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北京房山县坨里。原子能研究所院子的一角,悄悄盖起了一座简易工棚,王方定带领大伙搬进来一些奇形怪状的设备和坛坛罐罐,算是完工了。

    这便是合成氘化铀实验室,准备用来制取原子弹点火中子源的地方。经费少,时间也不够,他们土法上马,用芦苇秆抹灰当墙,油毡涂沥青作顶,这样搭起来的。实验台是用破砖头砌起来的,两个物品柜,是从废物堆里捡回的盛手套的木箱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难以相信。

    一天,钱三强进来看,算是验收。因为太过简陋,王方定有点不好意思,他说:“钱所长,我们想早点投入实验,您可得尽快通过验收。”

    钱三强说:“这让我想起居里夫人,她就是在一个很破的工棚里面,做出了镭,得了诺贝尔奖。”

    王方定马上说:“我们就学居里夫人,在这里做出点火中子源。”

    钱三强点点头:“不过呢,在这里做放射性实验,外头可以不起眼,里面要有安全保障,四面墙和天花板都要刷油漆,地面要铺橡皮板。这个钱,不能省!”

    王方定说:“好的,我们马上干。”

    现在我们差不多可以明白了,原子弹工程主要有这么几摊:核武器研究院负责理论设计,算是龙头,主要是朱光亚、彭桓武、程开甲、邓稼先、周光召等人在搞,另外王淦昌、郭永怀、陈能宽等人负责搞爆轰物理试验,一是用来验证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二是通过试验,解决理论计算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点火中子源这一块,王方定小组在干。核材料方面,从铀矿石中提取二氧化铀,再到四氟化铀、六氟化铀,一直到铀-235,然后再还原成金属铀。这中间涉及到二机部管辖的五厂三矿,现都在紧张地建设中,有的已经完工。这些工厂,尤其以兰州铀浓缩厂最为重要。二氧化铀、四氟化铀的先期试制,二机部把任务交给了位于通县的第五研究所,六氟化铀试制,交给了原子能所,黄昌庆等人在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铀浓缩厂所需要的核心部件——扩散分离膜。

    二机部和钱三强同时安排了四个小组,分头进行研制。但过去了一年多,都没有取得多大进展,这让钱三强和刘杰感到不对劲。他们分析,力量分散,相互保密,是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钱三强建议,把四个小组的人和设备集中起来,集中到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一同攻关。

    刘杰考虑过之后,同意了,他说:“三强,那就劳驾你跑一趟上海,把队伍组织起来。”

    钱三强很快赶往上海,在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他向有关人员布置了任务。决定成立攻关任务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制和组织生产,并决定在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组建一个专门的研究室——第十研究室,由冶金所副所长吴自良兼主任,领导这项工作。

    吴自良是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博士,物理冶金学家。钱三强相信吴自良能够担当这一重任。动员会上,钱三强说:“原先几个分离膜研究组——北京原子能所、沈阳金属研究所、上海复旦大学的有关人员和设备,全部集中过来,集中攻关。希望能起到1加1大于2,2加2大于4的作用。”

    到这时,有的人才知道,出于保密,原来安排了四个小组在搞这项任务。

    过了一段时间,钱三强又来到上海冶金所粉末冶金实验室察看,他在吴自良等人陪同下进来,看到屋角居然挂了一个鸟笼子,里面有一只样子奇特的鸟。钱三强走到鸟笼子前,有些不解,说你们粉末冶金实验室,还养鸟?

    吴自良解释说,分离膜研制,对金属粉末的粒度要求非常细,这种粉末放在空气里,一氧化,就会自燃,而生成这种粉末的工艺,所产生的气体有很大毒性,人吸入过量,马上就致命。万一泄露出来怎么办?大家想了个法子:这种鸟对有毒气体非常敏感,一旦有微量泄露,人还没感觉到,鸟就不行了。

    钱三强明白了:“所以就挂个鸟笼在这里,当报警器。”

    吴自良说:“正是。”

    钱三强望着鸟儿,感慨地说:“将来,中国原子弹成功了,别忘了,这只鸟儿也做过贡献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