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章 空间势能表达式

    陆平看着眼前的白矮星,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这颗白矮星该不会就是以前某个文明测定空间势能之后,随意丢弃在这里的吧?

    不然它的位置是不是有点太过巧合了?

    以前的人类文明科技高度没有达到现在的水平,陆平自然不会如此联想。

    现在空间势能牵扯到陆平线验证,以及星际之门的可行性验证。就不由得让他想到了这种可能。

    守护者的那个简化版星门是不是他们自己造的,还有待商榷。

    那么更早之前,三维本宇宙内难道就已经出现了高级五级文明?他们验证了陆平线设想,从此进入了高维宇宙之郑如今又发展到了何种恐怖的高度?

    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个文明,他会是谁?他对三维本宇宙近几千万年发生的一切是否知晓?三维本宇宙中是不是还有他们的部分势力存在?

    一连串的疑问随着套娃般不断涌现。在陆平的认知中,最有可能的就是那个一直只闻其名的星际联盟。

    “那这狗曰的星际联盟估计也不是啥好鸟!”陆平如是想到。

    “院长,通道已经开辟完成,咱们可以进入中心星系了。”陆平马行空的思路被石正红发来的信息打断,这才回过神来。

    看着正在待命的实验组,陆平决定对实验流程做一个临时调整:“各组注意,这次的实验由石正红负责指挥,我就留在四维空间总览全局。大家齐心协力,相信这次实验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院长,这…这行吗,万一出了问题…”石正红显然还有些不自信。

    “放心,我对你的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而且我就在四维空间,真有什么问题我也能第一时间发现。你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记住一点胆大心细,加油干!”陆平勉励了对方一番。

    “感谢院长的信任,正红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石正红随即给各组分配的任务,总体上实验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三维宇宙一部分在四维宇宙。

    三维宇宙各分组负责现场环境的整理,以及将白矮星送入四维宇宙。四维宇宙这边负责白矮星自身的稳定,同时也负责将白矮星零动能投放。

    各实验组在石正红的带领下,各项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很快就完成了各项准备。

    石正红将两边的情况仔细检查了一遍,给陆平发来了问询消息:“院长,一切就绪,我准备下达开始命令了。”

    “你自己决定就行,不用问我。”陆平回复道。

    “各组注意,四维势能验证实验,实验体就位准备。”

    “实验体已就位,动能为零,势能未知。”

    “投放!”

    随着石正红的话语落下,白矮星失去了束缚,瞬间从通道入口向着三维空间跌落。这种跌落现象,正是由于四维势能的压力造成的。

    “实验体投放完成!”

    ……

    “遥测组准备测速!”

    ……

    “遥测组准备就绪,发现目标,初速度V0已经测定。”

    “保持跟踪信号,测定其达到稳定状态的惯性末速度!”

    ……

    “遥测信号正常,目标加速完成,进入惯性平衡状态,末速度V1测定完成。”

    “约束实验体,计算组进行势能转换计算。后勤组清理现场,超级维度引擎进场,准备下一场实验。”

    “收到。”

    “明白!”

    ……

    陆平看着在四维空间看完了整个过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整个实验并不复杂,石正红的指挥也非常出色。

    等计算组算出势能的转换关系,就可以进行关键的陆平线实验了。计算并不复杂,两个速度将会计算出两个结果。

    这两个结果就是四维势能转换的最值和最大值。

    抵消最值,三维物体就能在四维空间保持稳定,从而不被四维势能压爆。抵消最大值和对应五维坐标的空间动能,就能贯穿五维空间。

    白矮星在四维宇宙获得的势能值很快就被计算出来,由此反推出一个四维势能常数g。

    参照三维宇宙的重力势能公式Ep=mgh,空间势能公式被定义为:Es=Vgn。其中V为目标的体积,g为四维空间常数,n为空间维度。

    从而也弄清了,空间势能更像是物体落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在液体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只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空间势能是物体受到空间张力挤压产生,因此它的大其实是与物体的受力面积有关。

    而空间是没有内外之分的!

    在四维空间,三维物体的四维势能受力面不光是表面,而是同时作用在物体的内外各个点。这时物体的受力面积其实就是体积!

    这个公式目前只适用于四维本宇宙和三维宇宙,更高维度的空间暂时还无法验证其是否适应。如果以后发现在更高的维度中,空间势能有不同的变化,那这个公式可能也得重新定义和统一。

    四维空间的空间势能计算公式已经推导完成,这个结果让陆平非常的惊讶。

    四维空间的势能常数g竟然是光速的三次方倍,这样换算下来需要贯穿五维空间的能量,就不是1.2倍的能量系数能够达到得了。

    这个可以通过基本的计算验证:空间势能Es= Vgn=a^4*4*c^3,加上五维空间的自身的能量公式为E=a^7*K*c^3。

    将这两个公式进行对比,如果都是单位体积,那么a不管是几次方,在数学上来讲都等于1。这时的空间膨胀系数K已经换算成三维宇宙的膨胀系数,其取值范围应该在(1,7)之间,对于最终的计算结果这两项会出现最高1.6倍的差距。

    那么决定最终能量大的,是光速的三次方加上光速的三次方。很明显,想要贯通五维空间,其能量系数应该是1~1.6之间。具体取决于贯通位置对应的三维本宇宙膨胀系数。

    这还是在单位体积的情况下,如果通过物体体积大于单位体积,这个值还会增加实际a值的三次方倍。

    这样对比的话,陆平设定的1.2倍安全系数,肯定就不够用了。

    不过好的一点是,需要抵消的势能,并没有超出三维空间的能量层级。这也从理论上证明了,从三维空间是可以直接贯穿五维空间的。

    有了这个结论,想要进行陆平线实验的话,超级引擎的输出功率无疑还得成倍增加。

    这个问题倒也好办,一台不行就两台,两台不行就弄一个超级引擎矩阵组合。

    还好,当前所处的几何中心K值本来就不高,理论上只需要1.25倍的输出功率,就能够贯穿其对应的五维空间坐标点。

    只是这样贯穿的通道边长只有1米,连一艘飞船都无法通过。为了尽快验证陆平线理论成立,一米就一米吧。

    只要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回去再设计更强大的维度引擎矩阵,到时候就能在任意坐标开辟前往五维宇宙的简化版星门。

    实验团队将两台超级维度引擎叠加起来,一主一副。这样的最大输出功率直接翻倍,最大达到了2.4倍。

    在石正红的指挥下,第二次陆平线验证实验启动。

    前半段过程与上一次几乎一致,实验再次来到了五维空间的临界点。主引擎全功率运行,出书功率系数1.0,空间内再次出现了一个漆黑的旋危

    “启动副引擎,输出功率递系数增至0.25!”

    “副引擎已启动,输出功率提升中,达到预设值!”

    此时现场的漆黑漩涡中光华流转,五维世界的光芒透过通道,第一次弥散在三维本宇宙内。

    “报告总指挥,陆平线验证成功!”石正红激动地将信息发送给了陆平。

    “好,大家辛苦了!继续实验,看看能不能继续打开六维通道。”陆平继续吩咐道。

    这里是能量层级最低的陆平线坐标点,正好可以趁机试试到底能打开多少维度空间。

    随着副引擎的功率提升,众人也是万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