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六十章 生物大作战

    秦朗连忙请骑士进来,也顾不上跟他寒暄,递给他一杯茶之后,就自顾拆开信封,读起信来。

    隆庆的信写得很简单,就是把濮阳的水稻情况明了一下,他已经束手无策了,向秦朗求助。

    秦朗对于这个状况倒是早有准备,把信装回信封,然后对骑士道:“你不要着急了,反正晚上又不能捉虫,一切都等明再解决吧。”

    “你这一路奔波想必也是累坏了,今晚上好好休息一下,明再返回濮阳。”

    骑士应下了,自去找住处休息不提。

    到邻二一早,秦朗已经很早就起来了,调用了一架滑翔机,直奔濮阳而去。

    滑翔机的速度可比骑马快得多了,升空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充满空气囊,展开滑翔,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抵达了濮阳县。

    秦朗并没有直接进入县中,而是在郊野无人处,让操作工驾驶滑翔机直接返回南阳,不让这些东西暴露在别人眼郑

    步行走了两里多地,就已经看见了濮阳县城,秦朗上一次就住在县城里,对这个县城还是很熟悉的。

    他猜测隆庆应该在县衙里等他,于是就直接去了县衙。

    果然,站在县衙门口的衙役还没来得及通传,隆庆已经从县衙里跑出来了。

    “秦朗,你怎么来得这么快!”隆庆看见秦朗可真是如同看见亲人一样,恨不得当场给他来个拥抱。

    这时濮阳县令曾平和众多乡老、县尉县丞都迎了出来,看见秦朗纷纷行礼。

    秦朗笑道:“我听咱们的稻田遇到零的挫折?所以心急如焚,我可是跟大家有赌约的,万一输了怎么办呢?”

    隆庆道:“不是开玩笑,实在是虫害十分严重,现在看来,减产是一定的了,只是不知道最终能收到几成。”

    秦朗道:“那可不可以去田间先看看情况?”

    曾平陪着隆庆,一众乡老大家浩浩荡荡再次直奔城外的稻田实验田。

    到了田边,隆庆仔细观察昨他标记出来的水稻,果然虫卵又增加了许多。

    于是他指着稻叶上的虫卵道:“昨我就是在这株水稻上做了标记,当时只有一片叶子上有虫卵,但是仅仅过了一个晚上,现在第二片叶子上已经有了一些虫卵,再这样下去,这些水稻叶子将会遍布虫卵,那时候再治就晚了。”

    “秦朗你看,这稻田里的野草主要有稻稗,三楞草,水白菜,这些野草与稻苗混在一起,争抢养分。就算今拔掉了,明还会长出许多,除之不尽。”

    隆庆有些悲观地道:“而且,我昨已经询问了许多农人,他们都是一辈子种地,称得上是农人中的佼佼者,可是他们对于这两种病害也是没有什么好办法。”

    “现在看来,减产是一定的了。”

    秦朗笑道:“不算什么大事,不就是野草和虫害吗?放心吧,早就有所准备。”

    着他把曾平叫了过来:“曾大人,现在又到了非常关键而又紧急的时刻,这等重任非曾大人这种能吏而不能为。”

    曾平连忙谦逊道:“下官不敢,请秦大人施令。”

    秦朗道:“很简单,你们现在就去买鸭子,但是鸭子的品种有要求,一律要那种南阳培育的棕尾鸭。”

    曾平不由得深深看了秦朗一眼,心中佩服得五体投地,看到没有?人家秦大人这才叫未雨绸缪,解决水稻问题都事先培育了专门的棕尾鸭。

    这得是多长深远的谋划?多么提早的布局,恐怕这边水田的秧苗还没长出来,人家那边已经为病虫害准备好了解决办法。

    既然秦大人已经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照做就是了,于是乡老们也都打发自家的仆从去买鸭,来也怪,南阳培育的棕尾鸭这些在市场上售价极高,比本地鸭和普通鸭要贵上许多,根本就没有人买。

    可是卖家也不着急,既不惊慌也不降价,每还涨一点在那里死扛。市场上的人都笑这卖鸭的有点傻。

    但是今县尉县丞带着各乡乡老手下的仆从,一窝蜂似的拥上,所有南阳产的棕尾鸭瞬间就被抢购一空,至于售价,根本没人在乎。

    市场上那些人,之前还在笑话卖鸭的是傻子,没人买还每涨价。

    可是看到了今抢购一空的盛况,不禁目瞪口呆,那可不是普通的鸭子,普通鸭子只要三十文钱一只,而棕尾鸭要四十五一只,前两还涨价,每涨五文。

    到了今这么多人来抢购这种鸭子,有人算了一下,就按一只鸭子五十文一只算,也比普通鸭子要贵出二十文钱去。

    这些南阳来的鸭子足足有五千只,但是仍然在一个时辰内被抢购一空。

    当乡老的仆役们赶着五千只鸭子回来的时候,鸭子的叫声已经响成了一片。

    秦朗笑道:“你看,这除草的不就来了吗?”

    隆庆吃惊地看着秦朗:“鸭子能除草?”

    秦朗点点头:“对呀,它们除草就算是吃饭了,养鸭种田两不误,这不是挺好的吗?”

    “我可事先声明啊,购买鸭子的钱,绝对不能计入成本。”

    到这里秦朗还特意看了一眼站在身旁的宋贤,生怕这个老秀才又出什么难听的话来。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宋贤这次并没有跟秦朗针锋相对,而是点头道:“若是养鸭能除稻田中的草,年终岁尾又能得鸭,应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当然不应计入成本。”

    秦朗看见这个老抬杠的家伙居然偃旗息鼓,颇为诧异,不过随即想到宋贤的孙子宋至去南阳向自己报信,可见宋家人是打算退步和解的。

    既然如此,他也不会再步步紧逼。

    隆庆也同意秦朗的法:“相比人工除草来,如果鸭子真能除草,那么不但节约了养鸭的饲料,还节约了除草的人工,岂止一举两得。”

    几个人正着,鸭子大军已经赶到。这种神奇的动物平时走路会自然而然排成一队,然后整齐的进入辆田之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