城又能做出什么来?

    你要是作不了主,就不要浪费我的时间,赶紧去把马腾和韩遂叫来。”

    马渭本就是随口一说,闻言顺势问道:“你说清楚,夏军来这里干什么?”

    王国道:“丞相邀请赵大王入洛阳商谈要事,这些人是给赵大王打前站的。好了,赶紧开门!”

    马渭早听马腾说起过,董卓欲将唯一的嫡孙女董白嫁给赵云。

    听王国这么一说,他就心中有了数。

    那位赵大王也是小心,派出来打前站的人,竟然就是两千骑兵。

    若是赵大王亲自前往,岂不要带两万精骑?

    不过,即使带两万精骑过来又能如何?

    现在这长安城中,可是有着将近四万人马。

    其中,骑兵就超过两万!

    心里如此想着,嘴里却对左右吩咐:“放下吊桥,打开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