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9章 李凡的若干假想

    <content></p>

    心理学很多观点、实验结论等,很难有绝对的唯一答案,别看外国心理学蓬勃发展好些年了,但在历史发展进程,它还处在人们讨论“天圆地方”的最初级阶段,毕竟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才140年而已。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p>

    尤其是华国国内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根本无法和国外相媲美,基本极大多数研究者都处在学习阶段。</p>

    心理学界曾闹出过一个大笑话,某著名心理学家做了某一庞杂的实验,学术成果被各方报道,刊载于各种权威期刊,甚至马要选入大学教材了。</p>

    结果,他带的一名博士生发现了他这实验最初阶段的公式用错了,然后,整个实验后面所有部分都跟着错了。</p>

    (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在各个学术领域都普遍存在。)</p>

    华国国内心理学方面的大牛基本没有,骗子倒是一大堆。</p>

    书店里心理学书籍琳琅满目,真正有价值的却没有几本。</p>

    电视节目里各种心理学专家公然招摇撞骗,胡吹乱扯,更是皆是。</p>

    心理学已经被玩坏了,充斥着人们的误解与浮夸风。</p>

    李凡的这篇《心理学:颠覆论》,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p>

    关于这篇《心理学:颠覆论》,波什教授眼前一亮,他给普林斯顿大学挂了个电话,询问奥尼尔教授是否有兴趣来将这个华国学生的项目扩大规模重新做一下。</p>

    奥尼尔教授对此无爱,他可不想得罪那么多人。</p>

    波什教授放下电话耸了耸肩,他也不想去做,不是这个项目不好,原因是他认可李凡的结论,既然认可了,也没有多此一举的必要了。</p>

    不过,这个华国学生倒是让他极其感兴趣,关于这个学生的研究报告,虽然因他人单力孤而导致重复性实验过程很单薄,但是,在理论、分析、结论等关键科学环节方面,却非常严谨缜密,绝对是心理学家水准的。</p>

    如果说这份研究报告出于某位心理学家之手尚可理解,但这却出自于一个大一学生之手,这让波什教授非常咋舌了。</p>

    天才啊,华国青年人智力和天赋实在太优秀了,直逼我犹太人啊!(华国青年100个不服!)</p>

    波什教授又看了看这份试卷,然后一连串unbelievable脱口而出。</p>

    他目光最终落在了鲜红色的分数,吃惊地道:“The-test-paper-is-only-96-points?”(试卷只有96分?)</p>

    程教授:“……”</p>

    李凡很快便被波什教授亲切地叫到了办公室,两个人的聊天从傍晚到深夜,李凡接受了这位西方心理学大牛的深深洗礼,他同样也让波什教授视若珍宝。</p>

    在波什教授眼,李凡是块绝世璞玉,虽然还未经彻底打磨,可已经展露光芒。</p>

    尤其让波什教授无法理解并惊呼天人的是,这个华国学生明明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心理学学习,没有进入实验室,没有做过什么科研项目,怎么能想到各种“离”的理论呢?</p>

    如说,李凡提出个观点,说爱思考的人可能不爱思考的人更“懒”!</p>

    又如说,李凡谈到自己刚刚发布的《抑郁症与身体健康》一,提到高强度运动有益于抑郁症,根本原因是,高强度运动增加了两种与抑郁症有关的神经递质的水平。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都与抑郁症和其他神经精神病学障碍有关。</p>

    波什教授好地询问李凡是如何得出如此多新的观点的,李凡则说自己是推想出来的。</p>

    没有实验支撑,没有数据佐证,光靠想?</p>

    (没办法,李凡读的书多啊!)</p>

    波什教授给李凡起了一个外号,和华国友们给起的外号一样:空想家。</p>

    “空想”变现,是需要实验支撑的,是需要大数据分析的。</p>

    李凡连续10天在国学时代APP发表了10篇心理学章,提出了一连串不靠谱言论,这些言论对于李凡而言,大多数是他没有条件或者时间去亲自证明的,但还是有些人去尝试着帮他去做了。</p>

    周六,京城四会议厅非常热闹,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吴朗和梁宇正在讲台和四副校长交谈着,内容则是有关于今天这个项目的话题。</p>

