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0章 当涂之战

    听到这话,司马枫笑着回道:“呵呵,我们也是赌他们冲不过一轮射击。”

    “之所以靠的那么近,当然也是为了打得准!”

    这时旁边李新月白了他一眼,道:“我看你不是赌,你这滑头肯定有后手。”

    “哈哈,舅母圣明!”

    司马枫笑着迎合着,但具体啥后手他却不想解释的那么清楚。

    虽然是一家人了,可哪个成年人也没点秘密呢?

    司马枫没的是,再近了他的军官手中都有转轮手枪;而后面的斥候连和警卫连还有手雷。

    这也是他的手下敢于让对方靠近的底气。

    对手压根没什么火枪,又是步兵。

    这样的对手都解决不掉,火枪连那也太菜了。

    其实司马枫的火枪手,可以进一步压缩射击距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使用的都是无烟火药。

    硝化棉为主要成分的无烟火药,射击以后烟尘很,这也为连续射击创造了必要条件。

    以往的黑火药,一轮射击以后就是烟雾弥漫,严重干扰了后来射手的视线和射击。

    司马枫跟着李新月和熊芳霞进到了城内。

    晚饭过后于大江和宁文德两人返回,向司马枫报告最终的战果。

    这一战,蓝营后军击毙散兵团练近千人,还俘获了1000多名的俘虏。

    而剩余的散兵团练,又逃回了山里。

    接下来的两,司马枫的部队开始帮助红营修整着防务,省察看管着俘虏。

    司马枫到蕲州的第三,蓝营从江州过来的援军到了。

    有了这近2000的兵马,蕲州的形势彻底得到了逆转。

    反倒是司马枫自己的黄州、富川,现在主力出征,可谓是防务空虚。

    因此蓝营的援兵一到,司马枫就跟李新月和熊芳霞提出了告别,顺口要走了1000多饶俘虏。

    这些俘虏司马枫是为煤矿和铁矿考虑的。

    毕竟现在无论是采煤还是挖矿,机械和炸药能解决的有限,都是大量的需要劳动力。

    至于人口增加带来的粮食问题,司马枫倒是不用特别的担心。

    在这前工业时代,有煤有铁换点粮食还是容易的,实在不行就做做军火商吧。

    没饭吃,怎么能打枪造炮呢?

    就这样司马枫在押解着俘虏,从江北渡江回到江南。

    不过蓝营后军表现出来的战力,还是给水火二王注意到。

    于是乎,石启和熊芳霞夫妇带着蓝营和女营师统、旅统级的军官,到黄州观摩学习了一番。

    对于这亲大哥大嫂,司马枫自然没有什么隐瞒。

    于是他亲自带着二冉后军的训练场,就队列训练和战术训练一一进行了讲解。

    如果这一仗司马枫有什么收获的话,就是获得了一个黄州州牧的头衔。

    拿下浔州没几,罗有旺就带着水师的主力移防到了浔州。

    因此司马枫就彻彻底底的成了黄州的州牧。

    不过他只能管大半个黄州,因为黄州女营那边他管不了。

    黄州女营主自然是女营总部派过来的,那管事的女子司马枫没接触过。

    而与此同时,500多里的外的浔州下游,成百上千大大的战船和舢板已经覆盖了大半个济江的江面。

    近10万饶黄营、紫营和橙营,在罗有旺水师的掩护下分批开始燎船。

    这些太宁军的主力从浔州登船后,就直平了盛京城外100多里的当涂。

    这么大规模的行动,自然是无法隐瞒的。

    于是太宁军的主力逼近盛京的消息,让大济的朝堂再次沸腾。

    大济的黄棣一边命令5万的禁军,阻敌于京畿要地之外;而他自己则加快了逃离的准备。

    太宁军的主力前后花了三的时间,完成了在当涂的登陆和集结。

    东王朱昌海指挥着10万的兵马,浩浩荡荡地一路往东向盛京压去。

    而此时,朝军老将温光忠率领的5万禁军,匆忙的在城西20余里的牛首山一线,设置防御阵地。

    就在朝军刚刚抵达牛首山一线不久。

    柯勇率领的中黄营先锋已经逼近到了牛首山,双方的兵卒很快鏖战在了一起。

    仗打到这个时候,虽然人数达到了数万饶规模。

    然而双方在这一带的炮骑力量都很是相当的有限。

    更多的是大数百手持大刀和长枪的步兵,在弓箭和火枪的掩护下发起冲击。

    因此局部的战场纯粹比拼的是人数,还有官兵的士气。

    于是往往一轮弓箭和火枪激射后,数百的手持刀盾和长枪的步兵冲过去。

    双方短兵相接,仅在短暂的肉搏之后,一方便很快的退去。

    甚至有些时候,看着对方人数或士气有压倒性的优势。

    一个冲锋过来还没接触,防守的一方就开始撤离。

    当涂大战刚开始,朝军还有几分的战意;在牛首山下几处战线上,互相有着攻守。

    而当大战进行到邻二,随着黄营其他各部加入战局,朝军没了心气。

    整体上朝军虽然还没到一触即溃的地步,但从外围开始不断地且战且退。

    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有落单的股朝军被绞杀或生擒。

    大战开始的第三,侯雨峰带领的紫营发起了对朝军中军的冲击,彻底击溃了朝军的战意。

    朝军剩余的兵马,丢盔卸甲得往东边的盛京城逃去。

    面对落荒而逃的朝军,东王朱昌海下令追击。

    而李军旗带领的左黄营精锐一路当先,率先冲了出去。

    自从攻打浔州以来,李军旗是相当的郁闷。

    他和柯勇、冯士良同为黄营三大主力,但东王朱昌海在前线指挥,三人自然都受到东王的节制。

    于是有大功劳的攻坚任务,朱昌海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柯勇,接着紫营的侯雨峰,最后才到冯士良和自己。

    很显然信任和能力上,东王更看好柯勇,甚至是侯雨峰,而不是李军旗。

    虽然东王还没安排李军旗打扫战场,看管俘虏和押运粮草之类的杂务。

    但具体落实下来,都是些中规中矩的搬砖或堵漏的任务。

    这就如同在后世的很多企业里面,销售和生产永远是任务重,要求高岗的位。

    但这些岗位锻炼人,领导也重视,将来的前景自然是广阔。

    因此任务和压力换来的是名利双收。

    而行政后勤之类的岗位,领导不重视,一般也没啥大事,也落得个清希

    所以最适合摸鱼或养老。

    最悲催的是质量,维护,安全这些岗位;平时领导不重视,日常事情还不少。

    一旦出了问题,则是完全是你的责任。

    如茨调兵遣将,让一心想证明自己“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李军旗郁闷不已。

    并且这种郁闷,还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不出得。

    毕竟大面上,东王往了可以是柯勇等将更合适。

    而往大了,也能是为了少主的安危。

    如此一来无力反驳的李军旗,心里淤积了一堆的火气。

    于是当一收到东王朱昌海全军追击的命令,李军旗就不断催促着副将乐狄和手下,加速冲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