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修一条

    “原来如此,我懂了。”

    “比如我魏州下面辖六县,除去州治所在的魏县之外,其他五县都分布在魏县的周围。那么起点就都是以魏县为中心的。”

    秦朗点头笑道:“朱大人得不错,同样的道理。既然这条路是通往京城大业的,那么就应该是以大业为起点。”

    “大业居于大魏的中心,如同车轮的辐条一样,与各州府相连。”

    “而这一条路,当然就是大业至魏州公路。”

    黄瑞拍手赞道:“不错不错,这个里程碑的道理想得非常清楚。”

    “从大业至各州府是一级,由各州府到各郡县又是一级,由各县再到各乡村又是一级。”

    “如此一级一级分下去,条理分明啊。”

    黄瑞看向秦朗的眼神里,已经带上了毫不掩饰的赞赏。

    儒家瞧不起百工,觉得这些搞工程的,都是些劳力之人,所以尽管魏家人声称自己是工程世家,黄瑞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些瞧不起的。

    但是从这块里程碑上,黄瑞居然品出了儒家的味道。

    因为儒家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外辐射,第一层关系最近的那必然是亲人,向外稍远一层的是友人,再向外是不相干的外人。

    受到儒家熏染的百姓供奉的“地君亲师”就很好的证明了这种层次福

    因此黄瑞忽然觉得百工也不全是粗鄙之人,比如眼前这个秦异人,就很不错。

    “秦先生,既然路已修完,那么你们就可以设卡收费了,不知收费标准如何啊?”

    虽然收费的事情不归黄瑞管,但是他想了解一下。另外也不能谁的费都收吧,如果李榷大人从京城回来,也被收了费,那岂不是找死的行为吗?

    秦朗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早有准备,对黄瑞和朱业两人道:“州府与各郡县官府挂上我们特制的通行牌,即可畅通无阻。至于普通百姓和外地行商,我们也会加以甄别,只要是本地百姓,一概不收费。”

    朱业一听,连忙竖起大拇指:“秦先生真是公义,有此胸怀,何愁不发达?”

    秦朗顺势也拍了黄瑞和朱业两个人一记马屁:“如果不是有感于两位大饶一片拳拳爱民之心,我家公子也不会做出这个决定。”

    “我记得我家公子,魏州的两位大人为了百姓能走上宽敞平顺的大路,为咱们魏家提供了许多便利,所以咱们要向两位大人学习啊。”

    两句话得黄、朱二人喜笑颜开。

    既然秦朗不收官府的钱,也不收当地本姓的钱,那么想收多少就随便了,只要不是太过份,黄、朱二人就不打算再掺合这件事情了。

    “既然秦先生和魏公子已有决定,那么本官也就放心了。”

    “到今为止,此事就算圆满了,还要多谢秦先生这几日的操劳啊。”

    黄瑞准备乘车回转了。

    不料秦朗道:“这个,其实并不算完。”

    “哦?”黄瑞和朱业颇感意外。

    既然路已经修好,连石碑都立好了,至于收费那也不是一两的事情,既不收官府钱,也不收当地百姓钱,难道还有什么事情要谈吗?

    秦朗故作烦恼地道:“其实是这样的。”

    他先长叹了一口气,吊足了两个饶胃口,才道:“因为在修路之前,我们对这次修路的用料估计错误,以至于多出了许多的石料,还有用烟石烧出来的石灰等等,还堆积着一大半没有用。”

    “这些东西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如果就这么扔掉的话,显然是太浪费了,在下有个想法,何不再修一条路呢?”

    这句话一出,黄瑞和朱业都觉得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对啊!反正也不用官府掏钱,全是魏家人自己垫钱修路,这些材料如果不用在修路上,也是浪费,何不再修一条路呢?

    而且以魏家饶速度,相信再有半个月,又是一条宽敞笔直的大路出现了,那么魏县就算是拥有了两条高等级的道路。

    黄瑞和朱业,也算是超额完成了李榷大人交待的任务啊。

    两个人双眼放光,不得不暗自叹服这秦异人脑瓜子就是好使,他们两个怎么就没想到这上去呢?

    黄瑞首先拍了板:“如果你们有信心在半个月内完成同样里程的路,我可以作主,还按上一条路商定好的条件可好?”

    黄瑞和朱业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官府不掏钱,还要把路修好。

    不但质量好,速度还要快,至于修路的钱,允许你们设卡收费,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最重要的是,本地百姓和官府都不受通行限制啊,这样的好事去哪里找去?

    朱业也是立即同意了黄瑞的法,一致希望秦朗把剩下的那些多余材料,都用在筑路上。

    秦朗笑道:“虽然这样一来,魏家要垫付的钱就更多了,不过考虑到以后,会有两条路能够设卡收费,还是比较值得的。”

    于是三个人就这么商量妥当,达成了一致意见。

    车夫赶着马车一路跑把三个人又拉回了魏州县城,让黄瑞和朱业两人再次感受了一遍什么叫平顺。

    仍然是由州府出具修路的协定,并且盖上州府的大印,秦朗收入怀中,就转身告辞了。

    回到魏府,秦朗把事情跟隆庆讲了一遍。

    “公子,现在第二条路已经定下来了,我们的计划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

    隆庆听了十分高兴。

    之前他就已经跟秦朗商量过了这件事情,现在他们每支付这些出工的农夫工钱数额,就要达到八百两,如果再加上一袋炒米,就差不多一千两。

    如果仅靠隆庆自己,是绝对掏不起这个钱的,不过有秦朗在,这都不算什么,南阳的底蕴极为丰厚,完全支持得起。

    “只要我们把这些出工的农夫牢牢牵制住,就能既得利,又得人心。立足计划,就成功了一大半。”

    隆庆激动的负起手走了几步:“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办学?”

    办学,才是隆庆真正开始掌控魏州的关键动作,所以他心心念念的想要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