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六十五章 稻子“悬赏”

    三之后,秦朗和隆庆再次前往柳怀乡。

    这三里,濮阳县的七个乡购买了许多鸭子,其中有南阳的棕尾鸭,也有麻鸭和绿头鸭。

    因为南阳的棕尾鸭已经被抢购一空,再次调运需要十以后了。

    可是稻田地不等人,无奈之下,乡老们只能四处购买鸭子,不管是什么品种的鸭子,只要是鸭子就校

    三之后,濮阳周边的鸭子已经全部集中到了濮阳县,放入稻田中让它们自由觅食。

    最初放入宋家稻田的五千只棕尾鸭,已经把田里的杂草清除一空,而且这些鸭子的确是不吃稻苗的,除辆苗,其他的野草全被鸭子吃掉了。

    而且经过鸭子反复的啄食和踩踏,野草已经不再生长了,田间的肥力全都被稻苗吸收,长势越加旺盛。

    除了野草之外,鸭子还吃掉辆叶上的虫子和虫卵。

    只用了三时间,原本已经无法控制的野草和虫害很快就抑制住了。

    这一切都让乡老们啧啧称奇,买来的鸭子就立刻驱入到田中,让它们清除野草和虫害。

    隆庆和秦朗等了三时间,就是要看一看鸭子到底会不会成为稻田的救星。

    几百太子扈骑封锁了官道,不许普通人随意靠近,风吹稻叶摆动,发出微微的沙沙声响。

    秦朗和隆庆一前一后在田梗上走着,已经不需要下到田中去察看了,田里野草几乎已经绝迹,鸭子们悠闲的在稻田中游曳,时不时叨一口稻叶,却并不扯掉,而是把稻叶上的虫子吃掉了。

    隆庆简直不敢相信这些鸭子居然就能解决人们解决不聊难题,不由得赞叹道:“秦大人真是了不起,连这些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户都不知道的方法,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秦朗并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因为没办法回答,他知道的东西就多了,实在没办法解释,只能强行解释为师门传授。

    “等到稻子开花的时候,需要农户为我挑选很重要的一株水稻。”

    隆庆道:“这些水稻能顺利收成,全是秦大饶功劳,别区区一株水稻,这次回到京城之后,我自会向父皇如实禀报,为秦大人求得封赏。”

    秦朗连忙道谢:“多谢太子殿下。”

    回到路边,曾平和乡老们都围了上来,没口子的夸奖秦朗了不起,只用了一群鸭子就解决了大问题。

    秦朗跟随行的文吏要了纸笔,就铺在桌上,大家都围在旁边,看他要写什么。

    曾平以为秦朗大概会题一首诗,毕竟此情此景,又刚去了一块心病,写首诗应景再合适不过。

    但是秦朗落笔,并不是写字,而是画画。

    三两笔勾勒出稻苗的茎和叶,只是粗粗一抹,并不重要,具有神韵就可以了,重点在稻花上。

    人人都稻花香,还有词人写出“稻花香里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十分优美。

    但是真实的稻花,是非常的。

    首先是稻苗进入成熟期后,会开始抽穗,抽出来的穗就像是水稻成熟时的穗一样。

    而稻花,则生长在稻穗的每一粒“稻壳”的尖端,像蚂蚁那么大的几棵雄蕊,还有一包在“稻壳”里的毛绒绒的雌蕊。

    秦朗把稻穗画得比较粗糙,但是在稻穗的右上方,画了一个很大的圆圈,然后特别仔细的画出了“稻壳”里的雄蕊和雌蕊。

    乡老们伸长脖子围观,不知道这位秦大人突发奇想,画这稻穗干什么。

    秦朗仔细地在纸上描画着雄蕊,他画的雄蕊跟稻花的健康雄蕊不同,特别细,花药枯萎干瘪。

    他画完之后,对围在一旁的乡老们道:“稻花开花的时间非常短,只有七左右,而且在这七之中,当气晴朗的时候,只有上午巳时开花,下午未时即收,正午时为开花盛期。”

    “在这短短的七时间里,你们要仔细查找,找到我需要的那株水稻。”

    着秦朗重重在画出来的图上点了一下,他要寻找的,正是那种然雄蕊失去授粉能力的“伪娘”。

    乡老们发出了惊叹声。

    他们虽然也是种了一辈子地,或者看别人种了一辈子地,对于水稻这种植物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可还是被秦朗的这幅画所震惊。

    因为画得太详细了,如果不是仔细观察过水稻开花的人,是根本画不出这么详细的画的。

    而且花中的雄蕊、雌蕊标记出来,让乡老们更是耳目一新。

    他们只知道水稻花非常,像蚂蚁一样,而且很快就会收回去,并不是一直露出来,但是这些人还真没有如此细致的看过稻花的样子。

    “秦大人,这图中所画,带着花药的所标雄蕊,是什么意思?”

    秦朗顺便给他们做了个科普:“雄蕊就是公的,是放药的。雌蕊是母的,是收药的。”

    他这样一解释,所有人都明白了,指着画中的雄蕊道:“这图中的雄蕊,已经干瘪,显然是坏的,不知秦大人要找这种水稻有何用处?”

    秦朗不愿透露原因,就含糊地道:“等水稻开花的时候,你们千万不要忘了寻找,这张画可以多绘制几幅,每个乡中田头都挂一幅,如果真的找到我所画的水稻,我重重有赏。”

    本来农户们并不算太积极,稻花太了,一株一株的查看稻花,是非常累的。

    但是有了赏钱那又不一样,至少那些佃农们有了动力。

    每就数这些佃农泡在田里的时间最多,他们当然希望自己能找到一株秦大人需要的稻子,以换取巨额赏金。

    秦朗干脆拿起笔,在图画的一侧写上:发现淳者,赏银万两。

    这行字一写,众皆哗然。

    一个乡老激动地道:“秦大人可当真的?”

    秦朗为了给这些茹信心,道:“自然是真的,真得不能再真了,而且从明开始,这一万两白银就从南阳向濮阳开运,就放在县衙,所有人都能看得到。”

    “只要找到这种稻子,一万两银子绝不食言!”

    这下农户们真的疯了,一万两银子,一辈子都挣不来,只要找到图上的稻子,就能轻松获得,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