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宝箱,遂问太子:“那些箱子都是什么?”太子只是平淡一笑,说:“之前查封的一批贪污官员,父皇将一些赏赐给我作为奖励。”

    太子对我只是爱搭不理,并不是直截了当畅快地跟我说,我就是特意去问想来太子也不愿告诉我的,毕竟这些权谋之人不会将自己内心告知与我,可那些尔虞我诈我并不关心,只要我在乎的人安好即可。所以我问太子:“那我父王会不会有牵连呢?”

    太子倒是很爽快的说:“没有,你放心吧。这次涉案人员众多,到目前就有上千人了,但魏国公进京后从未与任何官员有过勾结,可真谓是身在京城心在田园。所以这件事就是在想牵扯你父王,也是无稽之谈。”

    看来之前有诸多官员去拜访父王,其中不少与父王从未有过往来,可父王全都拒之门外,父王因此还被这些人说成居功自傲,可父王依旧坚持着不与他人来往。今日看来,父王之前的举止实在是毋庸置疑的,可当日诸多官员三番五次的来拜访一个只有官位却无实权的父王,这会不会是被人授意的,现在想来十之*是有意为之的。

    父王现在呆在朱元璋脚下才是最安全的,如果真的去了远离世俗的地方,相信朱元璋更会不放心对父王多加猜忌,刘基当初的下场就能看的出来。

    这是朱元璋建国后第一次大举动的整肃超纲,虽然之前有暗伤过开国功臣,但从未这样意志坚定、毫无顾忌过。

    朱棣还在京城且刚成了婚,就发生如此大案,他现在如何呢。虽然我知道皇上不会对付燕王,但我就是对他担心不已,所以我弱弱地问:“那朱棣呢?”

    太子愣了愣,但又强装镇定,因为他不敢看向我,且又继续夹起菜,说:“他挺好的。”

    他是生我的气了吗,还是朱棣有了麻烦。我小心试探着问:“是不是涉案人员有朱棣的人。”

    太子停住了筷子,说:“没有,他可是这次大功臣。”

    我自然是搞不懂的,而且朱棣自那晚后就不曾理会过我,所以我只好继续问:“他建了什么功?”

    太子此时到是“胡惟庸想利用李善长和父皇之间的矛盾,想看其两者鹬蚌相争,最后他渔翁得利谋得皇位。就在胡惟庸被抓之日,朱棣带着军队去解救父皇,一看就是早有准备的。”

    看来朱棣此次是被皇上授命解决胡惟庸的,可朱棣表面上是建了功,但实际得罪了这些朝廷重臣了。想来这也是皇上不派太子行动,让燕王做这费力不讨好之举。我说:“燕王也算是有得有失的。”我看着太子,太子却不屑地一笑说:“你可知,胡惟庸的罪行是由朱棣揭露的?”

    我摇着头,说:“朱棣怎么会知道这些呢!他这些年都不在京城里,京中这些事儿他又怎么会了解。”

    太子说:“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也认为是父王授命于他,他不得已为之。可你知道吗?他竟然提供了参与此次谋反的其余名单,而且当时我才知道,是朱棣识破了李善长与胡惟庸的阴谋,告知父皇的,所以他这次立了大功。父皇现在对他器重有嘉。”

    我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太子继续说:“我不是嫉妒自己的弟弟,只是他让我觉得害怕,他竟如此了解朝局,且刚有了点实权也刚成家,竟然就做出这样的举措,这局绝非一天两天就能设下的。”

    太子是感受到威胁了吗!可太子说的不无道理,我问道:“他为何这么做?”

    太子笑了声,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你记得我可跟你说过,我本无心当太子,但却被推上了太子位。”

    我点了点头,说:“是在灯会。”太子起了身,说:“是的。”

    “你可知我曾多次辞太子位,父皇都不允准,还打骂我。当时我以为只是因为我是嫡长子,可后来母后告诉我,希望我担负起一个大哥应有的职责来。你懂吗?”他背对着我。

    我思考了下,但并不懂皇上所说的责任和太子有什么关系,所以说:“不知。”

    他深深叹了口气说:“其实众位皇子都觊觎皇位,而且父皇不论给哪个儿子,都会引起其他儿子的不满。只有传位给嫡长子,才能堵住悠悠之口,且父皇对我最大的要求就是爱戴兄弟,给予兄弟们封底权利,都是也保卫我大明的疆土。这就是父皇的心愿。”

    这是我第一次明白皇上为何早早就确定了太子的地位,而且从未动摇过。可见皇上对众位儿子都是疼爱的,只是作为一个父亲,深知皇位容易引起争夺造成手足相残的残局,所以才用心安排了这个局面。

    他可谓是一个表面严肃,但内心任柔的父亲,不仅对孩子们如此。就在治理天下上也是一样,哪怕自己被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怨恨,背负罪恶,也要维护皇权统一且关心民间疾苦,真正为百姓考虑,降低赋税,让百姓在收割季节以后,留下的粮食可以安然过冬。

    太子用力地拉起我的手,大步向那宝箱走去,我注视着他,他来到第二个箱子处,将箱子的锁锁上后,地面竟出了一条暗道出来。

    这暗道设计的也太玄妙了,第一个密室通过敲右手边墙可进入第一个空间,找到第一个宝箱。

    第二个密室,是敲左手边,第三个密室,是敲左手边。

    可我从未想到,在第二个密室里竟藏的是通往真正暗道之地,看来第一个密室是引诱,第三个密室是误导。

    我和太子往下走着,我只顾观察着周围,这里阴暗潮湿,不仅狭窄而且错综复杂。我只顾用心去记路,太子说:“好好记着路。”

    我说:“明白。”但我并未他这里是什么,拿来做什么。以及刚刚他为何不告诉我,现如今又告诉了我。

    我只是跟着他,且好好记住路,一会儿他自会告诉我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