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网上冲浪,非常惬意,从这个网冲到那个网,从这个国家冲到那个国家。网上无需签证,也没有边界。

    每天,我从网上“捕获”大量信息。不论世界哪个角落发生的新闻事件,都通过这张巨大无比的网,迅速传到我的电脑屏幕上。

    网络是那么迅速。2001年1月下旬,我刚从西安飞回上海,便从香港的网页上见到转载《西安晚报》关于我在西安的报道。

    就在查阅了那篇报道之后,我又从上海“冲浪”到了武汉,在《长江日报》的“电子版”上,见到“叶永烈”三个字。我赶紧收住“冲浪板”,细细查看,这才发现:原来,《长江日报》把我的纪实长篇《陈伯达传》新版本搬到网上。

    《陈伯达传》新版,是在1999年初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分上、下两卷,从最初的30多万字增加到58万字。然而,《长江日报》的网站显然把《陈伯达传》进行缩写,分割成字数均匀的91段。

    此前,我已经发现网上多处把《陈伯达传》新版本全文搬了上去,但是那些往往只有网址,没有详细地址。这一回,《长江日报》“有名有姓”,而且在网页上还标明联系电话。

    我试着按照那个电话号码打过去,确实是《长江日报》“电子版”编辑部。他们告诉我,《陈伯达传》是在《长江日报》的“子报”——《晨报》上连载之后,由他们搬上网的。正因为是连载,所以每一段的字数都差不多。那91段,表明《晨报》连载了三个多月!

    《晨报》改写并连载我的长篇,事先不打招呼,事后也不告知,居然如此无视于作者的著作权。如果我不上网的话,根本不知道。

    我拨通了《晨报》总编辑的电话。他一听是我打来,显得非常客气,一面承认《晨报》确实连载过《陈伯达传》,一面对于没有征得作者同意而连连道歉。他还说,他的妻子是记者,曾经在武汉采访过我……

    既然对方承认了错误,并表示马上寄连载的报纸以及稿费给我,我也就不予追究了。

    我放下电话,对妻说:“我最初在网上发现一根绳,拾起绳子,结果发现绳子后面是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