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六十二章 钓不如买

    秦朗擦了擦嘴角流出来的口水:“没关系没关系……”

    他不知道,他刚刚随口出来的几句话,在隆庆的心里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风暴,冲击着隆庆原本对世界的认知。

    相比秦朗的“价值论”,隆庆原本学到的那些就太过于枯燥了,他从来没想过原来自己从不感兴趣的治世包含了这么多的“价值”,原来每一样看上去与商业无关的事情,其实都有着实实在在的“价值”,可以源源不断的创造“利润”。

    所以他觉得这个“价值”论简直如醍醐灌顶,打破了他十几年形成的陈旧观念。

    而且越想越有道理,越想越觉得神奇,这才忍不住大喊一声。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隆庆内心中隐隐约约有了拜师的想法,但他并没有立即提出来。

    要拜师的话,意味着秦朗将成为太傅,这对于一个刚刚从县令擢升到郡守不足两年的人来,实在是太快了。

    而且隆庆也要先征求魏武的意见,皇帝不下旨的话,这个拜师是拜不成的。

    秦朗不知道隆庆心里想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他刚刚打了个盹,还是觉得闷热。

    看看隆庆没什么事,就告辞道:“殿下,如果没什么事的话,臣就告退了。”

    隆庆点点头:“一路赶来辛苦了,我看你十分疲惫,快去休息一下吧。”

    秦朗悠闲的出了县驿馆,直奔汤泉。

    汤泉是很大的澡堂,虽然比不上武陵和南阳的,里面也很好。

    有专门的单间,有往来不停添水倒水的厮,还有一个大木桶,只要脱光光然后坐在木桶里泡上半个时辰,身上的疲惫就消散得差不多了。

    秦朗洗过澡之后,闷热气带来的烦躁一扫而空,头发没有干透,还透着一些水汽,微风吹过,感觉无比清爽凉快。

    然后直奔西市而去,濮阳的西市也很大,因为除了乡村举行的集市之外,其他要买的用品东西两市都是全的,差不多是要什么有什么。

    秦朗买了一根渔竿,一顶草笠,一个木桶,些许饵料,然后就直奔河而去。

    濮阳一江四河,水系比较发达,所以随便走走不远就是一条河。

    河面的宽度大概有几十米,水流并不如何湍急,秦朗找了个遮阳的地方一坐,放好木桶,甩开渔竿就钓了起来。

    其实秦朗并不太懂钓鱼,纯粹就是无聊打发时间。

    找一个看起来风清水静的河段,饵料一挂,钩子一甩,接下来就处于一种放空的状态。

    不一会儿,鱼漂一沉,秦朗提竿收线,收了一个空。

    原来这个鱼竿并没有收线器,就是简单粗暴的蚕丝纺线加竹竿。

    秦朗提起鱼竿,鱼儿已经吃掉饵料吐出钩子跑掉了。

    他也不着急,慢悠悠再挂上一块饵料,然后抛钩入水。

    无聊之中,转头四顾,只见身旁不远处,也有一个人坐在岸边,拿着一根竹竿在钓鱼。

    秦朗刚想打个招呼,正巧那人起竿,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被鱼钩牵出水面,在阳光下闪出一溜光。

    秦朗看看自己空荡荡的桶,闭上了嘴吧,继续自己的钓鱼大业。

    可是他端着钓竿枯等了半之后,鱼漂再没有动过,反而是旁边那位,一会就“哗啦”一声,一条鱼儿出水。

    看着人家一条条收获,秦朗只能暗叹自己的运气不好。

    到了晚上,秦朗开始觉得饥肠辘辘,于是收起钓竿,拎着空桶往回走。

    坐在河边垂钓,虽然太阳晒着也很热,但是人在河边,空气比较凉爽,虽然没有钓到鱼,可也比枯坐在驿站里强多了。

    顺着河边的甬路一直走,刚走到与官道交汇的路口,就有四五个人用大木盆接满了水,里面全都是游来游去的活鱼。

    原来这些人是在河边撒网网到的,索性就在路口就近处理掉。

    秦朗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道:“今虽然运气不好没钓到鱼,但却忽然特别想吃鱼是怎么回事?”

    旁边卖鱼的听他自言自语,连忙招呼道:“这位公子想吃鱼何须自己去钓?我们就在河边网来的,大的的一应俱全,想吃什么鱼正好买回去家里吃。”

    秦朗摸摸腰间的钱袋,还有不少碎银子,挑了最一块:“称称有多少,就按这些钱来吧。”

    河边鱼贱,最的一块银子也有五钱,买了三条草鱼,一条鲤鱼,卖鱼的贩还贴心的往秦朗的桶里倒零水:“你放心,这一桶鱼拎回去,都是活蹦乱跳的。”

    回到驿馆,刚好赶上做饭,秦朗把桶里的四条鱼都递给驿馆里的厨子王三。

    “王三哥,赶巧了,今晚上加两道菜,这几条鱼都做了吧。”

    王三接过桶一看:“呀,看不出来呀秦大人,你还钓了这么多鱼?”

    秦朗谦虚的摆摆手:“哪里哪里,碰巧,碰巧罢了。”

    没多长时间,鱼的香味就从厨房传了出来。

    隆庆也住在驿馆中,闻到鱼香味,笑道:“没想到秦大人这么厉害,今晚上有口福了。”

    秦朗哈哈一笑,神情自得。

    不过随着驿馆大门一声响,一个同样提着木桶的中年人走了进来,招呼驿馆的王三道:“王三哥,赶巧了,今晚上加两道菜,这几条鱼都做了吧。”

    王三接过木桶一看:“嘿,今赶上全鱼宴了啊。”

    原来这人桶里也全都是鱼,大都有,除了鱼之外还有一只老鳖。

    王三道:“咱们驿馆今算是有口福,秦大人刚钓回一桶鱼,这张大人也钓回一桶鱼。”

    着把鱼拎回后厨烹制不提。

    那个张大人听了王三的话,把头上的斗笠摘了下来,随手挂在门旁,露出一张年青的面庞,大约三十几岁,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把眼光向秦朗上下扫了扫,又去看站在一旁的隆庆。

    原本县令曾平安排了金风楼做为太子驻跸之处,隆庆也同意了,但他把扈骑安排在金风楼附近警戒驻守,他本人则跟秦朗到了驿馆来住。

    一方面是方便跟秦朗交谈,另外一方面也是图个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