    而室外,200名高三学生被分为5组,每组40人,他们正准备进入会议厅进行试验。</p>

    学生们纷纷言语着:</p>

    “难道听音乐真能提升创造力?”</p>

    “我不相信,我只知道听歌会让我分心!”</p>

    “没想到还真有人来验证李凡那不靠谱的理论啊!”</p>

    “只能说华国这么大,无聊的人太多!”</p>

    ……</p>

    学生们正哈哈大笑之际,有老师从厅内探出身体,道:“第一组同学,进场。”</p>

    第一组40名同学进场了,准备进行测试。</p>

    学生们纷纷落座,拿起笔准备做创造力测试题,这时,厅内响起了悲凉的古典音乐。</p>

    第一组实验完成,第二组学生进场,继续进行实验。</p>

    ……</p>

    这五组同学,前四组,每一组被安排的古典音乐都不一样,类型分为:悲伤、平静、欢快和焦虑。</p>

    而第五组同学,则是在完全安静的条件下进行做题的。</p>

    这200名学生的实验全部完成后,吴朗和梁宇当晚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第三组(听欢快古典音乐的一组)其他任何一组的创造力得分都要高。</p>

    此结论与李凡《音乐与创造力》一完美契合。</p>

    梁宇:“没想到真让李凡言了,实验结果咱们发一下微博。”</p>

    吴朗:“别急,样本量太小,再多做几次。”</p>

    接下来的10天内,他们周日到京城13做实验,实验结果与之前相同。</p>

    周二,在师范附小做实验,答案依旧。</p>

    周三请社会志愿者做实验,周四到北理工做实验……全部一致!</p>

    周六晚,博士吴朗梁宇联名,在微博正式公告:</p>

    经过5次实验,总计1000人参加,实验结果证明,李凡《音乐与创造力》一,欢快音乐会提升创作力这一观点,内容无误,结论正确!</p>

    一石惊起千层浪!</p>

    友们见有详细准确的权威实验验证了李凡的假说,大家立马见风使舵:</p>

    “我说嘛,李凡的水平,咱们是无法想象的!”</p>

    “之前谁说李凡的心理学章都是瞎胡扯的了,站出来!”</p>

    “我对李凡的敬仰啊,那有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p>

    ……</p>

    当李凡的观点之一被证实后,其他的假说或者“李氏理论”的可信度随之急速升高,络言论倾向瞬间扭转过来,纷纷偏向李凡!</p>

    而这一实验结果公布后,李凡则停止了每天一篇心理学章的更新。</p>

    20天时间20篇章,也足够心理学界消化的了,接下来,等着为自己正名了。</p>

    而且,章发得过急并不是什么好事儿!</p>

    吴朗和梁宇的这次非常简单的实验并不是李凡《音乐与创造力》一的全部,在该,李凡还提及了多个与音乐有关的理论,包括前世充满争议的著名理论:莫扎特效应!</p>

    前世1993 年,哥伦亚大学的罗斯彻与加州大学的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假设:音乐和空间推理能力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p>

    听了轻松愉悦的音乐后立即测试,空间推理能力会得到提高,智力会提升八九分左右……这是著名的“莫扎特效应”。</p>

    李凡在《音乐与创造力》一提出了莫扎特效应理论,这一理论才是该最重磅的假说。</p>

    但是,以两位博士的自身条件,想要完成“莫扎特效应”的完全证实是不现实的,于是,他们的母校,他们的博士生导师,京师大心理学教授武坤出马了!</p>

    这个实验结果刚刚在微博公布两天后,武坤联合其他心理学方面的专家程丽娟等人,共同成立课题组,准备着手研究李凡《音乐与创造力》一所提及的另外几大理论和假说,并正式对外公布!</p>

    李凡为何有如此魅力,让好几位教授联合研究他的假货?</p>

    说白了还是有吴朗梁宇两位博士的巨大功劳,如果没有他们那看似简单的实验,李凡的该假说没有任何支撑,以至于他所有的章都是“无稽之谈”状态,没人信服。</p>

    但当李凡的一个理论被率先证实后,那么所有人不敢再怠慢李凡其他的心理学观点了。</p>

    加《心理学:颠覆论》一,李凡一共21篇心理学章,其涉及了35个假说和理论,这些内容,《音乐与创造力》一,率先成为了华国几位心理学专家们研究的对象。打开了心理学界验证“李凡假想”的最开始的一道阀门。</p>

    可以想象,如果京师大课题组验证李凡这篇《音乐与创造力》的其他观点失败的话,那么对李凡的这些假想的研究基本终止。</p>

    如果《音乐与创造力》的五大假想全被证实,那么,必将在心理学界引起一番研究“李凡假想”的热潮。</p>

    京师大课题组的研究验证,处在极其重要的时间节点!</p>

    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十天半个月能完成的,毕竟科学实验不是儿戏。</p>

    李凡能不能彻底脱下“空想家”的帽子,需要在未来的岁月里,一步步地慢慢地得到证明!他的“清白”,是要一点点地被洗刷出来的。</p>

    李凡在心理学界成名,需要一定的时间,远不如在国学方面快,毕竟国学方面有肥沃的土壤。</p>

    从李凡发表《音乐与创造力》一,到两位博士生联名发表实验验证结果,再到京师大正式对此成立课题组,这转眼间1个月的时间过去了。</p>

    李凡这一个月的时间内,不仅仅极其高产地写出了20篇章,惊得全民一愣一愣的,而他的其他工作也在继续。</p>

    又参加了两期《急速明星》,了一期《吐槽大会》,去《天天向尚》客串了两期主持人……他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依旧还是那个红得发烫的超级偶像。</p>

