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我曾访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校园里见到一幢幢年代久远、由深褐色的砖砌成的大楼,镶嵌着白色的窗框,显得颇为庄重。

    宾夕法尼亚大学坐落在费城西区,斯库尔基尔河的西岸,中译名通常简称为“宾州大学”,而美国人则简称之为“UP”,即“Uy of Pennsylvania”的缩写。

    宾州大学是美国的名牌学校之一。校园中心,米黄色花岗石方形底座之上,我见到高高矗立着一座青铜像。花岗石上,铭刻着一行光辉的名字BenjaminFranklin (1706—1790)——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是宾州大学的创始人,他是宾州大学的骄傲。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科学家,也是著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美国独立战争时参加反英斗争,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美国宪法。

    我来到物理楼,这座楼也是宾州大学的骄傲所在:

    1946年2月15日日,在这座楼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当时的这台电子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占地达1677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150千瓦。

    这样的“婴儿”,太庞大了!

    著名的数学家冯,诺依曼教授,参加了试制电子计算机的工作。

    诺依曼在1903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跟巴贝奇差不多,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银行家。

    诺依曼从小就喜欢数学。他心算的速度,曾使许多老师吃惊。

    诺依曼希望长大以后成为数学家,而他的父亲却把他送到德国去学化学。

    1930年,他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学。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成为美国陆军职权贝丁弹道研究所的顾问。他还参与了原子弹的试制工作,担任洛杉矶原子弹计划研制组顾问。

    在计算原子弹的冲击波时,诺依曼使用了艾肯的“马克1号”电脑。1944年,他在阿贝丁试炮场附近的一个火车站,遇见一位军官,得知陆军正在研究“埃尼阿克”电子计算机。诺依曼一听,感到莫大兴趣,就参加了这项工作。诺依曼博学多才,为创建电子计算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埃尼阿克”还没有诞生,诺依曼就着手写了试制第二台电子计算机“埃德伐克”的计划草案。在这个草案中,诺依曼对电子计算机作了重大改进。

    在1952年初,“埃德伐克”电子计算机诞生了。它能以同样的速度(即每秒5000次加法)进行运算,可是它只用了5900个真空管,比“埃尼阿克”减少了三分之二!这主要是因为诺依曼建议用2进制代替10进制,使电子计算机的构造大大简化。这样,诺依曼被人们誉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奠基人。”

    英国根据诺依曼的建议,在1949年也建成了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叫“爱迪萨克”。

    这些早期的电子计算机大都是用于军事计算,处于保密状态。正因为这样,当时曾有人以为电子计算机只是军用品,便说:“全世界只消有4、5台电子计算机,就够用了。”

    电子计算机第一次名声大振,是在1952年。那时,美国正在激烈地竞选总统。科学家用一台名叫“尤尼伐克”的电子计算机对投票结果进行处理,很快的就算出,艾森豪威尔会当选为总统。

    这样,随着艾森威尔当上了总统,电子计算机的大名也传遍了世界。于是,电子计算机的神机妙算,使许多人感到惊讶、佩服。人们这才明白,电子计算机不光是“军用品”,它的本领大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