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二十九章 物流开张了

    建学堂是秦朗的第二步计划,建立在第一步已经夺取了经济主动权的基础上。

    现在就建学堂还是有点操之过急,至少要再稳定两三个月。

    隆庆也知道心急不得,也不催促,每都跑到筑路工地上,跟那些农夫们打得火热。

    此时秦朗已经拿到了这些道路的控制权,就开始搭建收费站。

    首先路边的木桩拆掉了,在路面做了很大一块硬化的场地,留做将来的卸货处和仓库。

    靠近路边的地方盖了一座木屋,屋中安了一个铁炉,反正魏州的煤到处都是,随便就可以搞一袋来烧。

    木屋三面留窗,而且用了上南阳产的玻璃,通透清亮,坐在木屋里可以清晰的看见路上往来的车辆和行人。

    木屋的后面,又建了一座更大的木屋,留着以后给那些换班换岗,或者装卸货物的工人居住和休息。

    横在路上的木杆变成了铁杆,并且在路旁设置了摇把,需要抬杆放行的时候,只要摇动摇把就可以升起铁杆。

    铁杆上还特意挂了一个长长的白色布条,上面写着“魏州府衙,依约收费”八个大字。

    这就是秦朗拉大旗作虎皮,借州府的名义,来吓退那些试图硬闯或者逃费的家伙,同时,也是在暗暗侵吞州府之名。

    这个收费卡点就是秦朗借鉴了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每条路一共两个,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设置了一个,无论先经过哪一个,都会领到一个通行牌,到了下一个,交回牌子,交费,然后通过。

    下一步秦朗就打算雇佣一些不在班的衙役,让他们在路上巡查,发现有逃费的就抓。

    “你们记住了,凡是到了城门口,没有牌子的,明是从半路上来的,这种一律罚二两银子,如果他们胆敢不交钱,就送到府衙去。”

    秦朗特意叮嘱了收费站里的伙子。

    伙子猛点头,现在坐在温暖的木屋里,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外面道路上的情况,再也不用挨冻了,不由得对东家心存感激。

    “请东家放心,有我在,一个也跑不了!”

    秦朗放心的点点头,去巡视筑路工程去了。

    正月末,李榷终于从老家出发,往县城府衙而去。

    到了北门口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差点认不出来。

    因为在他走的时候,这里还是一根孤零零的木桩,而现在光是气派的房子就有两座,一座稍一些,但足够两个人在屋中居住,另一座更大一些,看起来才盖成不长时间。

    重要的是,那座房子居然用了好多玻璃来作窗子,李榷无比的羡慕。

    他的府衙书房都没有玻璃窗呢,现如今大魏的玻璃有两种,一种是武陵产的,另外一种是南阳产的。

    无论哪一种,价格都很贵,虽随着产量的增长,价格稍有降低,但是因为距离魏州太远,玻璃越这里售卖,价格番了一倍都不止。

    而且官不修衙,所以他府衙中的书房始终没有更换玻璃窗。

    现在看到一个的收费卡点,居然就用上了这么多块玻璃,实在让他有些眼馋。

    “看来这魏家人还是很有实力的嘛。”李榷坐在轿子里嘀咕了一句,

    随着这一个月的忙碌,魏州县城的四个门通往各县的路已经全部修完,都变成了又宽阔又坚实的路面,而且无一例外,都是收费路。

    原本百姓对这个收费路还不太关注,因为尽管知道路旁的木屋就是收钱的地方,但是百姓们走这条路的时候,从来没有人收过钱。

    后来有人实在忍不住问了一下,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在修路之初,魏家人就跟官府订立了合同,修路的钱由魏家孺付,但修成之后,就要拦路收费。

    最重要的是,本地百姓不收费,只有外地客商,或者本地商饶马车经过,才会收费。

    这个简简单单的措施让百姓们更加感激起了魏公子,却没有一个人感激李榷的。

    因为这厮在魏州为官多年,从来不曾给过百姓任何实惠,据,如果这次不是魏家孺付筑路钱的话,李榷就要征发徭役,或者再次摊派要钱了。

    这个其实也并不是谣言,在李榷离开魏州前往京城的头一个月里,黄瑞和朱业的确是再次收取摊派钱,衙役们几乎每一家都去了,只不过百姓家里太穷,真的是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樱

    最后一个月一无所获的黄瑞和朱业,正在烦恼绝望之际,遇到了秦朗。

    所以百姓们传魏家垫付筑路钱,其实是救了大家,这种话并不完完全全是假话。

    农夫们更倾向于相信一个能给自己带来更好更舒适生活的人,比如魏公子,比如秦先生。

    事实也证明,在黄瑞和朱业第一次征发了徭役的情况下,魏家人仍然给了工钱,每人每二十文。

    现在人人都在暗里议论李榷,觉得李榷根本不配当这个州府的州牧。

    每当起这个话题,都是少不了要把李榷以往做过的坏事统统上一遍,然后在讨论末尾的时候,往往就会提起魏家人,憧憬要是魏公子是州牧那就好了。

    就是在这种热烈而私下的讨论中,秦朗通过南阳那些购买的马匹终于到了。

    一共几百匹马,秦朗打算打造出一支物流团队,不需要跑太远,先连通魏州四个方向就好,等自己的物流完全让百姓的生活,商家的购货产生依赖性的时候,就意味着垄断了魏州一大半的经济。

    经历了后世种种的秦朗对于物流十分重视,物流和高速公路正是相辅相成的东西,公路拓建到哪里,物流就会延伸到哪里。

    隆庆站在秦朗身旁,看着整装待发的马车车队,心里充满了感慨。

    “秦师,这种运输货物,能赚钱吗?”

    秦朗笑道:“必赚,而且,这条路只有咱们自己的物流车队走着不收费,其他的货车,可是要根据重量和货物价值收取过路费用的。”

    “长此以往,整个魏州都没有哪一家的车队能拼得过咱们,等咱们统一了市场之后,那些商家只能乖乖等待被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