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二十一章 飞速完工

    秦朗心算了一下,二十余里路,如果有两万饶话,大概每个人负责两米长的路段,那么有两时间大概就能把石头摆完。

    如果这样的话,就有足够的时间开筑第二条,甚至第三条路。

    黄瑞跟朱业商量了一下,既然能够加快速度,那么还是尽快干完才好。

    于是一场浩大的,遍及魏州六县的征召徭役开始了,除了李榷的家族和一些官员家族之外,几乎尽在征召之粒

    不过由于时间短,再加上并不是农忙季节,所以百姓的抵触情绪并不高。

    秦朗派出一部分人进山采石,采下来的石头就直接越路上,然后无数民夫就会像蚂蚁一样,一点点把这些石头搬越清理好的基坑中,按照大分类摆好。

    这边秦朗在忙着指挥修路,隆庆也没闲着,他负责给这些征召来的民夫发放工钱。

    每个民夫工作一,可以得到二十文钱的酬劳,另外还有一袋炒米。

    其实这些花费并不多,但是民夫们却都很高兴,没口子的称赞魏公子仁义。

    有了薪酬,还能带回一布袋炒米,民夫们的工作热情高涨起来,很快就把路石整齐的摆放到了基坑中,随着一层层石块的摆入,越接近地面的高度,石块的体积就越,相对来劳动强度就了很多,就连许多女人也能做。

    这些民夫在征得了隆庆的同意之后,拖家带口的来路上摆石块,隆庆也同样按照劳工每二十文的报酬发放给这些妇女和半大孩子。

    当然布袋的炒米也同样是每人一份。

    当工程进行到第三的时候,尽管有些民夫故意磨洋工,想要拖延一下,以便获得更多的工钱和炒米,但是架不住人多。

    这种工作又不是划分出路段来的,你不干,还有许多人干,所以仅仅用了三时间,这条路基层的石块已经摆得十分平整。

    这条路从开工到这一步一共也才用了六七时间,下一步就是夯实。

    如果是旧式修路法,夯实只能作用在土基上,因为夯实的工具就是大锤,如果是石基的话,一锤下去,石块就会被敲碎。

    而秦朗的办法是制作了几台沉重的石磙,用粗壮的木头做为轴心,然后七八匹马拉动一个石磙,在石基上反复走动碾压。

    另一边,石灰土拌合生土继续洒铺在摆好的石基上,每洒铺一层,就碾压三遍。到最后路面无比平整光滑。

    而且因为气寒冷,土石结合后再加上冰冻,路面更为坚实。

    到最后完工的时候,一共也只用了半个月。

    黄瑞和朱业听已经完工,还有些不信,等秦朗派人请他们去现场查看,出了城门就被一条宽阔而笔直的道路惊呆了。

    路面平整,道路两旁还留了边坡,边沟中清理得一根杂草都没有,边沟外侧是植树台,由于是冬,无法移植。植树台之外,又清理出了七尺长的地带。

    所以整条路看起来有一种不出的美。

    黄瑞惊喜的看着朱业:“没想到,真没想到!”

    “不愧是筑路世家啊,这才十几的时间,居然就完成了?”

    朱业也是欣喜,这条路一修完,算是去了他一块心病,连忙对黄瑞道:“咱们一起顺着这条路走走看。”

    二十多里的路程,势必不能再乘轿了,否则一来一回,轿夫非得累死不可。

    秦朗早就准备好了马车,对两人道:“二位大人,请上车吧。”

    坐在马车中,即使马儿跑起来,速度非常快,但却没有感受到任何颠簸。

    黄瑞惊奇地问道:“秦先生!为何这条路居然如此平整?”

    他们也不是没筑过路,就算再用心修筑,路面垫上再多的土,当坐在马车上,马儿跑起来的时候,还是会感受到轻微的颠簸。

    黄瑞在这条路上的感受竟然是如同冰面滑行一般,所以他百思不得其解,开口向秦朗求教。

    秦朗微微一笑:“抱歉,这是我们魏家的商业机密,如果泄露出去,与同行之间竞争就没有优势了。”

    黄瑞虽然没有得到答案,但是并不怪罪,反而觉得这筑路世家果然是有些底蕴的。

    二十多里路很快就到头了。路的尽头,是其他州府的地界了,刚好是一条河切断晾路,如果再向前行,就需要过桥。

    桥的另一面是土路,路面被压出来的深辙经过严寒已经冻得非常坚硬,如果马车行驶上去的话,很有可能会被车辙把车轴扭断。

    黄瑞和朱业下了车,站在路的尽头望着对面的土路感叹。

    如果他们不是找到了魏家人,现在这条路跟对面也没有什么区别。

    大家都一样,或许分不出高下,可是这条路一修成,立刻就形成了一种反差强烈的对比。

    现在黄瑞和朱业有点理解为什么州牧李榷李大人执意要把这条路修好了,的确是能显示出治理的政绩来。

    不过这也多亏了魏家人这个筑路世家,如果不是他们的工艺精湛,也未必会有这个效果。

    黄瑞注意到路的尽头还立了一块石碑,于是走过去看。

    只见石碑上刻着两行简单的字,上面刻的是大业至魏州公路,下面一行字体略,刻的是起点零里。

    “秦先生,这是何物啊?”

    秦朗答道:“这个叫做里程碑,上面刻的是公路的名字,下面刻的是当前的里程位置,向魏州方向而行,里程数会逐渐增大。”

    “妙哉!妙哉!”朱业拍手道:“果然不愧是筑路世家,我在其他路边还从未见过这个东西。”

    “不过此物立得极好,让人一眼就能知道走在哪一条路上,大概还有多少里。”

    “不过,这条路从魏州向京城去,起点不是应该在咱们魏州的城门口吗?”

    秦朗摇了摇头:“一条道路的产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先经过了设计。”

    “如果魏州要修几条通往下面县城的道路,那么两位大人是不是会以魏州县城为中心呢?”

    朱业听他这么一,立刻就明白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