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七章:抚顺防线

    第五十七章:抚顺防线

    浙军和川军都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有这两支精锐之师守卫辽阳和沈阳,可确保这两座城池万无一失。

    “如此部署,沈阳城和辽阳城可保无虞。”刘宗成说道,“只是这么部署,抚顺城可怎么办?”

    刘宗成说出了他的担忧,在川军和浙军抵达辽东之前,辽东的兵力部署都是出自刘宗成之手。

    刘宗成兵力部署的重点是在抚顺。抚顺是沈阳城和辽阳城最重要的屏障,只要抚顺城这道屏障在,就算曼殊人深入辽东腹地,甚至是打下了沈阳城和辽阳城还是要灰溜溜地退出边外。

    抚顺城现在就是曼殊人眼中的一颗钉子。

    刘宗成想把浙军和川军其中的一支或者部分兵力部署在抚顺城,以弥补抚顺防线兵力不足的问题。

    只是他很清楚,抚顺城地处抗金的前线。抚顺城往东两百里就是曼殊人的老巢赫图阿拉,也就是大周的建州故地。

    短短二百里,曼殊人的骑兵一两天就可以兵临抚顺关下,而且曼殊人的地盘是在浑河上游,一旦浑河解冻,曼殊人就可以利用船只,通过浑河顺流而下输送人马和战略物资,曼殊人的进攻速度将更快。

    浙军和川军都是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辽东,还没来得及修整,恐怕他们都不愿意驻防抚顺这个抗金前线。

    刘宗成咬着牙,说道:“只怕抚顺城,只得烦劳辽东的四位公爷和侯爷了。”

    赵明诚此言一出,公孙垂的脸上的表情霎时僵住。

    “赵大人,北伐曼殊一役,我们公孙家可没少出力,六千儿郎战死沙场,上对的起朝廷,下无愧辽东百姓。”公孙垂的庶子公孙渊说道,“经此一战,我公孙家元气大伤,到现在都还没缓过来。目下我们最需要的是修整。”

    刘宗成不为所动:“除了辽东边军,辽东可堪一用的兵也只剩下四位公爷和侯爷的家兵了。还请辽国公切勿推却,再者,在辽阳城可以修整,难道在抚顺就不能修整了吗?”

    “刘宗成!”此言一出,公孙渊陡然色变,“前番就是因为你的胡乱指挥,才白白葬送了我公孙家六千好男儿!六千男儿尸骨未寒,今日你要调我公孙军驻防抚顺!你是何居心?!”

    “公孙公子。”刘宗成冷笑着反问道,“什么公孙军?什么孙家好男儿?”

    在川军和浙军进驻辽东之前,刘宗成哪里敢和公孙家这么说话,毕竟辽东四大世家的军事实力摆在那里。

    但是现在川军和浙军同是入驻辽东,朝廷在辽东地区的军事实力远超四大世家。刘宗成自然也不必忌惮公孙家的军事实力。

    公孙渊正欲开口和刘宗成分辨,公孙垂厉声呵斥道:“还不快退下!这里没有什么公孙军的好男儿,也没有什么公孙军,只有我大周的兵!”

    “刘总督,犬子缺乏管教,回头老夫一定严加管教。还请刘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不要把犬子的嘤嘤狂吠之语放在心上。”公孙垂做出了退让,“我公孙家愿调遣一千精锐驻防抚顺。”

    刘宗成却是对公孙垂的退让不满意,刘宗成摇摇头,说道:“一千太少了,辽国公出四千兵马驻防抚顺,其它三位侯爷出两千兵马驻防抚顺,如此,便有一万精兵驻防抚顺,抚顺防线可保无虞。”

    “哼!刘大人!俗话说的话,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作为主人的公孙垂竟然愤然离席,“今日当着众位大人的面,我公孙垂把话说明白喽!我公孙家的兵也是朝廷的兵!不是你们的炮灰!”

    长久以来积攒在公孙垂心中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北伐曼殊一战后,公孙家元气大伤,公孙垂本来就对刘宗成心怀不满。

    刘宗成在公孙垂已经做出让步的情况下,竟然要求公孙垂出一半的兵马驻防抚顺,这未免也做的太过了些。

    赵明诚也觉得刘宗成这个要求有些过了,要求四大世家调遣这么多的兵马。莫要说辽国公公孙垂有意见,定远侯、宁远侯和镇远侯也一定会有意见。

    这么下去,辽东四大世家非对朝廷离心离德不可。

    “刘大人,抚顺城小,四位公爷和侯爷凑五千兵马前去协助防守便可保抚顺城无虞。”赵明诚站出来替公孙垂和另外三位侯爷说了句话。

    “赵大人,抚顺城虽小,但抚顺城周围的大小军堡关隘如柴河堡、抚安堡、花包冲堡、兰岔儿堡、会安堡、甲板堡、抚顺关、东州堡、马根单堡、散羊峪堡乃至清河堡、鸦鹘关、苇子谷、松树口、一堵墙堡都需要兵力驻防!

    五千兵力分散到这些军堡关隘,每个军堡关隘又能分到多少兵力?!五千兵马不够,至少得一万兵马才能保证抚顺防线万无一失!”刘宗成寸步不让,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刘宗成要经营的是抚顺城以及抚顺城周围军堡关隘组成的一道战略纵深防线。而不是抚顺城这一座孤零零的堡垒。

    他的目的是用这道战略纵深俩减缓曼殊骑兵进入辽东腹地的步伐。

    只要抚顺城这道战略纵深能够迟滞曼殊骑兵,驻防辽阳城、沈阳城乃至其他地方的兵马就能够从容部署,对付曼殊人。

    刘宗成态度如此强硬,一点面子也不给公孙垂留,公孙垂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大厅。

    大厅内剩下的几位朝廷大员面面相觑。

    胡瑾、邓文河进入辽东的第一次会晤,以这种尴尬的结局收场。

    作为主人的公孙垂被刘宗成气的愤然离席,他们自然也不便留在公孙垂的府上。便都找了个借口离开了辽国公府。

    “大敌当前,辽东军民不能同心协力,辽东的事情难办咯。”

    离开辽国公府,胡瑾长叹道。

    这次会晤是一个缩影,是川军与浙军矛盾的缩影,也是辽东军与四大世家私军矛盾的缩影。

    这两个矛盾不解决,辽东的军队就不能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共同抗击曼殊人。

    “早就听闻四大世家的私军和辽东的边军屯军素有矛盾,不想矛盾这么尖锐。”说到这里,卢纶环顾四周,见四下无人,他压低了声音说道,“督宪,属下听闻北伐曼殊一役,实乃朝廷的驱虎吞狼之计!”