    3月10号这天晚,李凡正在寝室看书的时候,突然间房门开了,两位快递员搬着个箱子走了进来,后面跟着王川。</p>

    王川指了指墙角,“放这儿行,辛苦啦!”</p>

    “什么东西,这么大个?”李凡问道。</p>

    “跑步机!”王川美滋滋地道。</p>

    “跑步机?”马强停下吉他,“你买它干嘛,你不怕扰民啊?”</p>

    “你弹吉他都不怕扰民,我这个跑步机更不怕扰民了,再说,我这是静音的!”</p>

    李凡疑惑地道:“干嘛不去健身房?学校健身房多便宜啊,而且还热闹,还有妹子!”</p>

    “可是,在健身房把钱花出去了,那机器也不是我的啊,我买下来,以后它永远都是我的!”</p>

    众人纷纷白眼,收藏癖啊。</p>

    几个人开始拆包装,准备亲手组装,李凡这时说:“你们知道跑步机最初的起源么?”</p>

    众人摇头后,李凡道:“跑步机最初的设计初衷,是为监狱的犯人们设计的。”</p>

    “啊?”</p>

    “好时尚的赶脚啊!”</p>

    “这难道是怕犯人们身体机能下降,越狱不方便?”</p>

    李凡道:“跑步机的原型是在1818年设计的,设计它的真相很残酷,当时是作为一种酷刑工具,强迫犯人劳动的一种惩罚方式。</p>

    犯人要不停地踩动‘跑步机’的辐条以带动巨大的桨轮,产生动力来碾磨谷物、抽水或是驱动磨坊,为政府创造收益。</p>

    跑步机的英名字叫什么?”</p>

    王川指了指包装箱:“treadmill啊!这包装箱写着呢!”</p>

    李凡:“这个单词,尤指旧时由人或牲畜踩动踏板使之转动的踏车!最初是这个意思。</p>

    英国44家监狱都使用过这种刑具,而且这个踩踏过程极其单调无聊,犯人们需要每天工作6个小时以,非常折磨人。</p>

    直到1898年,这种残酷刑具才被废止。然后改头换面,重新发明,以健康积极的形象重新出现在了大家视野。</p>

    你们知道谁在监狱里面踩过这种刑具么?”</p>

    “谁啊?”</p>

    李凡:“伟大作家王尔德!王尔德大家都知道,太牛逼了!</p>

    他入狱的原因也很简单,大家都知道的,鸡jiān罪嘛,当时还没诞生同性恋这个词。</p>

    其实他和道格拉斯本身是同性情侣,王尔德在和道格拉斯好之前,还有其他男伴。王尔德还有妻子和两个孩子,他应该算是双性恋。</p>

    ……”</p>

    众人谈笑间,跑步机被大家安装好了。</p>

    李凡率先去跑了一下,还不错,然后他又看了一眼自己的抽屉,自己那张健身会员卡早已经吃灰很久了,想必王川也未必能坚持下去。</p>

    “还成,这摆设品品质不错!”</p>

    李凡走下跑步机后,马强、丁龙、王楠纷纷去尝鲜了一下。</p>

    王川摩拳擦掌,最后终于轮到自己这个物主去验货了,可他一只脚刚登跑步机,寝室的房门突然开了。</p>

    宿管员领着学生会成员走了进来,道:“谁让你们在寝室用跑步机的?抓紧拆了,搬走!”</p>

    王川:“可是,我健身啊!”</p>

    “健身去健身馆,你在寝室不怕影响楼下同学休息啊。”</p>

    “我静音的!”</p>

    “静个屁,楼下同学都要暴动了,快点儿拆了。”</p>

    王川辩解:“我又不在晚跑,在白天大家不睡觉的时候我再跑。”</p>

    “你们睡觉的时间不是24小时随时么?抓紧拆了!”</p>

    王川看了看跑步机,自己这还没体验呢,难道和自己拜拜了?他不禁一脸的辛酸。</p>

    宿管阿姨:“你不拆,难道还让我们给你拆给你往外抬啊?”</p>

    王川连连点头:“好啊好啊!”</p>

    李凡趁着他们耍嘴子的时候溜出了寝室,因为有个重要的人物约他,为他带来了改变他人物定位的全新节目。</content></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